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制与秦制是中国制度史沿革的两大段落。大体言之,秦汉以降列朝实行秦制,故有“百代皆行秦政法”一说。然汉代在承袭秦制之际,又汲纳周制,复古更化,形成融会周秦、兼采儒法的汉制。汉制一面复用封建性的周制,一面又与其保持距离,向中央集权的秦制靠拢,郡国并行。两汉以降,中国的皇权政治受到天道、祖训、礼制、贵族、官僚制度、宗法绅权及民变等多重因素的制衡,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演为绝对专制,这是汉制具有再生能力、难以解体的原因所在。然而,这些因素缺乏法制规范和新的社会构想,对皇权的制衡力是有限的。中古以至近古历代帝王的“标准像”是:一手高扬儒学经典,以“仁政”“王道”宣示天下;一手紧握法家利剑,威吓、惩治臣民。“霸王道杂之”诚为汉制帝王术之真谛。正是这种“周表秦里”“儒皮法骨”的汉制传承两千年。因而中古、近古制度史当用“百代皆行汉政法”概括之。  相似文献   

2.
贾谊认为秦朝速亡,不仅在于秦政“仁义不施”,更在于秦制“遗礼义”,“遗礼义”是造成秦“仁义不施”及汉初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为此,他制定了以“礼义”为中心的汉家制度。尽管他的制度构想未成于当时,但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二章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课后的问答题:“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这道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有的甚至认为无从答起。那么,“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立法、司法、监察等各种权利都操于皇帝一人之手,实行君主一人专制独裁,“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从中央的丞相到地方上的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朝建立后,承袭秦制,未有所改。其次,汉承袭了秦朝实行的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秦统一后,建立了…  相似文献   

4.
北魏爵禄制的实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准备阶段,是在财政税收逐渐改善的基础上完成的。实封制下,各级开国爵主名义上是整个封区的国主,却没有治民权,封户与他们之间也不存在特殊的依附关系,其所食爵禄相当于官俸。  相似文献   

5.
“秩禄处分”即逐步革除封建武士的俸禄制度,是日本明治维新中一项重大而又十分棘手的改革。对于这项改革,一般日本近代史的概说书,因限于篇幅,大多叙述简略。拙编《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近刊)中稍有介绍,书中对此项改革之最终措施的介绍,是根据诺曼[加拿大人]所著《日本维新史》中译本96页资料,概括为: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禄‘即货币俸禄’公债发行条例”,由政府一次发给金禄公债,偿付期为五年至十四年,利息为5——7%。“偿付期”一词来自该书中译本的“偿还年限”,这是什么意思?当时未加思索。近读万峰同志新著《日本资本主义史研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到全面注册制改革,经历了“加速—暂缓—试点”的过程。总结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经验,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全面注册制改革不仅要主动为股票发行注册制创造市场条件,而且要对相关制度进行积极考量和设计。文本对我国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对策进行再思考,强调在改革中要完善股票发行制度与风险防范。具体对策主要包括:将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确立为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注册制的制度设计重点要以事中、事后监管和信息披露为主要内容;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股票、债券市场统一适用证券发行注册制;健全相关法律责任体系;完善权利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变迁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视角切入探讨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并认为学年学分制是学年制向学分制变迁的“路径依赖”,是学年制向学分制变迁的必然产物,因此,不宜过早地否定学年学分制。  相似文献   

8.
一、坚持探索部分积累制的新的实现形式不回头,这是建立长效机制的一个基本制度框架 所谓“统账结合”。就是部分积累制;所谓部分积累制,就是混合模式;所谓混合模式。目前在我国就是:DB型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部分+DC型完全积累制的个人账户制部分。在十几年以前改革之初,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三种社保模式。即以瑞典为代表的传统的DB型现收现付制、以智利为代表的DC型完全积累制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中央公积金制。  相似文献   

