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慧 《阅读》2012,(3):6-8
亲爱的同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4本书,是儿童文学作家周晴阿姨创作的。这套系列丛书名叫“不一样的许多多”。《插嘴大王》写许多多从爱插嘴到不插嘴,让我们从中看到一个男孩的成长;《宠物前前》重点写奥数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故事中有孩子的快乐和计谋;《多点银行》在多点游戏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智慧和无奈:《秘密地图》写出了男生对女生最初的好感,以及对爱的理解。 当然啦,许多多就是书中的主人公。他呀,就是当今孩子中的一个,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四个方面说明老舍的小说《小人物自述》是他的追念论的最好的体现和运用,即主张小说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往事,特别是幼年生活的往事;突出自然景物的描写;同时要解释生命;并对追忆的景况作出有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杨承禹 《阅读》2013,(4):28-29
读了南京、泰州、滨海、淮安四位高年级同学的作文:《无私的母爱》、《赏菊》、《文房四宝的争执》和《我爱我的家乡》,边读边想:他们的文章中究竟藏着哪些"成功密码"呢?密码之一:练慧眼,聚慧心,习作素材丰富多样。我们生活中蕴含的习作素材可谓源源不断、丰富多样,关键在于,你会经常用心去倾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知生活吗?《无私的母爱》写的是人,《赏菊》赞的是景,《我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高中政治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课程名称都加入了"生活"一词,可见课程转向了关注生活感性。从理论上讲,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回归生活,课堂教学应向生活世界回归,应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课堂还原为生活,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教学与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与跨度,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倪潜梅 《阅读》2013,(12):14-16
作文之难,首先难在孩子们不知道该写什么。其实,生活是那样的丰富,生活中并不缺少写作的素材,缺少的只是孩子们发现生活的心灵。我想:就如灿烂的阳光需要多棱镜的帮助才能折射出美丽的"七色光"一样,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有"多棱镜意识",让孩子发现更多的习作素材,从而在习作中感受生活、放飞心情、实现梦想。下面,我以《一起来过"昆虫节"》系列式作文教学为例,来谈谈生活中的素材,体验一下"生活处处有作文"。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作家梁志英的短篇小说集《凤眼及其它故事》描述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边缘生活。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故事集中第一部分《离开》中主人公的身份追寻问题,并着重探讨这些边缘人物身份追寻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文章认为,尽管各个主人公拥有不同的成长、生活经历,但身份追寻的结果并无二致,都是被迫选择了离散状态。  相似文献   

7.
写好读后感     
柏村 《阅读》2011,(6):21-23
同学们,在介绍写读后感的方法之前,让我们先来共同阅读《生活真美好——读<我是大卫>有感》吧——生活真美好——读《我是大卫》有感今年暑假,我读了《我是大卫》这本书。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女词人。她一生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代,生活经历坎坷,落差巨大。她早年生活优越、安适,晚年经历了国破夫亡的打击后,一直过着漂泊无依、寂寞忧愁的生活。她将晚年的悲愁寄予一篇篇词作中,虽然写的是"私人化"的情感,却与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遭遇息息相关,充满了爱国忧民之情。《永遇乐·落日熔金》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相似文献   

9.
陈俊竹 《阅读》2014,(48):13-14
<正>"劳于阅读,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表明大量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教学经验。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关于写人的课文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有:《郑成功》、《船长》、《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詹天佑》等。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领悟挖掘出语言表达的方法,找准表达的切入点,适时安排训练。下面,谈谈我的思考与实践。一、抓住片段练观察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想解决学生写人  相似文献   

10.
赵俊 《阅读》2015,(15):28-29
“幸福是什么?”这个题材容易写,但不容易写深,关键在于见解的深刻和感悟的细腻丰富。一、幸福来于生活我们在写这类题材的时候,一定要选好素材,选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情,这样才会有话可写。如沈?禹同学写的《幸福是什么》,选  相似文献   

11.
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成年人看到的是生活的本质。感受到的是生活带给我们心灵的喜怒哀乐,在这样的经历中逐渐走向成熟。同样,拥有鲜活生命的孩子们在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也经历着他们情感上的坎坎坷坷,波波折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随之而改变。  相似文献   

12.
读一点经典     
张义宝 《阅读》2010,(1):1-1
留心一下当今的社会,阅读已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时于同学们来说,阅读,就更应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学习方式了。我曾提倡我的学生,在课外要广泛阅读.而且.还要注意阅读经典。比如,读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古典名篇。  相似文献   

13.
查晓芳 《阅读》2013,(Z1):48-49
同学们,当我们感受生活时,发现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留心观察,更能捕捉住那一闪而过的美好瞬间……本期的几篇习作,小作者都能仔细观察、体味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熟悉物",抓情感的"触发点",抒发自己的真性情。一、最熟悉的物,言之有趣。作文时,我们要把符合题目的材料尽量多地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熟悉  相似文献   

14.
村上春树(1949-)和夏目漱石(1867-1916)作为相隔大半个世纪的备受瞩目的作家,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两位作家的生活体验中都经历过"孤独",并将"孤独"一词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孤独"的角度入手,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孤独"。《挪威的森林》中通过细节描绘所流露出的多是普通人的孤独。而《心》则反映了明治时期日本近代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王陈婧 《阅读》2013,(Z1):38-39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今年,央视一套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名言,它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美,就在你身边!美是探索。宇航员刘洋用自己的切身经历给我们讲述了太空的深邃宽广,地球的温暖,人类的可爱。姚明在非洲大草原告诉我们,要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多姿多彩。画家韩美林教育我们,要爱护动物,用心去发现动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与其社会的文明状态相适应的.原始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朴素无碳"的,农业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是"适应性低碳"的,工业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是"发展性高碳"的,而生态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应是"理性低碳"的.理性低碳生活方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选择,是要在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进程中实现低碳化,是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发展.构建和普及理性低碳生活方式,需要树立和强化低碳生活理念,实现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低碳化改造;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各个国家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普及各具特色的理性低碳生活方式;需要各生活主体的协同配合,政府、企业与居民等要全方位地、积极地、广泛地践行理性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作家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语文教育经验,对生活作文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关于生活作文的内涵,要注意把握这样四个方面:作文即生活,克服为难情绪;要写熟悉的生活;要不断积累,拓展新的生活领域;对生活要有真知实感。在生活作文的路径选择上,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深入生活,而关键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多读书,以开阔眼界,提高见识。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生活理论与生活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具有不同的基本内涵。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其相同之处是:都反对教育脱离现实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其不同之处是:理论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不同。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从理论上讲,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适度、互补、互动关系;在实际上讲,关键要找到符合时代条件的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波涛 《阅读》2012,(10):28-29
翻阅本期的四篇习作,发现小作者们虽然写的内容各不相同,但都能在记述时紧紧围绕"自己的",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让人读起来仿佛有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经历难忘时光的感觉。一、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作文是否成功,首先在于内容是否真实,真实的内容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和作者同喜同忧。曹炳森同学的《第一次买菜》中的到菜场去买菜,孟一凡同学的《"钓鱼迷"爸爸》中和爸爸一起钓鱼,李慧颖同学的《竞选大队委》中那  相似文献   

20.
诗歌不单是可以用于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抒发情感,也可以描述复杂的社会生活。临沧历史上因开发较晚,文化兴起也较晚。不过,从清代民国的五部《顺宁府志》的诗文中,我们依然能够窥见清代这一地区的一些社会生活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