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是诗歌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唐诗也不例外。唐诗中千姿百态、情趣盎然的比喻,展现了唐诗独特的情感取向:观照自然,生动形象;索物托情,具体可感;典型比喻,新奇浪漫。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语言的巨匠,自然,也是运用比喻的圣手。比喻是人们利用想象“以彼物比此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段和艺术表现方法,也是文艺创作中构成形象思维的方式之一。因此,从来的文学作品都爱用比喻。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运用比喻就达二百八十多处。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中比喻的出现,则更为频繁。鲁迅的小说很好的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民族艺术传统。他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十三篇小说中,运用比喻约四百处,仅《伤逝》一篇就用了二十九个比喻。翻阅一部  相似文献   

3.
意境说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的,从唐朝诗歌的创造看,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高峰,唐诗的意境创造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超越,此时代的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在诗歌艺术上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在意境上,更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4.
诗歌中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自然物常被用来比喻品格高尚的君子,唐诗中的梧桐意象也不例外。梧桐具有高洁的自然品性,常用来比喻君子的才德;梧桐制的琴是君子修身养性的伴侣;梧桐与其它意象的组合以象征君子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艺术的巅峰,为后世垂范。也正是由于唐诗这一璀璨的艺术明珠光亮过于耀眼,后世遂有宋、元、明、清诗歌不如唐诗之说。当然,我们今天用学术的眼光审视古代诗歌的流变,应该具有冷静的头脑,而非盲目推崇唐诗。明清时期涌现的大量诗人与数量庞巨的作品,尽管艺术成就参差不齐,但一些优秀的诗人足与唐人相媲美,一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唐诗的苑囿,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的《明清十大家诗选》,就是较全面地展示明清诗歌艺术与成就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6.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7.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百多年来,许多唐诗被翻译成外文,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唐诗英译中求真与求美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学派讲究真实,而艺术派强调求美。从诗歌翻译的总体实践来看,诗歌翻译属于艺术,科学派的对等译法不适合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8.
肖海燕 《山东教育》2013,(12):32-32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诗歌的思想艺术博大精深。唐诗与宋词。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唐诗与柬词,更像两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历史,也辉映着未来。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诗歌的创作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而数字恰恰是单调乏味的,似乎与形象二字相距甚远。然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却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嵌入诗中,使之韵味无穷、情趣陡增。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峰,其创作技巧千姿百态,数字入诗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创作方式和艺术效果两方面对唐诗以数字入诗的艺术技巧作一点浅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唐诗的艺术品格,主要体现在?重风骨,讲兴寄,注重声律与辞章,追求兴象与情韵?等方面。兴象是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特有的美学境界,是唐诗在艺术上完全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唐诗与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诗歌与音乐的盛世,唐诗与音乐的完善结合成为唐代化艺术一大特色。本从唐诗与歌词、唐诗与民歌、唐诗中的音乐艺术题材三个方面探讨了唐诗与音乐的关系,从中可以窥见诗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唐诗美的主要表现之一是物象选择的典型性。本文主要探讨物象选择与唐诗美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认识诗歌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情景交融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巅峰,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唐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三种类型在具体诗作中表现得更是丰富多彩,使唐诗具备了情景交融的审美特性。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核心。情景交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唐诗意境的创造日臻完善,为唐诗最终能够取得光耀千古的艺术成就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诗与唐舞都是中国诗歌与中国舞蹈发展的高峰。由于舞蹈的非再现性的突出,舞只能从健与软即阳刚与阴柔的风格高度出发,对于通过舞蹈形态特征所表现的心理内容加以把握。唐代咏舞诗亦是从这一角度把握上述特征的。由于舞蹈与诗歌在表现方面的天然联系,两的联姻就相得益彰了。白描、比喻和效应是唐诗咏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诗歌中的比喻往往是一种整体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美学内涵已远远超出了单纯语言修辞的意义范围。在诗歌创作中,比喻具有独特的审美在现功能。多重辐辏、整体拓展是诗歌比喻的整体审美形态;连贯喻、联想喻、抽象喻、写景喻、通后喻、象征喻是诗歌比喻的六种具体审美形式;意蕴丰厚及注重情感价值为诗歌比喻欣赏中独特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6.
唐游侠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独有的风格和魅力正越来越受到人们得喜爱和重视。研究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的社会历史,而且对于研究唐诗的流变、风格的形成以及时代精神,文人心态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李露菲 《阅读与鉴赏》2007,(10):67-70,61
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诗歌就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诗歌用最凝练的词语传达人们的真挚感情。因此,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那么怎样进行诗歌的教学呢?古人所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18.
《古诗十九首》以它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后世诗歌树立了典范,影响深远。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唐诗来说,它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唐诗美学范式的形成与《古诗十九首》的诗歌语言、情感抒发的方式等艺术技巧,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唐朝是我国审美文化相对完整的朝代,创造出无数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在这一时期,诗歌、辞赋、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文化现象都以成熟而完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诗境是诗歌的魂灵。从物境、情境、意境对唐诗诗境进行解读,以期回唤诗歌之美,感悟诗歌之精髓。  相似文献   

20.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是诗歌艺术的峻岭。余光中在其诗歌艺术的追求中高山仰止,努力攀登,向诗圣、诗仙学习,且为他们造像。为李白、杜甫造像,表示他对唐诗传统的肯定。他造像的艺术,特别是《戏李白》一首的丰沛创意,和《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的现代想象,则说明他对传统的活用与转化,印证了他的创造力。在以唐诗为主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余光中以其学养和睿智,以其才华和苦功,兼摄中外古今,以数十年的恒心和毅力,创作了丰富杰出的现代诗。他是李白、杜甫的嫡系传人,且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世界。余光中为李白、杜甫的造像,象征了传统和现代的汇合,象征了现代对传统的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