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起四川的都江堰,几乎无人不晓;提到鄞江的它山堰,知道的人却很少,甚至在许多宁波人的印象中,也渐渐淡忘了。实际上,它是我国一项杰出的古代水利工程,“这项工程规划之宏远,建制之精密,结构之完美,除了规模较小外,几乎可与举国闻名的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另外三大古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一九五三年,在荷兰召开的一次国际水利会议上,一篇它山堰古水利工程的论文,引起  相似文献   

2.
孙叔敖 ,春秋中期楚国人 ,姓 ,名敖 ,字孙叔 ,故称孙叔敖。他出生在楚国郢都的贵族世家 ,后举家迁往期思 (今河南淮滨东南 )。楚庄王十六年 (公元前 598年 ) ,孙叔敖被召回郢都 ,担任令尹 (丞相 ) ,曾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在必阝 (今河南郑州 )之战中大胜晋军 ,助成了楚庄王的霸业。孙叔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也是一位杰的水利专家。他曾主持修筑了许多水利工程 ,其中芍陂 (在今安徽寿县南 )最为著名 ,其规模在春秋时期为最大 ,是我国古代首次兴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孙叔敖堪称我国营造水利工程的鼻祖。楚成王、楚穆王时 ,楚国势力已…  相似文献   

3.
大禹(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部落大联盟的最后一个酋长,也是夏王朝的創始者。据傳說,他領导人民治平了洪水,并兴修了沟洫水利工程。这說明我国在从原始社会向阶級社会轉变的期間,生产力已經有了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临海市外国语学校语学校,篇中不再另署)一根据"坎儿井"材料,整理出一篇说明文地下智慧水利工程——坎儿井八(1717)班侯临双在我国新疆地区,坎儿井作为特殊的灌溉系统,普遍存在,是当地一大特色。它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其中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我  相似文献   

5.
话说都江堰     
古堰垂宇宙,浩荡千古流。 都江堰千古不废,举世闻名。它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光辉典范,在人类水利科学技术史上写下了最灿烂的一页。 都江堰,位于四川灌县,为秦代李冰所建,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以宏伟壮观气势,显示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国内外无数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自觉参与,乐于探究,手脑并用,这是现代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我尽力落实这一理念。现将我的一些做法展示如下,与各位同仁探讨。(教学案例为北师大版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其内容为“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与“神奇的编钟”)级部总行动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首先要做的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上课伊始,我有意识地和学生聊天:你们知道我国现在有多少大型的水利工程吗?学生的反应是热烈的,什么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等等不一而足。我又讲:其实我国古代的很多大型水利工程,一点也不逊色于我们今天的水利工程,你们又知…  相似文献   

7.
校园笑话     
回答地理课上,老师提问道:同学们,我国古代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当时主要作用是什么?话音刚落,一女生举手回答说:防洪、灌溉。  相似文献   

8.
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水利专家。他们带领人们修筑的都江堰,是我国保留到现在的最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2200多年前,战国时代,秦国并吞了蜀国(在现在的四川省西部)和巴国(在现在的四川省东部),设置了蜀郡和巴郡。当时,蜀郡地方常闹水灾,秦昭襄王知道李冰对治水很有经验,就派李冰到成都去做蜀郡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段】 (学生打破常规坐次,分四组围成圈,坐在电教室里。) 师: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聪明智慧,富于创新,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现在,让我们共同领略其中的一小部分。请同学们观看老师为你们制作的课件。要求:快速猜出这些工程的名称。 (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缤纷闪现,教室里一片欢腾,学生兴奋地喊着:长城、故宫、赵州桥、大运河、兵马俑……当画面停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全景图时,学生安静了下来,只有个别学生怯怯地小声说:“都江堰”。)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这确实是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它,结构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科学,具有排洪与灌溉两大功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哺育着成都平原的农业,成为造福千秋的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2000年,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中国古代史》(2003年6月版)与旧教材相比,在课本正和地图中新增了很多水利工程,但教材及教参对此并没有详细介绍,笔查阅有关资料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论述亚洲国家的农业时曾指出:“气候和土地条件,特别是从撒哈拉经过阿拉伯、波斯、印度和鞑靼区直至最高的亚洲高原的一片广人的沙漠地带,使利用渠道和水利工程的人工灌溉设施成了东方农业的基础”(《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水利灌溉事业作为农业的命脉,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阅读研究兴旺发达、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经历了奠基(先秦)、发展(两汉隋唐)、成熟(宋元)、高峰(明清)四个时期。孔子、孟子、荀子是我国古代阅读研究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们在我国历史上最旱论说了阅读的意义和功用,确立了一些阅读原则,阐明了阅读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总结了一些具有规律意义的阅读技法,为我国古代阅读学的建立与发展,开辟了道路,确定了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育及其教材编写是随着历史不断演进的,我国的语文教育历史悠久,可划分为古代语文教育(1904年国文独立设课之前)、近代语文教育(1904年至1949年)、现代语文教育(1949年至"文革"结束)、当代语文教育("文革"结束至今)。语文教材是在古代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语文教材大体上可分为:蒙学教材、经学教材、诗文选本。我国语文教材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古代足球的起源我国古代足球起源于何时,尚无确切的考证。但根据殷墟出土文物推断,在我国殷代(公元前1988年至公元前1222年)就有了“足球舞”。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灌县(今更名为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是世界上目前惟一存留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古代水利工程。战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借鉴前人的治水经验,与其子率众人兴建都江堰。他们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的特殊水文和地形特点,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  相似文献   

