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通过分析自己代理的涉及“陷阱取证”的知识产权案件,与我国其他典型的陷阱取证案例相比较,结合陷阱取证的定义、特点、不同的学说及各国立法例进行分析,研究陷阱取证问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法治的发展,人权保障越来越受重视。而我国对于诱惑侦查制度的实质合法性一直存在争议。文章基于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与犯罪心理学原理研究,提出应废除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并从诱惑侦查的条件及法律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建议规制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民事陷阱取证是诉讼法学的前沿问题,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但是,为防止该取证方式被滥用,应以合法性、必要性为原则,限定民事陷阱取证的适用条件,强化民事陷阱取证的程序保障机制。与此同时,为保障诉讼双方当事人平等的诉讼地位,应赋予被取证人一定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4.
侵权证据的固定与收集是民事侵权诉讼中最为关键且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相关证据的无形性使得权利人收集证据十分困难。最新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肯定了知识产权诉讼中陷阱取证的效力,但在民事司法实践中,陷阱取证方式所蕴含的价值冲突仍使其备受争议。要破解其适用困境,必须在论证陷阱取证方式合法性的理论基础上,从立法、司法等多个层面对其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民事陷阱取证是民事诉讼领域一个新的课题,对于其概念、分类以及合法性等问题都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系统的理论.本文试图厘清民事陷阱取证的内涵,并从具体案件入手,分析其所体现出的各种价值之间的冲突,然后在我国现行司法语境下,探讨对各种价值的选择与取舍.  相似文献   

6.
诱惑侦查,是犯罪侦查中一种特殊的侦查方式,但对其合法性存在争议。文章针对实践中两类诱惑侦查的特征和法律性质,从法理角度划清了诱惑侦查的合法与非法的界限,着重剖析了“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的违法性及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7.
诱惑侦查这种技术侦查手段在有效打击犯罪的同时,还潜存着侵犯公民人权与自由的巨大风险,有可能被滥用而陷无辜者于罪。我国有关诱惑侦查的规定不仅内容极少,而且存在不合理处。学界有关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也严重不足。德国、日本适用诱惑侦查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且学界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受德国、日本相关立法及理论启示,我国在禁止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的同时,还应授予被告人就犯意引诱进行无罪辩护的权利;严格限制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并从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两个方面对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8.
功是高中物理中的基本物理量,其看似简单,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经常掉入各种陷阱之中。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做了归纳总结,并辅以例题,以便教师和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学启蒙》2011,(9):52-55
小先锋们一来到奥秘精灵家就被满桌子五颜六色的玩具给吸引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遗传计算中容易出错的一些典型例题进行了归类解析。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果精心设计问题,引诱学生按照教者的思路去考虑问题,使学生误入“陷阱”,再让学生重新思考问题,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错误,并解决错误,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和尝试,学生才能最终获得更加牢固的真知,使信息技术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2.
付立平  米子  熊钰  青鸟 《高中生》2008,(21):40-40
对于理想来说,你只有把它变成脚下的路和生命的一部分,才能成功地够着它。如果你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把理想搁起来,理想就永远是你怅然回首时的一个梦。——摘自《没有时间》  相似文献   

13.
性贿赂的实质是权色交易,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给国家机关形象造成恶劣影响。我国应尽快将“性贿赂罪”纳入刑事立法议程。解决“性贿赂”取证难题:在“性贿赂”犯罪中运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保护被告人的权利”与“保证诉讼效率”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4.
《今日中学生》2007,(11):15-17
  相似文献   

15.
唐秀丽 《考试周刊》2013,(73):143-144
在近几年的初中物理考试中陷阱题是非常常见的,学生很容易在这些地方出错。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陷阱题,并就如何设置"陷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角是一种即简单又非常重要的几何图形,在刚刚开始学习"角"时,由于对基本概念及图形的特征理解得不透彻,所以容易出现一些错误.下面归类剖析有关"角"的常见错误,希望同学们学习时能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7.
计算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极易出错的关键环节。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算法,掌握计算规律,使学生能辨析计算中的"陷阱",提升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题目(武汉)在面积为15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垂直于直线BC于点E,作AF垂直于直线CD于点F,若AB=5,BC=6,则CE+CF的值为()。A.(?)B.(?)c.(?)或(?)D.(?)或(?)这是中考选择题中的一道压轴试题,前不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做了一次针对性检测,测试的结果让我感到非常惊讶:选择错误答案A、B、C的分别为4人、14人、20人,正确答案D的2人,正答率只有5%。课余,笔者对这道正答率极低的试题做了细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尽管练得很多但仍屡屡出错。如何在教学中巧设陷阱,巧妙地在新知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需要探究的学习情景中,使学生在"落入"和"走出"陷阱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使他们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和获取有益经验,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主要从"陷阱"存在的背景及"陷阱"教学的作用、数学"陷阱"的题目类型、"陷阱"的设置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2009,(10):42-42
1.合法性原则。有些班主任一听学生丢钱了,马上就把嫌疑人叫来,勒令其交代行窃经过。一旦遇到抵抗,更是抓住不放,进行“审讯”。更有甚者,把嫌疑人交给学校保安施以暴力。这些都是违法的。学校是教育机构,不是司法刑侦机构(即使法律机关也禁止刑罚逼供),单位性质不同,处理问题的权限也不同。作为教育工作者,即使学生偷盗的事实铁证如山,也只能通过教育手段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