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统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做记录,并在交流中体会用画“√”做记录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先创设小熊维尼给客人打电话,询问各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饼干这样一个随机事件.三次利用情境展开教学:一用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内需;二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方法,在交流、比较中甄别优劣;三用情境在体验中优胜劣汰,固化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课以数简单图形的个数为基础,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把情境图抽象成线段图,再让学生在经历有序数线段的过程中归纳出规律,并用加法算式来记录数的过程从而解决问题。但是,教科书创设的情境问题涉及的数字都比较小,如“鼹鼠钻洞”只有 4 个洞,“菜地旅行”最多只探究到 8 个站点,这些小数字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掌握了记录数线段的规律,就如鱼得水。但对于比较大的数字,如 50 个站点,这样的计算方法显然是不适用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发现当线段的数量较多时,怎么计算更方便,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3.
一次,听一位教师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分数除以整数”以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辆汽车2/5小时已经行了18千米,1小时将行多3少千米?”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再思考:你准备怎佯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是目标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即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 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情境教学,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  相似文献   

5.
做中学数学     
以情激趣,创设做数学情境。教师应该设计良好的情境,以便学生一开始就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做数学的情境中去。教师在教“圆的周长”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采用“直接切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用彩笔勾画出四种平面图形(如下图)的周长,并提问:谁能计算出哪些图形的周长?想一想,这个圆的周长该怎样计算?这样教学,成功地运用了迁移规律,帮助学生理解了圆周长的概念,并为做数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以疑引思,激发学生做数学的欲望。教师在设计每节课时,一定要挖掘教材本身的智力因素,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做数学的欲望。如在学生学…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中有一种观点,即认知兴趣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要想让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首先应让他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只有这样,他才能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在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必须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建各种教学情境就是一个十分有效且可行的办法。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本文就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案例背景: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有两位老师上了相同的一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统计”。这一节课与一年级的统计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并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体验用画“正”字的记录方式的好处: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两位教师创设的情境不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现分别摘录两堂课的教学片段作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8.
一、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数与代数:10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关系、100以内的加减法。◆空间与图形:认识几个基本图形、感受图形世界、认识厘米和米。◆统计与概率:认识象形统计图,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一)数与代数教学实施建议。1.100以内数的认识。◆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鼓励学生借助直观形象和…  相似文献   

9.
“分担教学”的思想最初来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提出让儿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人”。“分担教学”指教师创设情境、条件、环境、平台,让学生“分担”一部分教学任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组织等,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内容,以此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孟霞 《教学与管理》2008,(12):34-36
教学素材在教学中举足轻重,不同的素材,甚至相同素材的不同呈现方式,都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饼干的数量,正确的结果是三角形饼干10块,圆形饼干13块,正方形饼干12块;由于饼干的形状是通过课件的声音随机出现的,学生初次尝试记录,  相似文献   

11.
薛美华 《辅导员》2009,(21):37-37
传统的“数与计算”教学往往与整数、小数、分数的读写训练相联系,与计算技能、技巧的训练相联系,枯燥、乏味,令教师苦恼,也让学生烦恼。至今,对“数与计算”教学,教师中还存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比如,“数与计算教学需要设置情境吗?”“还需要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吗?”“计算速度要求降低,还进行计算技能的训练吗?”许多教师在探索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一、学案教学的提出众所周知 ,教师备好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教师根据教案组织教学时 ,学生的接受过程往往是被动的 ,课堂教学效率往往是不高的。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 :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创设某种形式的障碍问题情境或困难 ,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尝试完成这些问题 ,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 ,教学中有必要把教师教的目标转化成学生的思维导向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即选用学案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教学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重实效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爱表现自己,好奇心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优势.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小学英语趣味口语教学. 一、注重情景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口语是需要环境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创造真实情境,开展情景教学.在每节课的开始进行每日报告是个不错的方式.每节课安排一名学生在上课一开始作报告,这名学生可以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可以让他们用所学的内容说一段话,要求一到两分钟,还可以几个学生合作进行对话表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政治课教学中,目前仍有不少教师采用过去那种“概念——定义——知识点”,即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型教法,教学效果较差。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我认为多媒体创设情境方法效果不错。 所谓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用计算机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或动态图像集成在一起的媒体技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对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引起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培养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就以高一《思想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课教学为例,浅谈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情境,即情景、境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适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而且能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数学情境还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快乐地学习新知识.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有所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学有所思.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上“2、20、200”,然后提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200总比20和2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深思.最后他们得出了“2元=20角=200分“”2米=20分米=200厘米”等结果.此时教师顺势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们一听思维更加活跃,都争先恐后地说“:2元和2.0元、2.00元相等.”教师继续追问“:2、2.0、2.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并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能...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学作为目标教学的一种方式,使教师能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握直观的形象,感受浓厚的氛围,体验求知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需求的活动。在开展课堂探究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从而进行有效的探究呢?笔者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第四单元的“帝国新政”—课中作了一次课堂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人教版新教材(以下教材皆指人教版)中,低年级和中年级的解决问题不分单元独立编排,而是有机地融合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相似文献   

18.
一、案例的背景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如果离开了具体的教学情境,可能多数教师都会毫不犹豫地作出肯定的回答。但一旦涉及到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不同的教师就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处理。在设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一课教学时,笔者思考最多的也就是这个问题。查阅许多教学设计,发现教学思路大同小异,基本教学流程如下:不可否认,这样组织教学不但可以保证让学生顺利地掌握规律(即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能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但另一方面,这…  相似文献   

19.
一、情境导入1 .小朋友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下面请小朋友一边看一边想 ,动画片中演示的是什么游戏 ?2 .今天 ,我们就要用想一想、拼一拼、说一说、问一问的方法来玩一玩快乐拼图。 (快乐拼图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次游戏要用的图形。[运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拼图游戏的画面 ,激发学生兴趣 ,为上好《快乐拼图》课创设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二、认识图形1 .出示□1这是什么图形 ?2指名说。3小结 :我们可以用“这是”这个句式把话说完整。2 .出示△和○1这是什么图形 ?2指名说 ,评议。3小结 :我们可以用上“和”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许万明 《云南教育》2005,(16):19-19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数学老师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被学生发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可先让学生用一把米尺去量出黑板的长度,并用“米”作单位。学生在量的过程中,发现黑板长度不能用整米数来表示,激起学生需要学习一种新的数的渴望。又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为同桌两人准备2张长方形的白纸(一张长6厘米,宽2厘米;一张长4厘米,宽3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