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门立雪     
《语文》课本上有一个成语故事,叫"程门立雪"。它说的足宋朝有一个叫杨时的人,读书遇到疑问,就去请教老师程颐。杨时来到程颐的家门口时,得知老师午睡还没有醒,他不想惊醒老师,就站在院子里等待。那时正下着大雪,等程颐午睡醒来,杨时身上已经落满厚厚的雪花。程颐非常感动,赶紧把杨时让进屋去。这个成语故事后面附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典故中包含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故事叫“程门立雪”,讲的是宋朝有个叫杨时的读书人,有一次特地到洛阳去拜访他的老师程颐,请教问题,可是不巧碰上程颐睡午觉,他就站在门外等着。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天空飘着鹅毛大雪。等到程颐醒来时,看见杨时站在一尺深的积雪中,头上和身上也飘满了雪。杨时因此成为尊师的典范,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不绝。然而我觉得,杨时这个人有点毛病。他不吵醒老师,是对老师的尊敬,这应该赞扬。但他站在露天的门外,任大雪淋,明明有  相似文献   

3.
提起祖国优良传统中的“师德”,人们就会想起广为流传的“程门立雪”的故事。故事是说,在一个大雪之日,杨时等人去拜见老师程颐。程颐正在假寐,杨时等人就在门外站了半天。门外已经雪深一尺,  相似文献   

4.
程园位于河南洛阳的伊川县城西部白虎山麓(lù),为北宋理学奠基者程颢(hào)、程颐(yí)兄弟及其父亲的墓地。相传北宋时,南剑州将乐县(今福建明溪)有个叫杨时的进士,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后程颢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让他在伊川书院求学。杨时四十多岁,学识渊博,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zuò)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天空中飘起鹅毛大雪,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立在雪中。游酢实  相似文献   

5.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两人名叫游酢、杨时,同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老师。当他们拜见程颐时,程正闭着眼睛思考问题。他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悄悄地站立在旁边。等了好长时间,老师睁开眼,看见游、杨二人,便说;“你二人还站在这里呀!暂且回去,以后再来吧。”游、杨二人恭恭敬敬行个礼,退了出去。出门一  相似文献   

6.
程门立雪     
北宋的学者杨时,年轻时非常谦虚好学。为了丰富提高自己的学识,他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奔赴河南拜大学者程颐为师。有一次,天快要下雪了,可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他冒着寒风赶到  相似文献   

7.
教育掌故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请教的事。程颢和弟弟程颐,同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杨时、游酢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虽然已四十来岁了,而且都已考上了进士,但还是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程颐家登门拜见的那天。  相似文献   

8.
说“求师”     
宋朝的杨时,有一次去洛阳见他的老师程颐,不巧程颐正在打盹,他便站在一旁等着,那天正好下大雪,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的雪已积得一尺深了。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程门立雪”的故事。故事生动地表达了杨时求师的迫切心情。为什么要求师呢?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而学习,是必须要有老师指导的。在老师指导下,如果学生虚怀若谷,勤学苦练,那就可以从无知变为有知,从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从而使自己成为有丰富知识的人,这样便为创造一番事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一切著名的学者、科学家,是无不“必有师”的。这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的社会上.情况也一样。如杨振宁的老师是芝加哥大  相似文献   

9.
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内容.《论语》中有许多的篇幅,如,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如此等等,反映了两千多年前,作为弟子对于孔子这样的师长尊敬推崇的浓浓深情.“程门立雪”是我国有名的成语掌故,是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宋史》载,杨时幼时就非常聪颖,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杨时考中进士.他四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去拜见著名学者、大师程颐,程颐正闭目打坐,颐养精神.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 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先生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相似文献   

10.
程门立雪     
北宋人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起到大学问家程颐家去拜师。不巧,程颐正在睡觉。  相似文献   

