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小平  王伟 《四川教育》2022,(21):41-42
<正>班级心理委员是指专门负责班级同学心理健康事务的班委成员,心理委员工作在中国起步于2004年,通过18年的执着探索,关于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基本达成共识。高中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是向班级同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上报班级同学的异常心理问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同学消除心理困扰,提供心理支持;协助学校和心理老师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协助心理老师进行心理普测,举办心理主题班会等。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近三成同学认为教师是可恨的,是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说明师生关系存在不和谐的现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  相似文献   

3.
一、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1﹒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学生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一怕提出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讥笑;二怕所提出问题过于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三怕提出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  相似文献   

4.
由于这位中学心理老师向我求助,让我得以参与此次心理案例咨询的整个过程。在与这位心理老师交流以及对他进行指导的过程中, 不仅心理老师得到了成长,我也感触良多。给人的第一感觉——一脸的无所谓他是一名初二年级男生,名叫小雨。班主任老师不许小雨进教室上课,因为他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讲废话,惹周围同学甚至动手打同学……老师批评他,他骂老师“侬脑子坏忒了”。现在,校长要心理老师来处理。(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多了,学生身上有了难以处理的问题,老师和学校领导马上  相似文献   

5.
《河北教育》2011,(1):F0002-F0002
“有什么问题就去找朱老师吧,她可神了!”同学间私下里传说的朱老师,正是冀州中学赫赫有名的心理老师朱翠真。一名普通的心理教师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人气,这与冀州中学长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置是校园危机干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朋辈互助式辅导能深入同学内心,易于被同学接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理辅导老师人员不足、对学生深入了解不够、对问题学生发现不及时等诸多问题,对校园危机事件的预警和干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一、调整学生紧张心理。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会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出心理很紧张,急躁不安,低着头,躲避老师的视线,分析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同学性格内向,害怕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发言,担心说错了引起同学们的讥笑;二是可能因某种原因导致思维受阻,心中紧张,回答问题时往往结结巴巴或答非所问,回答不到点子上;三是可能成绩比较  相似文献   

8.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写作业,顶撞老师,对同学拳脚相加……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上课不专心,就是"不想学";不按时完成作业,就是学习不认真;顶撞老师,是"成心捣乱";打骂同学,是"没有家教"……诸如此类的学生,就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其实许多"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属于心理上的困惑,是伴随成长而来的烦恼。如果把这些"问题"简单地从觉悟、道德等方面去判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心理自我陈述中,一名初三学生这样写道:“最近我惧怕上课回答问题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每当老师用搜索的目光寻找回答问题的对象时,我总是低下头,不敢正视老师,或用前面同学的脑袋挡住我,让老师看不到我,来逃避回答问题。有时也许是因为不会,但更多的时候是怕说错,因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前几个星期发生的一件事更使我的这种心理加强了。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意见后说一下自己的见解。当时我只是一看到题目就突然想到一个内容,于是不假思索地告诉了后排的两个同学,当老师让同学们发表意见时,无人回应,出现了冷场。我…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位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辛辛苦苦为学生付出三年的工夫之后,最后真正能够记住老师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记恨老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曾经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  相似文献   

11.
小兵同学的举动是报复老师的心理使然,以此来发泄对老师管束的不满。怎样处理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不久,在我校高二年段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上,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 1.98%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不少学校里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  相似文献   

13.
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事实上许多学校的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这样的事时有发生,让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思考:在今天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日益强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怎样才能融治师生关系。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体会到要融洽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杜博 《教师》2012,(20):95-95
一、目前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有些同学表面上静坐在那儿,可到底有没有听讲,听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老师并不知道。这是传统教学老师对学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在高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上,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的事情时有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中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  相似文献   

16.
随着竞争的加剧,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愈显突出。繁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望、学习成绩徘徊、同学关系紧张……等等,这些都使初中生承受着心理压力,一些同学常感到紧张、焦虑、烦躁,甚至是恐惧。如果心理上长期处于受压状态,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健康问题。下面提出一些如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曾有中学生向我哭诉 :“我以前经常为自己是一位差生而痛苦 ,可当我有了进步 ,譬如 ,我考试成绩好时 ,有的同学却怀疑我是抄袭的 ;我纪律好或主动帮助同学时 ,老师又认为我是假装的 ,是假积极。老师 ,我可是真心要改变自己的 ,可他们怎么就这么不相信我呢 ?我该怎么办呢 ?”上述现象在学校生活中时有发生 ,我们称之为偏见。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说 ,主要是因为定势心理在人对他人的知觉过程中的消极作用。所谓定势心理 ,就是人们习惯性的看待问题的态度或解决问题的方式 ,影响到对当前问题的态度及问题的解决。定势心理不但影响思维 ,产生思维定…  相似文献   

18.
表扬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许,是老师的一种工作方法。做为一名学生,总是希望老师能表扬自己,获得表扬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何正确对待表扬,是每位同学都要面对的问题。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示。1明确受表扬的目的。老师表扬学生的目...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我听了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年级的心理辅导课,老师让学生描述自己上了高中以后的心情。有位同学说:“我在初中的时候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名,到这所学校后,别的同学比我的成绩好,感到有压力。”另一位同学说:“我在初中的时候是少先队大队长,但现在连小组长都不是,心里有失落感。”这个现象说明这些孩子心理上都有一些问题,需要调节。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课就是为了调节学生心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正>【学情分析】刚刚与熟悉的初中老师、同学分离的高一学生,来到新学校第一个需要适应的问题就是熟悉班里的新同学,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有自己的朋友圈,以便在朋友的支持下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校园学习环境。除了新的班级同学和老师,高一学生还要面对有更高要求的学习压力。同时他们正处于获取独立与摆脱依赖、希望开放与打破封闭的心理发展阶段。所以当他们在新环境中孤单无助时却不愿向父母寻求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