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35年7—8月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国际共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行的一些国际共运史教材在介绍这次大会的成就和意义之后,都认为大会“有错误”、“有许多不妥之处”。主要是:没有强调共产党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在纠正过去把社会民主党视为“社会法西斯党”的偏差时,又产生了对它评价过高的偏向,不适当地强调和要求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联合为统一政党;没有具体分析统一战线中各阶级  相似文献   

2.
“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重要论断 ,它蕴涵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 ,凝结着国际共运史上共产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 ,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在革命进程中要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他们指导建立第一国际以及他们在第一国际内的工作,展现了他们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联合其他社会主义派别和促成各个社会主义派别团结起来的思想.列宁在建设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提出共产党人愿意成立“联合政府”和“分掌政权”.在国内战争时期他说共产党人应当欢迎和促成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转变立场,以便于团结他们一起工作.经典作家的思想对于当代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欧左翼论坛”是随着欧洲社会政治的深刻变动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而出现的社会主义运动左翼政治力量国际联合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斗争的新形势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论坛”主张:各国共产党及其他左翼政党应加强国家和地区间的协调与联合行动,有组织地粉碎国际资本的联合进攻;反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要求保障就业和人民的基本权益,让欧洲人民决定自己的命运。“论坛”的成立表明西欧左翼政党在苏东剧变后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斗争的国际联合形式,但“论坛”只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其理论政策主张既不系统也不尽一致,且是否可行,尚需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共产党联合各民主政党的策略思想;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马克思、恩格斯联合民主政党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提出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民主政党采取不同联合策略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不同时期,将马克思主义联合民主政党的策略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合作形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并加以制度化,实现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为适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其理论政策进行变革和调整,这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生存和谋划进一步发展.其意识形态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共产党的阶级认同:从工人阶级政党逐步转变为全体劳动者的群众性政党;二、共产党的理论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构;三、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由制度替代变为价值追求;四、意识形态转型之后共产党的身份识别:由左翼政党蜕变为社会民主党.  相似文献   

7.
执政为民与为人民服务思想之间的关系,“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一种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向全社会提倡的一种道德思想;“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对共产党党建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8.
严波 《湖北教育》2009,(1):42-44
冷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美国认为中美失去联合抗苏的战略定位,因而寻求对华新的战略定位,不断提升美台关系,打“台湾牌”,以台制华。台湾问题的地位也随之上升,从冷战时期被搁置在“后炉灶”走到前台,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独”随之抬头并不断膨胀,成为中美关系中的“制造麻烦者”。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在生产力、文化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问题上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与创新。明确“三个代表“思想与《共产党宣言》的内在联系与创新 ,对于深刻认识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做好党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在生产力、文化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问题上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与创新。明确“三个代表”思想与《共产党宣言》的内在联系与创新,对于深刻认识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做好党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印共(马)长期活跃在印度政坛,多次赢得邦级选举的胜利,并在西孟加拉、特里普拉、喀拉拉等邦单独或与印共(马列)等联合执政,尤其在西孟加拉邦执政长达30年之久。印共(马)成为印度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充分实践了该党的执政理念,也在国际共运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研究印共(马)的执政理念,对于深入了解国外无产阶级政党、推进我国的党建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党的创立时期,基于发动工人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内在需求,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以及中国共产党成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和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相似文献   

13.
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和人民,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要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清楚的认识,社会主义是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时期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写过七篇序言,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5.
茌良计 《梧州学院学报》2011,21(3):19-23,28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当代性相统一的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论述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其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剖析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从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问题。文章回顾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胜利和挫折,最后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建设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委内瑞拉共产党是委内瑞拉国内重要的政治力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历史悠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在委内瑞拉实现社会主义,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委内瑞拉共产党长期进行艰辛的探索。委内瑞拉共产党根据本国的国情,提出两段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并认为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强调要加强工人阶级政党建设。为了实现革命目标,委内瑞拉共产党提出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苏共二十大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以《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其主旨是为了澄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混乱思想,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回击帝国主义掀起的反苏反共浪潮。但由于中苏两党对于斯大林的评价、对于个人崇拜和十月革命道路等问题的不同认识,中苏之间产生了分歧。随着这种分歧的发展,最终演变为60年代的公开论战,不仅影响了两党关系,而且也影响了两国关系,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 ,也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前提条件。《共产党宣言》作为一部阐述阶级斗争学说的经典著作 ,体现了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价值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把共产主义价值观奠定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 ,把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融为一体 ;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 ,体现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 ,也反映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朱执信、廖仲恺等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与立宪派的梁启超等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批中国人。他们除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社会主义学说的源流外,还涉及了阶级斗争学说、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十大纲领等,朱执信甚至首次在中国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尽管他们都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曾明确表示不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但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所起到的客观作用不应被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