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延伸的EKC模型检验碳排放总量与能源消耗强度、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强度的EKC效应,预测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排放强度目标及其碳排放量控制目标的可能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降低煤炭消耗强度可以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强度,减慢碳排放总量上涨速度。在节能减排约束性政策下,碳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倒U型EKC效应,与能源消耗强度的关系呈现显著的U型EKC效应,与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能源利用效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某电厂为例分析其能耗影响因素及节能措施,以期为其它电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能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耗策略。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降低污水处理厂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能源资源浪费严重的大环境下,以管桩生产为例分析了蒸压釜的工作原理,重点研究蒸压釜能耗高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的蒸压釜余汽及冷凝水回收利用的建议,为相关的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园建筑普遍存在功能多样、系统复杂、能耗大的特点。美国与欧洲有关绿色校园及生态校园的成功经验表明,绿色校园建筑不仅能保证学生及教师健康、高效的学习工作,还能有效的降低能耗费用及运行成本,整体建筑成本也大大下降。本文在陕西理工学院校园建筑能耗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校园建筑能耗存在的问题,提出绿色节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际能耗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华义 《资源科学》2011,33(7):1353-1365
过去文献对于中国能耗强度的探讨大都基于宏观角度,缺乏对中国地区能耗强度地区差异和空间关联性的分析。本文首先利用空间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地区能耗强度的分布,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能耗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呈现东、西部分块集聚的特征;其次,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区域能耗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和科技投入对能耗强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重工业比重和能源丰裕程度对能耗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回归系数不显著;最后,对中国地区能耗强度的空间溢出和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东、西部间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控制空间效应后仍呈β收敛趋势,且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和科技投入的改善有利于地区能耗强度的收敛。并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降低中国能耗强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路运输是以石油为主要燃料的能源消耗型行业,我国能源安全问题要求我们重视公路运输节能降耗。本文首先介绍了公路运输的耗能现状。然后对影响公路运输耗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公路和交通条件、车辆性能和驾驶员操作水平等其他因素。最后提出改善交通条件、改进运输车辆、寻找替代燃料等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摘要:在对制造业能耗强度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4-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路径进行研究,同时以制造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为控制变量,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为调节变量,研究调节变量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达到降低能耗强度的目的;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完善能源市场价格机制和提高能源技术水平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解耦"——中国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目标和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目标不明晰,概念泛化、炒作等问题,本文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角度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实现减物质化,提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解耦"是我国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根本目标。将"解耦"指标体系在实践层面进行进一步深化和应用,对我国经济环境之间的"解耦"情况进行衡量,提出用"解耦"指标体系评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影响供热系统能耗的因素主要有设备效率、输送条件、运行技术水平.供暖节能,应采取提高供热热源利用率、供暖系统燃料节能、供暖循环系统变频节电、生活用水系统变频节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分解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艳梅  张雷 《资源科学》2008,30(6):890-895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消费两部分,一般来说,后者远远大于前者。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迅猛增长的背景下,分析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及原因,对于寻找节能途径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87年~2002年为样本期,运用投入产出方法,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促使间接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有居民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变化、城乡消费比例变化和中间生产技术变化,而起到抑制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唯有以直接能源消耗系数大幅下降为标志的节能技术进步。可见,由于我国正值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居民消费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都成为能源消费上升的重要拉动因素,因此必须提倡适度合理的消费方式,促进生活节能;同时加快调整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发挥结构节能效应。  相似文献   

12.
电站锅炉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破在眉睫。火电机组作为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是重中之重,不光要为国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要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利用EEMD和BPNN预测2020年我国秸秆产量,并分析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85%和90%3种情景下,综合利用秸秆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在基线情景下,当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可节约3 000万t煤,并减少6.15亿t CO2排放。由此证明,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对火电机组节能减排管理力度加大,促使国内多数火电机组都要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但多数电厂对自身节能减排潜力不清,盲目投入设备和资金,造成资源浪费.为合理评价电厂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状况,首先根据火电厂运行指标的特点建立火电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然后结合指标特点建立基于改进模糊物元分析理论的节能减排评价模型,利用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最后选取5台发电机组进行实例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果与现实吻合,表明改进模糊物元分析理论对发电机组的节能减排评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节能减排的形势和技术需求,总结了通过顶层设计、平台支撑、科技引领、宣传培训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在科技支撑国防科技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十二五”国防科技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建立两类不同的节能减排监察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和监察部门之间的行为选择,得到各个博弈方的复制动态方程,探讨博弈模型在不同情形下的进化稳定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和监察部门在有限理性基础上得到的进化稳定策略与博弈双方的收益、系统所处的初始状态有关,并根据博弈模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对1997-200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成本进行了定量核算。研究表明:我国在巨大的贸易顺差背后付出了大量的能源成本,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能源成本大幅度增加,外贸内涵能源从2002年的64039.12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7年的151601.95万吨标准煤。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本文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提出了从贸易环节上实现节能降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韶华  于维洋 《资源科学》2013,35(7):1438-1446
运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碳强度的直接与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分别对碳强度和GDP的贡献,据此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研究结论表明:煤炭消费比例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他能源(水电、核电、风电等)消费比例、灰因素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依据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矩阵的结论,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提高其他能源(水电、核电、风电等)消费比例对降低碳强度的贡献最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降低碳强度4.5722个百分点,对实现“十二五”规划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为26.9%.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潜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涓  刘长信  孙平 《资源科学》2011,33(9):1630-1640
本文首先采用修正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了1994年-2007年中国工业及分工业部门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解析了差异原因。然后,基于退耦理论深入研究了工业部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状态和减排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最后,对各分工业部门的减排潜力进行定量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工业产出是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正向影响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主要的负向影响因素,它们对碳排放的影响分别为357.20%和-248.67%;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工业和其它工业的碳排放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而石油、电力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增加最多;②1994年-2007年和2000年-2007年工业部门碳排放的退耦指数分别为0.63和0.56,说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处于弱退耦状态,减排政策的执行还缺乏一定的有效性;③深度挖掘石油、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及冶金工业部门的减排潜力将是工业部门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资源科学》2008,30(9):1290-1299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