9.
王丽萍 《江苏高教》2005,(5):124-126
美国高校教授“终身聘任后评审制”是一种定期对终身教授进行强制性审查的制度。本文介绍了美国高校“终身聘任后评审制”产生的背景、实施现状,分析了该制度产生和存在的价值,及其当前美国国内对该制度的争论。通过对“终身聘任后评审制”的探讨,了解当前美国高校对终身教授评价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任用制度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两晋宗室管理制度历史渊源有三:一为秦制,一为汉制,一为魏制。晋代专职管理机构宗正、关涉机构大鸿胪、太常的设置远承嬴秦。两晋宗正以有封爵者任职,宗室属籍范围在皇帝袒免亲以内,设置宗师,对宗室王公田宅做出限制性规定,这些主要是承袭西汉制度。两晋宗王等宗室成员车驾制度主要沿袭东汉制度。晋代宗正人选兼以庶姓一定程度上受曹魏制度影响,西晋严格禁止宗室成员私买禁物,主要承袭曹魏之制。晋世宗王置妾八人的规定亦系沿循曹魏咸熙元年制度而来。凡此均可看出两晋宗室管理制度兼采嬴秦汉魏之制,同时亦受到儒家经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索。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双线制”下的职业教育“前移”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这一思路,本文就如何发展“双线制”下的职业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美国的金融制度走过了“混业──分离──全能”的历程。鉴此,本文预测21世纪我国银行制度将从分离制走向全能制。  相似文献   

13.
发展双元制高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技能形成体制的新变化。采用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系统分析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起源与发展,探讨“堆叠”“转换”“漂移”三个制度变迁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双元制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动力来自大中型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多元协同创新、制度的活力在于形式灵活,但双元制高等教育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现阶段我国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目的有相似之处。借鉴德国经验,建议在我国职教本科发展的政策上应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丰富职业本科教育形式、适度提高发展速度和规模、重视职业本科高校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制度视角切入 ,分析了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历史与现状。本文认为 ,学年学分制是学年制向学分制变迁的“路径依赖” ,是学年制向学分制变迁的必然产物 ,因此 ,不宜过早地否定学年学分制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的语言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语言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民族关系和各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制定出来的。全国实行通用语言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行通用语言制和民族语言双语制相结合的语言制度。文章指出,民族语言平等是我国语言制度的核心。汉族地区不实行“双语制”。反对滥用外语,自觉维护国家的语言制度  相似文献   

16.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新兴的一项法律制度,具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对该制度在我国的立法沿革、新《婚姻法》相关规定和其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所作的司法解释的分析,认为在我国目前建立一种以夫妻约定财产制为主导的夫妻财产制形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实行“终身教职制”是美国大学教师聘用制度的一个特点。本文在简单的回顾了终身教职制的由来、终身教职制的雇佣和解聘程序以及终身教职后评估,作者就目前我国高校的人事聘任制度存在诸多的不足,以及美国的终身教职制对我国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启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将《二年律令》中出现的“卿”或“卿侯”理解为秦赐爵制中遗留的爵名,似嫌含糊;而将其定格为二十等爵制中的爵档,既缺乏必要的史实根据,又与原始简文存在矛盾。通过史料分析,“卿”或“卿侯”应该属于楚国旧爵制系统,高祖五年推行爵制改革,将楚爵改为以秦二十等爵为蓝本的汉爵,完成“汉承秦制”的历史性转化,“卿”爵的经济权益被保留下来,但因其不在二十等爵系统之内而政治功能趋于淡化。  相似文献   

19.
武功爵是汉武帝时期创立的一种新的爵位制度。有关汉武帝设置武功爵的原因,以往学者多认为是为了解决当时所出现的财政匮乏、军功难赏等问题,并将武功爵视为一种临时性的军赏政策。但从整个西汉前期的历史来看,汉武帝设置武功爵,乃是汉文帝时代“绝秦之迹”行为的延续。其目的在于以汉家自创的“武功爵”取代承秦而来的二十等军功爵,弱化“秦制”对“汉制”的影响,彰显汉朝的正统,宣扬大汉王朝的文治武功,从而实现制度与思想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曾经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过巨大贡献,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制度。准确把握我国国情、辩证地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示范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