11.
“理一分殊”说是宋明理学讨论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和程颐与杨时之间讨论《西铭》的主旨问题密切相关。经过杨时的补充与阐发,“理一分殊”说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程门立雪"指的是"杨时立于飘着大雪的程门外",寓意杨时尊师重道.很多为此故事配的图片(如本文题图),画的亦是有人身披斗篷,立于雪地中,身上积雪有厚厚一层. 这里的寓意倒是对的,但说杨时是立于程门外,似乎不曾经过考究. 成语"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原文说:"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原来,"立雪"的不只杨时一位,还有游酢.将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讲的就是:有一天,(杨时和同学游酢)拜见程颐,恰遇程颐正闭眼小憩.杨、游见状,就立在一旁等着,没有离去.待程颐醒来,那门外的白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修复我省著名的历史遗迹──无锡东林书院。现在第一期修复工程,正在施工。修复后的东林书院,将向国内外参观者开放。东林书院是八百多年前宋徽宗时福建学者杨时建立的。杨时,号龟山,曾受学于理学家程颐。杨时在无锡讲学十八年(公元1111-1129年)。他当年讲学的场所,称为“东林书院”,一称“龟山书院”。杨时离开后,无锡人士在书院东面,建造了“道南祠”纪念  相似文献   

14.
由“程门立雪”说起这已经是被时代遗忘的故事了,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著名儒学家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相似文献   

15.
王庆 《培训与研究》2007,24(4):81-83
“二程”学识渊博,一生诲人不倦,对学生要求又非常严谨,故程颢有“如坐春风”之誉,而程颐则有“程门立雪”之典。杨时的三传弟子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学术观点,尤其是继承了程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并有极大发展,后世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而朱熹成为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程门立雪》。课文讲了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顾不上吃饭就走。他来到老师家,发现老师正在睡午觉,不愿打扰他,就站在老师的家门口耐心等待的一件事。读了这篇课文,我深深地感到:杨时是个尊敬老师、勤奋好学、意志坚定的人。我暗暗下了决心:我要向他学习。我要学习他做一个尊敬老师的人。从哪里入手呢?我想可以从这几方面去努力。首先,不直呼老师的名字,见到老师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其次,上课时,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思考,随时举手发言……这些可都是学生尊敬老师的表现呀!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相似文献   

17.
贾老师的阅读教学没有情节分析,也没有繁琐提问,而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并由一个核心词句扩展开来,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运用语言重组课文信息中训练语感。这种教学方法,在中国小语界是独一无二的,是贾老师的独创。以《程门立雪》一课的教学为例,贾老师是这样做的:师:这篇课文的主人翁是谁呀?生:杨时。师:(板书“杨时。”)根据第一小节提示的内容,我们来说一句话。可以说多少呢?我看了一下,可以说很多呢!谁来?生:杨时是宋朝的人。生:杨时既爱学习,又尊敬老师。生:杨时是程老师的学生。“师:在第一个小节里面没有说…  相似文献   

18.
话说在宋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这可是一个书香门第呐。可是老天爷就爱捉弄人,让杨家九代单传,只生了一个儿子叫杨时,可他资质愚钝,虽然很用心地在念书,可考试总是不及格。就这样一直到了十七岁,该是杨时考举人的时候了。按理说杨家  相似文献   

19.
尊师好学     
辛勤 《小学生》2005,(9):32-33
古语: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程颢(hao)有一个学生叫杨时,他特别爱好钻研学问,到处去寻师访友,见到程颢之后,非常佩服程颢的学问,从此就呆在程颢身边,非常恭敬地侍奉程颢。但是不久,程颢就因病去世了。临终之前,程颢对杨  相似文献   

20.
门外下雪,门内“伊川先生瞑目而坐,游、杨二子侍立”,先生醒觉,始嘱二人离去,“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这则“程门立雪”的故事发生在宋代,伊川即大理学家程颐,游酢、杨时是他的学生,时已年届不惑矣。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却不尊重学生,师门森冷,教风峻刻——那个时代大抵如此。人们引用“程门立雪”的成语,习惯上只述及它正面的涵义,其实,近一千年来其负面影响也在默默起作用,至今似乎犹不能忽视。日前听一堂数学课,教师画了一个两边很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