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明确规定在宪法中是未来宪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入WTO后,结合我国实际,确立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要真正实现公民环境权,我国宪法必须明确规定保护公民环境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保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环境权范畴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环境权的性质,学界大致有六种观点:一曰环境权是一种基本人权,是人在优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权利,这是一种宪法权利;二曰环境权是一种精神美感权;三曰环境权是一种物权,包括环境相邻权和环境使用权;四曰环境权是一种产权;五曰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环境公众参与权;六曰环境权是一种环境救济权。本文认为,环境权是一种公权和私权结合的权利,具有私益性与公益性双重属性。环境权是环境法的基础和核心,是一系列法律制度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我国环境权概念时,其内涵不应当囊括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程序性的环境权利应排除在环境权之外,要注意环境权只是环境权利的一部分,而且不应该把环境权主体扩展到自然体。环境权是指环境法规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生存环境所享有适宜的生态环境的权利,包括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清洁产品权、环境审美权、环境文化权、合适的日照权、环境安宁权和户外休闲权等。  相似文献   

4.
公民环境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环境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新主张,是人类环境不断恶化及人类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强化的产物。本文在对公民环境权提出的客观原因及当前各国的立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公民环境权的概念、内容和性质,并论及我国法律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是一项新兴的、正处于发展中的重要权利,其产生具有深刻的背景和动因。从法律上创设环境权,一方面适应了现实社会的普遍需求;另一方面解决了环境利益与传统权利体系难以协调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环境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应作合理界定。从法律上创设环境权的基本途径是环境权的宪法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法体系至今未对环境权作出明确定义,更没有建立起科学完整的环境权法律体系。基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对环境权的涵义和基本内容进行明确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环境权法律体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作为新一代人权在基本定义和内容方面存在争议,我国在狭义的法律层面也未正式承认环境权.当前我国环境权发展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的新议题,同时需回应不断丰富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协调好与《民法典》的关系.应当明确,环境权是自然人为保障人格尊严和根本生存而对良好环境状态的享用权,包括对优良环境精神性的享受和对自然资...  相似文献   

8.
环境的日益恶化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而作为环境问题中的核心环境权理论,目前已经成为环境法学界关注的热点,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张和新的法律理论,目前各国的学术界和实际部门对环境权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对环境权理论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既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了空前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长期以来,国内产生了对环境权性质是公权利还是私权利以及运用公法保护还是私法保护的争论。事实上,这种争论是有益的,突显出了环境权及其保护的重要性。依靠单一的公法或私法对环境权实施保护都存在着不足,把环境权的保护置于人权的视角下予以整体保护才是科学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宪法对其进行明确规定后,当公民的这一权利受到侵犯时,就可以在宪法规定中找到对其进行救济的依据和途径。对环境权的宪法保护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国关于环境权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专家学者们对环境权的研究还多停留在环境法学、民法上,甚少涉及到宪法层面。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既可以丰富现有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促进宪法对环境权保障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又可以在实现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实践问题上提出多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略论我国环境知情权法律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环境知情权法律制度,在法律确认、责任主体、公开形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将有助于环境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人权即人所平等享有的最基本、最基础的权利,它本身就具有普世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从义务论的角度,人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特点。从人权获得来看,人权是一种绝对性的权利;从人权遵守的角度来看,人权是一种无条件性权利。从人权呈现的特点来看,人权体现为一种自律性、必然性和强制性的权利。这对于人权的理解和把握将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关于“全球伦理”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观点各异。我们认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全球环境伦理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那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共同利益的形成及各国、各地区间利益相关性的增强,以此为根据的全球伦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已经现实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是犯罪疑人、被告人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讯问抿绝回答的权利,它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但中国立法并未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随着中国刑事诉讼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在我国能否确立沉默权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命权的新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生命权属于消极意义上的自由权体系,目的在于抵制国家专断剥夺个人生命,新的生命权概念在保持传统属性的同时又注入了新的内涵,一些社会权被赋予自由权属性从而获得司法保护,诸如住所权、医疗健康权、劳动权、环境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因与生命质量相关联而被重新解释。这是各国法院努力的结果。该进程于客观上改写了生命权概念,使生命权保护责任由国家扩及私人组织,产生了基本权利的水平效力,社会权借助自由权外壳获得了司法上的承认。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中国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加强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制度是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目前在许多国家得到普遍确立。随着我国签署加入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由此引发了有关沉默权的争论,而且讨论日趋激烈。在沸沸扬扬中,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那么到底什么是沉默权?我国现行法律有没有规定沉默权?我国要不要引入沉默权?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本文从沉默权制度的概念、沉默权制度在中国面临的情况、沉默权的限制及构建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力图通过本文来表达一种关注。  相似文献   

17.
保障人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保护犯罪嫌疑人人权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的现象。为此,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完善:转变诉讼观念,提高侦查人员的素质;强化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强化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的权利;加强权力制约,实行侦查监督。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的民族语文政策从一个特定的方面推动了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中国少数民族的人权。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这是国际法有关受教育权立法的基本精神。而我国现行宪法对受教育权性质的规定则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观,其表述存在着语义与逻辑上的固有缺陷,其立法精神也与国际法不符,不利于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进行重新审视,以便对现行宪法和法律法规做进一步的修改,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