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阅读率呈现下降趋势,而数字化阅读率和上网阅读率迅猛增长。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日趋加快。然而,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更多的是互联网运营商、通信网络运营商、电子产品制造商等传统图书出版产业外企业的身影,传统图书出版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新概念:统一网络 科教兴国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立足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总体增长。 当今世界是信息的世界、网络的世界。由于视像网络、声音网络和数据网络采用类似的网络结构,使三网合一成为可能。 统一网络是指由一个全数字化的网络设施来提供包括声音、视像和数据在内的一元化通信服务。在统一网络平台上,能经济有效地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多种应用。估计到2000年,将有1/4的企业网络升级为统一网络,而且这一势头将与日俱增。21世  相似文献   

3.
卓岚 《大观周刊》2012,(42):138-138
随着煤炭企业的不断发展,煤炭企业的专用通信网络也在不断的扩大,不仅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畅通的通信网络,也为企业创造了不少经济效益,而专网计费系统的运用为通信专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我国通信、计算机信息产业的领域中,三网合一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这也是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大趋势。所谓三网合一既是指现有的传统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网络将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由一个全数字化的网络设施来支持包括数据、话音和视像在内的所有业务的通信。这就是人们所梦寐以求的真正的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它将构成未来21世纪信息社会的数字神经系统,知识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有关网络的业界人士认为统一网络正在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大潮。估计到2000年,将有1/4的企业网络升级为统一网络。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08,(4):21-22
统一通信的最大魅力在于以便捷的方式在人们之间建立联络,而不必拘泥于电话、电子邮件还是网络聊天任何一种形式。客户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任何规模的公司都需要在统一通信发展战略中将客户联络放在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目前,我国邮电部门正在积极投资建Internet多媒体通信网。但是到目前为止,在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网络的流量分析,网络的容量预测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开展的不多。我们将根据一般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和电信网的经验值,针对多媒体通信网的网络容量作出分析以便组建多媒网络时参用。  相似文献   

7.
潘志晖 《大观周刊》2012,(51):486-487
随着电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的需求及电力企业运营走向市场化的需求.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新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例如SDH、光纤环路、数字程控、ATM等,都纷纷涌入电力通信网,使网络的面貌日新月异。随着通信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通信组网的灵活性越来越大.通信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网络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网的基本概念 企业网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建立的专用通信网络。不同的历史时期,企业网侧重完成的功能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同。早期的企业网主要是本地电话,即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安装一部专用电话交换机(PBX),企业内的电话通信全部由小交换机完成。由于企业经营范围的不同,又可将本地电话通信扩展到跨省、跨地区,比如国内的铁路、石油、电力等专网即属于这类。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企业网也从单纯的电话网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通信网和宽带综合业务网。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利用先进的金融网组建企业综合业务网。  相似文献   

9.
中国通信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基本完成了通信网络规模化建设时期。提高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目前电信运营企业的重要工作。日益专业化的通信网络运维管理服务和多元化的运维方式,推动着我国通信业网络运维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Internet/Intranet通信流量的迅速性增长对现有传输基础设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通信内容、方式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多服务网络的设计,产生了对以每秒超过IGbps的速度运行的IP网络的商业需求。本节通过技术的分析和比较、选择适合有线台的网络技术,其目的是既要保护原有的投资,又要满足有线台未来发展的需要。(-)、POS(PacketoverSDH)、IPoverOptical及DPT(DynamicPacketTransport)技术1、PacketoverSDH由Cisc…  相似文献   

11.
呼叫中心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产物,使企业与用户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提高企业竞争力。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统一通信、视频技术、网络融合、云计算等新的理念在呼叫中心领域更多的应用,呼叫中心由传统的电话语音服务向着语音、数据、视频集成的多样化、开放式服务方向发展,构成多媒体呼叫中心平台。呼叫中心系统在技术层面、业务层面以及服务管理方面有了实质性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电信网络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期广电总局数字电视整体规划的推出,有线电视网上业务流量由纯视频传输演变为宽带、多媒体的信息通信,从而使有线电视网络灵活开展各种业务成为可能。同时,计算机技术向有线电视领域渗透,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升级其“宽带商务”业务品牌。它整合了企业内外部通信需求,同时融入了全面的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服务,为中小企业客户打造基于电信运营级平台之上的全面信息化解决方案。从基础电信运营到整合的信息应用服务,中国网通“宽带商务”的全面升级,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腾飞。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背后的尴尬近年来,现代通信、信息技术被更广泛地应用于企事业单位中,信息化通信及管理的高效性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认可。但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IT颠覆了传统业务 目前,整个电信网的业务流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以IP为代表的数据通信业务迅速崛起.并正在逐渐超越话音通信而成为新一代电信网上业务的主流。IP技术在网络中的广泛应用将使得未来核心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变得简单而且开放.这必然导致整个网络的职能向边缘转移.从而使网络能够提供的业务品种大大增加.使电信运营商在一个统一平台上提供多样化的业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10,(3):19-19
即时通信工具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日益强大,几方面新的特性日益突出,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开放性:跨平台、跨网络 主流即时通信工具QQ、MSN、飞信等的手机终端用户增长迅速,特别是随着3G的商用,用户使用体验提高同时上网资费在下降,  相似文献   

16.
移动网络已成功进入市场,成为现代社会信息通信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移动网络的搭建、市场对移动网络的认可和接受,同时催生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智能手机市场的完善又进一步促进了手机应用程序的发展。在众多的手机应用程序中,即时通信类软件因其取代了短信功能,整合了社交圈子,稳居各国手机应用市场下载量的头把交椅。即时通信媒体是企业迈向全球化的一次机会,但也必然存在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缆通信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增加,逐渐发展为通信传输中的主要传输设备与传输方式.在光缆通信传输中最主要的难点就在于网络维护系统.本文将针对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维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实现更好的通信传输.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企业来讲,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可以高效、低成本地进行运营扩张,各个电信运营商扩建的高速网络和基于IP技术的远程通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基于IP网络的远程通信 企业最先想到的基于IP网络远程通讯的是IP电话。随着Internet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费用低廉的Internet网上来传输语音信息,相对于费用高昂的长途电话,将会节省大量的通讯费用。因此IP电话技术出现为远程通信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IP电话是利用VoIP技术来实现的,它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成为很多传统电话用户在进行长途通讯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选择。如果加上电话会议通讯盒,利用IP电话的方式,可以让多方参加到同一个通讯事件。  相似文献   

19.
视频新闻:新的传播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怡 《视听界》2007,(3):43-44
在国外,Youtube等大型视频分享网站发展得如火如荼,传统媒体也纷纷进军网络视频领域。网络视频不管是在亚洲,还是西方国家,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表示,预计全球网络电视用户到2010年将达到6300万。该公司还预计,2010年网络电视用户的综合年增长率将达92.1%。另有数据称,美国十大视频网站流量同期增长164%。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2004,(10):23-24
2004年上半年,中国的通信与网络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各大运营商竞争的重心都放在了互联网、宽带接人及内容提供、行业应用等增值业务方面,因此网络建设投资力度都在进一步加大。 2004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设备总体市场(包括路由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