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镜头对准谁?     
小女参加市里的一次征文比赛,有幸获得了二等奖。颁奖大会那天,电视台去拍了片,女儿见了更是激动不已,以为自己生来第一次有机会上电视了。吃过晚饭,她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急于看到自己在荧屏上的形象。可是直到新闻片播完后,她只看到一位一等奖获得者领奖时一闪而过的背影,其他获奖者都无缘在电视上露面。而在大会主席台上就座的领导,却一个不少地以特写镜头亮了相。女儿不由失望地说:“又不是给这些领导人发奖,给他们拍这么多镜头干啥?”  相似文献   

2.
一 2003年“非典”时,哈妮13岁.她因为未知的信息惶惶不安,直到在电视上看到身穿厚厚的防护服在病房采访的记者.她因此暗暗确立了自己的记者梦.那时她是中学的小记者,曾跟报社记者去采访一个重病患者,还为他在报纸上募捐筹款.她觉得,记者很崇高,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虽然在电视荧屏上多次见过张正梅,但第一次近距离面对她似乎还是没法把那么多的获奖电视报道和她本人联系起来。 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一名出镜记者,每一次张正梅都要深入新闻一线采访,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张正梅笑说自己是一个旋转的陀螺,赶编新闻,她曾连续5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困了就打个盹儿;外出采访,她曾连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2008,(9):17-18
北京奥运前后.我们常常存电视上看到.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小节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个和奥运有关的地方做着相关报道.尤其是她身兼制片人、主编、主持人的身份制作的系列节目《小节探营》更成了所有关心奥运的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过.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不到10分钟的社目背后.王小节和她的团队顶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并最终借着奥运的契机完成了中国电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大手笔制作。  相似文献   

5.
张丽 《新闻实践》2011,(10):13-14
“我长大了也想跳芭蕾舞。”小姜依扑闪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地对我说出了自己的理想。自从在电视上看到邻家小姐姐跳美美的芭蕾,5岁的姜依就立下志向。然而因为脑瘫,不要说跳舞,连简简单单的走路对于她来说都是一场艰难的斗争。此时,她正在嘉兴市秀洲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做康复训练,为了走完最后的3米路,小姜依腿脚不停打颤,额头渗出密密的汗水。  相似文献   

6.
许鞍华的电影从来都更愿意把镜头对准烟火人间。即使拍摄大时代的流转,她也更愿意聚焦于平实而具体的人与事。这一次,她选择了传奇作家萧红,一个已经不为大众所知的主角。她身世所折射的思乡、流浪和悲剧性的主题,许鞍华一直心心念念。某种程度上说,许鞍华在萧红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某种情结。  相似文献   

7.
日前,没有结婚的侯小姐突然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婚庆公司把她穿着婚纱的照片做成了广告。而照片是几个月前,侯小姐在一次婚庆服饰展示活动中,试穿中国传统的凤冠霞帔时的形象。一气之下,侯小姐把给自己拍照的活动组织者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8.
电视影印机     
国一家电子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能印制电视画面的电视机。这种电视机附带一黑白影印装置,当观众在荧幕上看到自己  相似文献   

9.
忽然之间     
只是忽然之间,烟逝在网上看到了幻灵升级的消息。新的资料片,名字叫做“永恒之恋”。看到报导的刹那,烟逝有一瞬的恍惚,自己已经整整一年没有玩过幻灵了,忽然看到幻灵的消息,心里蓦地漫上了往事的气息——她忽然非常非常想念樱,那个在幻灵里送她仙子陪她抓蝴蝶的樱。  相似文献   

10.
自从电视小说这个名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之后,“什么叫电视小说?”“它和电视剧有哪些区别?”这样一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在理论家、评论家和电视工作者的思想中。作为电视小说的实践者,自己也很难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概括这些问题。只是由于有几部电视小说的实践,逐步摸索着电视小说创作上的一些规律,也看到了电视小说不同于电视剧的地方。在《摩诃摩耶》的创作中,自己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试验,试图使电视小说更具有自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童兵 《传媒》2000,(6):35
号称“中国歌后”的毛阿敏,因两度偷税淡出歌坛多年后,近来频频在电视媒介露面和一些晚会上登台,在数不清的媒介上看到对她的报道,一股不大不小的炒作风方兴未艾。 对毛阿敏的高价复出媒介褒多贬少。多数媒介报道,竭力把她说成纳税模范,强调她每次演出后,都  相似文献   

12.
晚报要晚出     
2002年11月8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日子。当天上午由于种种原因,我周围的一些同志没有能够在媒体(电视和广播)上看到或听到这次大会的开幕式盛况,心中留下下了深深的遗憾。人们在议论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想,如果西宁地区有一张下午出版发行的报纸就可以为因此而苦恼的人们解困了。那么《西宁晚报》何不充分利用自身作为“晚”报的优势,挖掘”当日新闻”资源,做到晚报晚出,占领晚报自己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既填补西宁地区没有晚报出版的空白,又解决众多读者看晚  相似文献   

13.
葛文军 《视听界》2005,(1):75-77
本文讨论的是南京电视市场的一次销售。在南京的电视市场上,我们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销售给客户?南京的电视客户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电视产品?南京的收视市场畅销品种是什么?本文从三个纬度上探讨这一问题:客户想要什么产品(播前调查)?生产商提供了什么产品(播出量)?客户购买了什么产品(收视率)?  相似文献   

14.
在宁波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前一周,我得知自己被选为新闻战线的一名党代表,不只是参加大会,同时还兼做会议报道。以往党代会报道,在内容上大多是"规定动作",主要报道开闭幕式、会议程序等;在形式上也是庄重严肃有余,和观众的亲近感不足,使市民对会议的关注度打了折扣。我想借此机会尝试以电视日记的方式,以代表和记者的双重视角,用第一人称  相似文献   

15.
不老     
黑柳彻子永远不老。我在电视上看到她:很大年纪了,还顶着一个童花头,头型实在很像一个倒过来的南瓜盅。娃娃脸,妆很浓,话说得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电视的产业化,观众中心地位的确立带来了电视制作理念上的一次飞跃,从而要求电视文艺工作者不断地主动审视自身,在竞争中不断地总结、调整自己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有感于妻子爱看《焦点访谈》阎玉才我妻子是一名普通工人,她看电视的口味,我最清楚不过:音乐会、电视剧等。可自打去年,她看电视却多了一个内容,喜欢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我很纳闷。有一次,我问妻子其中原因,她脱口而出:“那里说的都是老百姓想知道...  相似文献   

18.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日子,人们被媒体上有关航天的报道包围着,各家媒体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力图让自己的报道在这巨大的同题比武中胜出,但身为信息接受者的受众,虽从电视、广播和报刊上看到了无数次的有关航天的报道,但印象中却还是一片浑沌,当然,也有清晰的,这就是——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了。  相似文献   

19.
偶尔看到电视里的一档纪实节目,一位妇女和已残废的丈夫离婚,准备带着前夫、孩子一起改嫁。她和一位别人介绍的男子谈话时,电视镜头一直对着他  相似文献   

20.
牧野 《报林求索》2009,(4):96-97
<正>车晓的名字可能还没有更多的观众熟悉。2006年那部《沉默的证人》本可以让她风生水起甚至一夜成名,但很可惜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我们没能在电视上看到这部戏的大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