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洮岷高寒阴湿区农业发展方向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洮岷高寒阴湿区农业发展方向商榷王无怠近期甘肃农业有长足进展,多数地区已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奔小康。唯高寒阴湿区长期备受粮食困扰,温饱问题有待彻底解决。现就其农业发展方向问题略述管见,以备参考。一、对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的界定与认识甘肃的高寒阴湿区包括...  相似文献   

2.
2000-2011 年中国地表比辐射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俊  刘纪远  刘荣高  秦元伟  黄麟 《资源科学》2013,35(10):2094-2103
地表比辐射率是影响地表长波辐射收支的重要物理参数和生态参数.本文通过对EOS-MODIS卫星地表比辐射率产品(MOD11A2)的时空特征分析,得到2000-2011年12年中国地表比辐射率数据集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地表比辐射率取值区间较小,仅为0.9610~0.9760.土地覆被类型的空间分布决定了比辐射率的空间格局特征,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比辐射率以沙地最小,冰雪和水体最高,而且耕地要明显高于自然植被.2000-2011年地表比辐射率变化总体上以降低趋势为主,但在我国西北部的新疆和青海等地区变化较为复杂,部分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在6个气候区内,地表比辐射率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 暖温带湿润区>中温带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热带亚热带湿润区>青藏高原区>中温带干旱区.积雪可以显著增加地表比辐射率,在中温带干旱区,可使比辐射率值从0.964升高到0.967左右.不同气候区无雪情况下比辐射率年内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呈现出各自独有的变化特征,以中温带干旱区比辐射率年内变化最为明显.但所有气候区的比辐射率年际差异较小,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指干旱区的范围,位于贺兰山以西,包括新疆全部,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内陆流域以及内蒙古和宁夏的一部分。整个干旱区的范围,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在上述范围内,平原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50毫米以下,不能产生径流。但是在干旱区周沿分布着象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等高大山体,能够截获较多的降水,最高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这些降水产生了大量的径流,发育着众多的河流。河川径流量是干旱区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研究干旱区的河川径流规律,无论在理论上或在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新疆地区干湿状况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代亮  邓睿  黄敬峰  蔡承侠 《科技通报》2007,23(5):635-640,645
利用新疆100个气象站点、1990-1999年10年的月平均气象资料与1 km的DEM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各气象因子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数学模型,应用GIS空间分析相关技术,生成各气象因子的空间分布栅格图。然后利用基于改进的Penman公式的湿润指数计算方法(D=R∕EPT),实现新疆地区湿润指数的空间化处理,验证表明空间化处理达到了较高的精度,根据湿润指数将新疆分为极端干旱区(D<0.03)、干旱区(0.03~0.2)、半干旱区(0.2~0.5)、半湿润区(0.5~0.77)、湿润区(D>0.77),进而分析新疆地区干湿状况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结果发现:空间变化上,高海拔地区较湿润,局部地区因季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沙漠地区长年处于极端干旱、干旱或半干旱状况;季节变化上,总体表现为夏季湿润指数开始有增大的趋势,冬季达到最大值,北疆比南疆干湿季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甘肃的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发展问题,议论的热点似乎多集中在河西,但对于陇东黄土高原区商品粮基地建设问题的探讨却较少,然而,陇东黄土高原区农业开发建设,尤其是商品粮基地再建设,对提高我省整体粮食生产能力和自给能力,减轻将来河西地区面临的日益增大的粮食需求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肃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城市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笔者认为"河西兴,甘肃兴".本文重点探讨河西地区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西地区是甘肃乃至全国的粮仓,是甘肃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最好、农业发展水平最高、农业发展贡献最大的地区.文章分析了河西地区农业发展的贡献、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河西地区农业在更高层次上的新发展必须重构发展的指导战略,即由"商品粮基地建设"转为"阳光绿色高水效农业基地建设",文章还分析了河西阳光绿色高水效农业基地建设的优势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在赵紫阳总理主持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专门开会,听取了国家计委和经委关于加快甘肃河西商品粮基地和定西中部干旱地区农业建设的汇报。经讨论决定,将河西和定西两地区(“两西”)建设作为专项列入国家计划,每年拨款一亿六千万元,连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三西”),每年共拨款两亿元,连续十年,集中资金,下决心彻底改变这几个地区的农业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土地面积 27.6万km~2,占甘肃土地总面积的 60.1%。区域实有水资源73.45亿米~3,目前,地下水资源储藏量为45亿米~3。建国初期河西即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河西地区虽然在甘肃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但从大的区域范围来看,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呈总体落后状态,属典型的欠发达区域。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4,(1)
正[导读]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发现,气候变暖加剧了西北高山区冰川的消融,改变了水资源的构成,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的不确定性,水资源管理亟待更新思路。专家建议亟待更新水资源管理思路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发现,气候变暖加剧了西北高山区冰川的消融,改变了水资源的构成,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的不确定性,水资源管理亟待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对甘肃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杨德保徐旭然甘肃河西地区包括酒泉、张掖、武威和嘉峪关、金昌等五地市,总土地面积2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1.07万人。属于1983年以来国家专项拨款扶持的“三西”建设项目之列,是我省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陇东黄土高原属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区域。因海拔较高,地下水位低,雨养农业占主导地位。年太阳辐射量540—590KJ·cm~(-2),日照2300—2600h,年平均气温8—10℃,降水量500—650mm。作物生长季水、热同期,能种植多种作物和发展多种熟制,是甘肃省的主要旱作农业区。  相似文献   

