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导语设计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一篇《踢“鬼”的故事》的课文,说的是鲁迅先生在家乡教书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从朋友家回学校路过坟地,遇见了一个“鬼”。这个“鬼”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鲁迅先生不信鬼,就走到“鬼”跟前使劲踢了一脚,那个“鬼”痛得“哎哟”了一声。鲁迅先生仔细一看,原来这个“鬼”是个  相似文献   

2.
《藤野先生》一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课文。以前我教完这篇课文后,常用“我的老师”或“我的×××”这样的命题来指导学生写记人记事的作文。但这样做法,不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体会。后来我重教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分析到藤野先生“惜别”赠照相这段文字时,我启发学生说:“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感情这么深,临走那一天,藤野先生会不会去给鲁迅送行?”“最后分别的地方可能在哪里?”“当时他俩的心情怎样?”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我又进一  相似文献   

3.
《书的故事》是小学语文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主要写了鲁迅先生送书给汽车卖票青年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青年对鲁迅先生的爱戴和感激。质疑问难时,学生突然问:“课文中写道……进来了一个穿黄制服的青年(汽车售票员),这个青年帽子戴在后脑勺上,帽沿下露出乌黑的头发……而课文插图上画着的汽车售票员为什么没有戴帽子?这是不是图画错了?”  相似文献   

4.
范剑鸣 《江西教育》2004,(15):88-88
一天,初三政治复习课上讲到了“民族自尊心”,我自然而然地发问:”你们学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吗?”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不知道!”“初三不是有这篇课文吗?”我问。“老师不上。”学生说。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世界上是没有鬼的,学习鲁迅先生不信鬼神,大胆破除迷信的精神。2.联系句子,理解“出没、究竟、疾步、定神”等词语的意思。3.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4.指导朗读。教学重点:紧紧抓住鲁迅的行为表现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行为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角度选择:重点突破。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初读课文,明确重点) 师:(板书:“我不怕鬼”)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请大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世界上是没有鬼的,学习鲁迅先生不信鬼神,大胆破除迷信的精神。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耽误、鳞次栉比、毫不介意、原形毕露、出没、究竟、基本、疾步、定神”等词语的意思。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复述课文第5~10自然段的内容。教学重点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复述课文重点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与思,了解作者如何抓住重点,有层次地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教具准备鲁迅画像、鬼画符、课时录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鲁迅由“鬼“”怕鬼“”不怕鬼“”我不怕鬼”,逐字板书课题。板书“鬼…  相似文献   

7.
教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直奔课文中心  审题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2)课文中能体现课文中心思想的是哪个句子?  默读后讨论、交流:  师:现在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生:课文先写许多人在万国殡仪馆悼念鲁迅先生的情景师:这句话得补充一点,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悼念鲁迅的呢?  生:应该补上“鲁迅先生逝世以后”。  师:很好!(板书:在殡仪馆里)  生:接着写鲁迅先生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师:注意,老师要求说说“写了哪几件事”,要说事情。  生:是写…  相似文献   

8.
不久以前,我到和平县(广东)贝墩公社慎行小学附中初一班听课。语文教师朱春锦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精讲多练,讲出新意,练到实处,学生学有所得。朱老师这堂示范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了。朱老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是否学过有关鲁迅先生的课文?是讲什么内容的?”沉默片刻,有的同学议论开了,朱老师让一个学生起来回答,那同学回答说:“在五年级时,我们学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是讲鲁迅先生热爱人民,憎恨敌人;为别人想得多,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教师讲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问学生,“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被问得目瞪口呆。还有一位教师讲完《草地夜行》一课,笔者问学生:“小鬼为什么能鼓起勇气向前走?”学生虽经再三思考,仍做不出回答。上述两例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学生做不出答案,只好再回到课文中寻找,或请老师代答。像这样在讲读课文中寻找,或请老师代答;像这样在讲读课文时把作业题置诸高阁,导致课堂教学恶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课文以“书”为线索,叙述了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鲁迅先生送书给一位青年汽车售票工人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和青年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感激。在写法上,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篇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本课时,可采用如下步骤。 一、抓住重点句弄清故事背景。 结合课文第一节,让学生知道课文中所说的书是“对中国青年有重大的教育意义”的书,包括鲁迅先生自己出钱印的《毁灭》和曹靖华翻译的《铁流》.  相似文献   

