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在清末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再升为翰林院编修,在科举道路上顺利达到顶巅。中日甲午之战后,蔡元培毅然弃官回家乡绍兴,办起新式学堂,开始了他由一位旧式士大夫向新型的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历程。从1900年应聘于绍兴中西学堂至1906年准备赴德国留学,这七年是他“由办新学而转向革命“的阶段。从1907年6月赴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攻读人文诸学科,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蔡元培逐步形成了教育思想兼容中西的理念。从中国到德国也是蔡元培从传统旧学走向西方新学的重要里程,他回国以后,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1864—1940),名振,字孑民,浙江绍兴人。早年,他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走的是所谓“科举正途”,官至翰林。但是,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唤醒了蔡元培,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把他推上了反对封建教育的革命道路。1907—1911年,蔡元培首次去德国留学,以后他又几次去外国留学和考察各国教育。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进步给了他极深的印象,坚定了他学习西方教育的决心,并为他正确评价中西文化,吸收西学、批判中学,引进新学、改造旧学提供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先后就任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务。这种较高的社会地位使得他学习西方教育的活动对当时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学者。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任期间,他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将北京大学改造成我国最著名的一所高校。毛泽东曾经赞誉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4.
佚名 《教师博览》2013,(6):22-24
<正>1916年,出身清末翰林又是资深革国命党人的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一方面招贤,让新旧学者各显其能,支持创办《故》,《新潮》,开拓校园民  相似文献   

5.
<正>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山阴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戊戌维新变法失败,深感清政府无能,弃官南返,开始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光绪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光绪二十七年七月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并把兴办革命学校,进行革命思想宣传和培养革命人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经对我国近代的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蔡元培曾是清朝的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后来,目睹戊戌变法的失败,弃官而转向新式学校教育。他曾任中国教育会会长,宣传民族、民主的思  相似文献   

7.
《甘肃教育》2008,(22):F0002-F0002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曾几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研读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这为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浙江女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1868-1940)和黄炎培(1887-1965)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都是我国倡导职业教育的先驱,恰恰又都是我校前身浙江女子职业学校的校董。追寻前辈史迹,探索前辈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指导今日的职业教育是极其有益的。蔡元培,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山阴县人。曾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1900年,弃官南返,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南洋公学特班教授、宣传民权、女权思想。1902年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1912年任教育总长。黄炎培,字任之,上海浦东川沙县人,清朝末年举人,1901年入南洋公学特班成为蔡元培的学生,辛亥革命后任江…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满清名翰林的声望,而又趋时更新,振兴教育,曾经两任教育部长,做了十年北大校长。他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他的大学教育思想有很多创见和卓识,不仅深深影响于当时,而且可以借鉴于今天。这篇短文只侧重介绍他关于如何办好大学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论家庭教育的弊端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教育家。清代光绪年间进士,翰林院编修。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行政和人学教育工作,民国年间任第一任教育总长,继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科学与民主。后任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19年3月15日,蔡元培在北京青年会所做的关于《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的演说中,曾谈到家庭教育的问题。他指出,家庭教育中容易产生的弊端有四:其一.父母缺乏教育子女的知识与技能。他说:“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譬如诸位有一块美玉.要琢成佩件,必要请…  相似文献   

11.
<正>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字孑民,汉族,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教育视野开阔,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从他两次在南京的任职作为中可见一斑。1912年1月,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他在《对于新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了军国民教育(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五项教育宗旨。他认为,实施军国民教育与实利主义教育是为富国强兵的需要,但是公民无道德,不免智欺愚、强欺弱,所以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为教育的根本,以人民生计的实利教育为教育之中坚,提倡人的  相似文献   

12.
正1912年5月,原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周豫才应时任教育部长蔡元培之邀,赶赴北京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并于8月被任命为教育部佥事,居住于宣武门外的绍兴会馆藤花馆,开始了苦闷的"北漂"生涯。他业余的消遣,除却默默地抄录古碑之外,不过是与钱玄同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蔡名人与名校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他在本世纪初主政北京大学,着力革新,为这所著名学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他一生事业中的一个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 《教育》2010,(4):60-60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目),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5.
写蔡元培很难。他的知名度太高。关于他生平的文字资料,何止汗牛充栋。我就是再勤于翻检和抄写,也不能拾人牙慧于万一。但是我还得写一写他。因为我打算编辑一组中国大学校长的传略。这开头要不写他,那整个就没法写下去。因此,无论循例还是循理,我都得从他这里做起。蔡元培(186 8———194 0 )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绍兴历来就是杰出人物的摇篮。杰出人物当然不一定都出身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据蔡元培的一些传记、年谱记载,蔡家先人由诸暨迁居绍兴,初以“艺山售薪为业”,后经商。所谓“艺山售薪”,不外是垦殖山地,出卖柴草或木材…  相似文献   

16.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表明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场震撼全国、影响世界的学生爱国运动,与当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整顿北大,促使校风的迅速转变,鼓舞学生勇猛向前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1916年12月26日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正式到北大任校长职务。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所招收的学生大都是京官,这些学生对于学术研究并不感兴趣,把读书当作升官发财的阶梯。他们“对于教员,则不问其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17岁考取秀才,后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曾赴德国留学,被美国纽约大学、法国里昂大学授予法学、文学名誉博士。曾任中国教育会会长、大学院院长、北大校长。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建者。教育理念: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改“学年制”为“学分制”。他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包并”的思想影响深远。蔡元培先后有8个子女,有两个儿子如今都是大学教授。小女儿蔡目卒盎,今年75岁,中科院上海分院网络信息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蔡元培早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中,1907~1911年的留德经历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转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2年,蔡元培以新式教育学的面貌凸显于历史舞台,其"五育并举"体现了对人本身的肯定与尊重,是新教育精神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浙江绍兴人,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出生于一个钱庄经理的家庭.少年时代接受封建主义教育,读了不少中国经史典籍.他对中国旧学有一定的修养.蔡元培26岁时,以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在青年时代,他就开始接受当时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影响.戊戌变法失败后,尤其是1901年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  相似文献   

20.
答:现将我们所了解的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的经过简要答复如下: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一片讨袁声中死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7月间,新内阁改任范源濂为教育总长。这时期胡仁源辞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职务,范源濂决定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校政,他于8月26日通过驻法公使馆转交蔡元培的电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