16.
古代诗歌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认真阅读这些诗词对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提高文学鉴赏力大有裨益。由于中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较为分散,因此,可对古代诗歌作一个整体设计,使高三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收到较好的效益。一熟悉基本篇目、巩固识记内容首先要求熟悉初高中课本入选的基本篇目,做到熟读成诵,并能默写。其次要求识记文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它是复习古代诗歌的第一步。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古诗歌特点 (一)阅读高中语文第五册知识短文《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古代诗歌的杰出成就。 (二)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根据不同的标准,通常分如下几类。按表达形式分:叙事诗、抒情诗。按来源分:民歌(《术兰诗》)、文人诗(由文人创作的诗歌),按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事业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每一种工程的完成都在改变着自然的面貌。在一定的时代和地区内,它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了交通运输,预防了水旱的灾害。这种工程的兴建,在春秋以前规模比较小,大规模的开凿沟渠,或建设灌溉工程,则开始于春秋末年,而大盛于战国时代。后世许多水利工程大都是在战国时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整理或扩建的。尤其是春秋战国之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转变时期,所以这时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兴建决不是偶然的,这是我们研究春秋战国时代的水利工程特别需要注意的重要意义。春秋战国时所兴修的水利工程,有两类:一类是为了交通运输而开凿的渠道运河工程,一类是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学科史的角度探讨奴隶社会两阶段论、两类型论何时和如何传入我国,以及它们对我国史学尤其是我国世界古代史学发展的影响。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敬希同仁指正。 (一) 两阶段论,即把古代奴隶制社会分为早期(古代东方)和发达期(古代希腊罗马)的理论,是1934年由苏联学者米舒林首先提出的,四十年代为司徒鲁威所发展和完善。①它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人们一般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其实,早在三十年代,它已被介绍到我国。 1936年,在米舒林提出两阶段论两年之后,我国学者吕振羽在《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文明礼仪教育,其文明礼仪规范不仅系统全面,而且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梳理、厘析、总结我国古代儿童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对当前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有所裨益。我国古代对儿童的文明礼仪要求在《礼记》等典籍中有阐述,而更多蕴含在《童蒙须知》(朱熹)、《童子礼》(屠羲英)、《弟子规》(李毓秀)等童蒙读物,以及校规、院规如《白鹿洞书院揭示》(朱熹)和家训、家书中(如《颜氏家训》等)。几乎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致包括仪容仪表、语言称谓、行为规定、人际交往四大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有关地图表明黄河入海口在历史上有重大变迁。“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图(P_2)标明黄河入海口在现今山东境内;“商朝形势”(P_5)、“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P_(15))、“西汉疆域”(P_(30))等图标明从商至西汉,河水(黄河)的入海口在现今河北境内;“东汉疆域”图(P_(32))标明河水(黄河)入海口在现今山东境内,一直延续到三国、隋、唐、五代十国、北宋时期,只是其名称在隋唐时正式标明为“黄河”。“宋金对峙形势示意”图(P_(109))标明,黄河夺淮水下游入海(在今江苏境内),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前期;“太平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