11.
一天,初三政治复习课上讲到了“民族自尊心”,我自然而然地发问:”你们学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吗?”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不知道!”“初三不是有这篇课文吗?”我问。“老师不上。”学生说。原来语文老师为全力复习,备战中考,对第六册语文教材的课文已有取舍:因为中考试题从教材里来的只有古诗文,所以本册的现代诗、散文、小说、戏剧等单元就登不了课堂,只能作为课外阅读,这些经典就落了个不能“经传”的下场。紧张的中考总复习开始了,有多少学生还会自己去精读这些与中考无关的课文呢?于是,《藤野先生》、《孔乙已》,《我的叔叔于勒》…  相似文献   

12.
同样的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一、甲老师教学片段《早》第7自然段教学过程:师: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生: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鲁迅先生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师:这个“早”字是怎么来的呢?默读课文,然后交流。(生复述)师: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听出什么?生:我觉得鲁迅先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生:我觉得鲁迅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生:我知道鲁迅先生身上那种可贵的就是书中说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篇目主要是这么几篇:《踢“鬼”的故事》(有的教科书改编成《我不怕鬼》)《给颜黎民的信》《在仙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百草园》《早》《有的人》和《一面》《鲁迅与时间》。除了人教版、原上海S版和原浙教版基本还保持其中的两三篇外,其他版本教科书大多只收录《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中之一篇。  相似文献   

1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在他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四件小事的回忆,反映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文中的四件事由第一自然段关键词“暖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四件事从不同侧面作了立体的回答,最后又前后照应总的回答开头提出的疑问。根据课文特点,我结合单元训练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整体初读,发现感知1.揭示课题,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初步认识。2.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  相似文献   

15.
1.课文分五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每段中找词语或句子作小标题。说说课文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第一段:写“我”对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第二段:写伯父鲁迅先生在与“我”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选读课文第1篇教学重点:大体了解鲁迅精神,了解绝对对立的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和人民对待他们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愿望。教学难点:体会对比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揭课题,介绍人物1.(出示鲁迅头像)师问:同学们,他是谁?2.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的那篇课文是鲁迅先生写的?3.关于人民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你们知道多少?(相机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和“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4.教师简介鲁迅先生和诗人臧克家。鲁迅的…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篇目主要是这么几篇:<踢"鬼"的故事>(有的教科书改编成<我不怕鬼>)<给颜黎民的信><在仙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百草园><早><有的人>和<一面><鲁迅与时间>.除了人教版、原上海S版和原浙教版基本还保持其中的两三篇外,其他版本教科书大多只收录<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中之一篇.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听一位语文老师讲课,课文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课堂上有个镜头是这样的:教师:"古董"是什么?C他随即点超学生张回答〕学生张:〔不加思考地〕古芳J止:古代留下来的东西。教师:嗯,是古代留下  相似文献   

19.
鲁迅 一生时间观念强 ,进出教室都极为迅速。爱穿玄色衣服。一身的“黑” ,上面的补丁犹如黑夜里的星星 ,常引起女生的哗笑 ,但先生一开始讲话 ,教室很快就安静下来。讲课声音并不抑扬顿挫 ,也不慷慨激昂 ,而是侃侃而谈 ,幽默风趣 ,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和力量 ,使学生感到意味深长。先生讲课绝不“霸道” ,有时很“民主” ,很随和。有一回讲到《红楼梦》 ,鲁迅先生笑着问学生 :“诸君喜欢林妹妹否 ?”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反问道 :“请问 ,先生喜欢否 ?”鲁迅先生答道 :“我可不喜欢林妹妹。”“为什么 ?”“我嫌她爱哭哭蹄蹄 ,小心眼儿。”学…  相似文献   

2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例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文章末句既统帅全文,又照应全文。课文中写的四件事是由第一自然段中关键词“爱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四件事从不同侧面作了立体回答。四件事独立性较强,都可以独立地归纳出一个中心,而且学生理解起来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全文的中心是本组课文,也是本篇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按照课文及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落实学法。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本课中充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