13.
气候环境     
<正>极端湿润气候对森林生产力的补偿效应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鸿雁教授研究团队综合利用1929条树轮序列、全球长时间序列遥感植被绿度观测数据和6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系统地研究了森林生产力对极端湿润事件的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巨大。森林在经历极端湿润事件后,有持续1?5年的生长加速现象,总体上补偿了极端干旱事件的影响,并且这一补偿效应在干旱半干旱区森林中尤为明显。研究揭示了干旱区森林对于极端湿润和干旱事件的对称响应规律,提升了人们对于森林响应极端气候事件的认识,为改进陆面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5,(23)
研究甘肃河西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的施工技术,降低施工成本,对类似地区的接地电阻施工具有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它的发展现已影响到世界1/5的人口和全球1/3的陆地,给全球环境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产、生活以至生存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并  相似文献   

16.
王斌 《中国科技纵横》2014,(14):134-137
甘肃河西地区高速公路的主要病害为裂缝,经过钻芯取样发现,横缝多是自下而上发展的反射型裂缝,纵缝多为自上而下发展的疲劳型裂缝。本文通过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橡胶沥青混凝土结合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的结构对原路面进行处治,防止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破坏。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半干旱区是指干燥度介于1.5—2.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250—500mm的雨养农业区,我国半干旱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1.7%。地处甘肃中部的定西地区是典型的半干旱区。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0mm,年际间与年度内降水分布不均。变幅在30%以上;基本上没有灌溉条件,农业生产靠自然降水,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长期以来,由于周期性与偶发性干早  相似文献   

18.
肃北蒙古族宗教弱化探析王锡苓自南北朝以来,甘肃河西地区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各少数民族在这里持鞭游牧,或往来留驻,或定居生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甘肃蒙古族便是这诸多民族中的一员。为了进一步认识甘肃蒙古...  相似文献   

19.
在党中央和甘肃省委正确方针的指导下,甘肃中部18个干旱区(以下称“中部干旱区”)的土地生态退化和人民生活状况开始出现好的转机。这种开端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是一项有生命力的社会实践。因为,遍布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土地荒漠化和干旱灾变的严重后果,包括非洲萨赫勒地区造成几十万人死亡的悲惨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大批科研人员的关注,致力于源由的探明和对策的制定。因此,研究“中部干旱区”人民——边缘地的居民,摆脱土地退化引起的不良生态后果,寻找到发展生产的出路,是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的。本文企图就这一问题做若干探讨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甘肃贫困地区扶贫难度的再认识邓志涛到1993年,甘肃省还有400多万农村人口处在温饱线以下,约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20%。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寒阴湿地区、干旱缺水地区、高山区、石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自然、气候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