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有效性弱化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德育有效性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探求是国内外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造成德育有效性弱化的根源在于德育价值观和谐性缺失。德育价值观和谐性缺失就是指人们在认识和评价德育价值时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对立起来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不但高考影响下的家长、学生和学校重智育轻德育,而且高考本身也成为制约德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孙峰 《中国德育》2014,(23):12-17
德育价值观是德育的核心问题。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存在着多元性和多层次性样态,工具德育价值观、人本德育价值观在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中各具有其价值和功能,同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建构核心德育价值观体系是当代德育的价值追求。德育核心价值理念应体现正义、公平、人道和自由。  相似文献   

4.
王青春 《成人教育》2008,(12):52-53
当前,我国成人高校德育弱化现象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分析成人高校德育地位及其在理论与实践中成人高校德育边缘化的历史沿革,对于改变当前我国成人高校德育弱化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德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德育模式与德育有效性的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走出传统德育模式下存在的诸多误区,需要通过创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来取代传统的德育观念和德育操作体系。主体性德育模式强调受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强调激发受教育主体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反思及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道德教育有效性概念界说为基点,分析了道德教育有效性弱化的深层原因在于道德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剥离、道德相对主义的冲击、道德情感与行为养成的缺失等,并从道德教育应适应社会现实、关注主体需要和着力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实现规律。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高校道德教育,视之为一种知识教育,以机械的限制性的管理、处罚替代德育,造成了德育的低迷、失效.积极探寻、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机制;加强德育人才建设;创新德育模式;创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有利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德育体系强调班主任单兵作战,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不断弱化。作者从十几年的德育实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班级实验、个案分析等科研方法,总结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的表现,挖掘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的主要原因,探究全员德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初中德育走出困境提供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对走向新世纪的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如何着眼于新的实际,新的情况,把握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形成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增强德育有效性,是德育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初中德育体系强调班主任单兵作战,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不断弱化。作者从十几年的德育实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班级实验、个案分析等科研方法,总结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的表现,挖掘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的主要原因,探究全员德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初中德育走出困境提供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科学道德价值观和德育思路在于从科学和道德的相关性出发,阐释科学对道德的促进作用。所有的科学都具有道德价值。科学的德育思路体现在大学与大学课程的目标应该兼顾科学与道德,设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道德课程,深入挖掘各门学科的道德文化价值,发展公共生活和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中,教育者的观念得到了更新,逐渐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对传统德育教育工作重新进行了审视。从目前的高中德育状况来看,其教育实效性呈现出弱化的特点,德育教育流于表面,应及时对其进行改善。本文对高中德育教育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基于新课程标准视角,在了解高中德育实效性弱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试论德育有效性的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学生加强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品德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以现实性为内涵的教育环境,多层次、多类别的教学内容构成的主体网络结构的教育刺激,保持教育的真实性,注重受教育的准备性等都是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挑战与应对:高校德育有效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德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学校德育有效性普遍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试图探讨其原因,并从“知道”与“体道”及其一体化的角度规定衡估德育有效的标准,进而从科学的德育定位,德育实施和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增进德育有效性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课程得到重大发展,但德育课程至今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也是不争的事实。德育课程的弱势地位,固然与德育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相关,但人们对德育普遍持有的偏颇价值观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重塑德育课程形象和提高德育课程地位,需要端正对德育价值的认识,确立幸福的德育价值观,并以之引领德育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德育效力是一个标志“育”德力度与效果的伦理社会学概念,是指特定的人员和组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被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道德教育,在现实中所产生的一种令被教育者自觉反思自身价值取向、自愿内化科学道德规范、自然展现合于德性之行为的影响力及效果。德育效力的发生既是德育存在的真实意义,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基本内涵。现实社会的基本特征、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对高校德育的有效性有着制约和影响。德育目标的科学建构、德育内容的更新整合、德育机制的健全创新以及德育队伍的素质优化这四个方面是提升高校德育的有效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将这一管理理念迁移到初中德育管理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在学校德育中引进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原则、方法,可以解决德育过程中存在的由于管理不细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因此,关注、追求精细化管理自然便成为学校德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 ,中学德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中学德育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失效”的现象。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 ,切实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是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