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政府教育投资对私人教育投资引导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介绍我国教育投资的现状与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数学工具,分析政府教育投资对私人教育投资的引导性。研究发现:二者关系在短期内是挤出效应,长期内为挤入效应,但贡献率较低。对此提出转变教育投资观念、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资环境等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根据新古典经济学教育外溢效应动态模型的测算,教育具有极强的外溢效应.教育外溢效应表现为私人非货币收益、对GDP的外部收益、非市场化社会外部收益以及纯公共产品的外部收益.教育外溢效应既有正外溢效应,也有负外溢效应,但无论那种形式的外溢效应都会引起社会福利损失,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非帕累托最优.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政府应建立教育投资的科学评价机制,创新教育投资外溢效应的转化机制,完善教育投资外溢效应的补偿机制,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1983到2010年相关年度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证明,FDI和政府投资对中国国内私人投资都不存在挤入效应.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政府投资参与较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低,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扩散的控制,私人资本得到的外部支持不够等.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完善国内私人资本的外部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4.
教育投资对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不同的教育类型,其教育投资的来源又应有所区别.对于初等教育,由于其"外部经济"的存在,需要政府充当主要的投资者,而对于私人收益率较高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则应当发挥市场在成本收益问题上的特殊优势,鼓励家庭和企业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5.
关于政府教育投资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教育投资的行为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教育的“公共需要”,是为了实现教育的机会均以及弥补个人和企业教育投资的不足,保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政府教育投资的规模也取决于上述因素,但现实中政府很难有效地按照社会客观需要进行必要的公共投资。这就需要从政治上经济上完善政府对教育投资的行为机制,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政府义务教育投资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教育投资体制已暴露出了明显的问题,文章针对有关具体情况分析了政府义务教育投资走入困境的原因,提出了明确教育投资主体,引进私人资金,推广教育券,实施电子政务和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教育投资行为动机及特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滨 《教育探索》2001,(4):74-75
政府教育投资行为是政府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和教育主管机构共同参与作出的。具体指在一定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趋势以及教育发展状况和趋势,确立教育投资额占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以及财政支出的教育投资在总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政府教育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一、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动机(一)职能决定动机传统体制下的政府投资行为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全面参与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需要。在传统计划管理体制下,政府之所以对教育进行全面的投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变量SVAR模型发现私人投资对全国和地区的生产性政府支出响应存在偏倚;实证研究发现:不仅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与私人投资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由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生产性政府支出关于私人投资效应发挥的作用机制也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挤入效应组,经由财政分权、中央政府投资比重、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比重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都产生了减弱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生产性政府支出经由绿色发展和人均能源资源因素增强挤入效应;在挤出效应组,经由中央政府投资比重、财政透明度、绿色发展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缓解挤出效应,经由财政分权和所有制结构,生产性政府支出增强挤出效应。这意味着,应针对生产性政府支出挤入和挤出私人投资所在组对应的省份,采取差异化的制度调整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溢出视角下的教育补偿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外部性理论出发,分析了教育私人投资的社会溢出效应,以及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教育公共投资的区域溢出效应,探讨了这种外部效应对弱势家庭和弱势地区政府教育投资激励的抑制效果。指出教育的现有差距依然存在,作为主要投资来源的政府和家庭的激励程度的降低进一步恶化了教育投入不平衡的程度。认为,在中国这样地区发展差距极大的人口大国,要建立针对弱势家庭的风险性补偿机制,以及建立针对弱势地区的区域性补偿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府教育投资的比较分析及相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大多数国家在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方面政府投资都起着主导作用,因为教育对各国的竞争力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力支持。相比而言,我国的财政投资严重不足,且教育支出中投资结构不合理。因此树立教育投资理念,切实、稳定地增长财政的教育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偏差与矫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教育投资的增加,既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偏差主要表现在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未能发挥教育投资的主渠道作用;教育投资的三级分配不合理,未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公共需要”;教育投资的地区差距拉大,未能确保国民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为矫正我国政府在教育投资行为上的偏差,我们必须增强教育投资立法力度,认真落实教育投资指标,完善教育投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社会对政府投资行为的监督,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相似文献   

12.
政府的教育投资必然进行区住选择,其一般规律是:受区域教育公平的约束、受教育投资效率的约束、受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偏好的约束;其区位选择的指向原则主要有:生源指向、教育教学环境指向、政治因素指向、关键因素指向等;其结果必然根据不同的投资价值取向。导致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的发展形成不同的区域特点(均衡或不均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政府投资对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经济结构的效应。发现除了在产业结构上发挥正向的效应之外,政府投资和城乡结构与地区结构的变化在统计上不显著,表明在改善经济结构上的效应不明显。由于本文在分析政府投资效应利用的不是季度数据,而是年度数据,给研究的结果带来一些缺憾。最后建议政府应综合利用投资以外的多种政策工具,来改善经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加入政府教育投资作为第三个投入要素,分析了政府教育投资对经济长的贡献。在对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政府教育投资产出弹性系数,并利用贡献率计算模型求出近30年来政府教育投对我国经济的平均贡献率后,对教育投资的经济贡献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明晰政府宏观经济支持的作用,提升自由贸易区投资发展,本文对政府宏观经济支持强化自由贸易区投资便利化发展的效应进行分析。根据政府宏观经济对自由贸易的传导模式,分析政府调控对自由贸易区存在的影响,从投资规模和投资产业分布两方面,研究自由贸易区投资现状。依据研究结果,基于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存在的时间关系,检验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变量的平稳性和均衡性,推断政府宏观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投资之间,存在地区结构投资便利化发展效应和行业结构投资便利化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丹麦是典型的经济高度发达、高税收、高福利国家,其教育投资的特点及未来走向在这类国家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丹麦教育投资的特点是:政府为主、投资力度大和向初中等教育倾斜.随着福利制度的调整和教育改革重点转移,丹麦教育投资结构将发生变化,虽然总体特点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是私人和社会教育投资受到重视,比例会有所上升;高等教育受到重视,投资力度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7.
近代教会学校的教育投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教育投资理论,考察了近代教会学校的办学及其进行教育投资的来源;差会拨款,私人资助,学校“创收”,学生缴费等;近代教会学校投资的教育分配及运用,体现在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学校内部之间、一定程度上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反映着强烈的利益和需要。有投入,必然有产出,近代教会学校在中国培养了不少各层各类专门人才,对中国的近代社会产生了某些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不少弊病。  相似文献   

18.
教育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但在我国,教育投资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现象,限制了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提高.究其深层次原因,本文认为在于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缺位",进而分析了产生缺位的原因,并提出转变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融资渠道、加强政府施行行为能力等积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人力资本的外部性理论出发,考察教育私人投资的社会溢出和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教育公共投资的城乡与区域溢出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投资决策的变化。结果表明,教育的溢出效应对弱势家庭和弱势地区政府教育投资激励产生抑制效果,一方面是教育的现有差距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投资来源的政府和家庭的激励程度的降低又进一步恶化了教育投入不平衡的程度,差距随着经济和教育投资的不同增长路径越来越大,弱势家庭与弱势地区的教育投入有陷入"低发展陷阱"的危险。需要建立针对弱势家庭的风险性补偿机制,以及针对弱势地区的区域性补偿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投入的外部性在人力资本流动下表现为溢出效应,教育溢出在人力资本输出地表现为外溢效应,在人力资本输入地表现为内溢效应。利用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分布滞后模型实证分析教育溢出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外溢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负向影响,教育内溢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正向影响。教育溢出使欠发达地区投资教育的动机不足,扩大了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投入差距。因此,应积极探索建立与人力资本流动相联系的地区间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