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樟子松容器苗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沙地造林的先锋树种,耐旱、耐寒、耐贫瘠.大量培育樟子松苗是治理毛鸟素沙漠及绿化西北地区的需要,探讨樟子松育苗技术,快速成功的培育樟子松优质种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提出了在榆林及周边地区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曹正张玉  鲁青利 《职业圈》2007,(8S):166-167
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提出了在榆林及周边地区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才能让农民深刻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其自觉践行生态伦理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中,存在培育体系不健全、培育方法陈旧单一、农民对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的价值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体系、丰富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内容、利用大众传媒宣传生态伦理知识等举措提升农民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办学进程中以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呈现的文化总和。新型大学文化培育是其在创办、建设和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办学特色并被广大师生及校友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人文特质的实践活动。文章在厘清新型大学内涵的基础上,对当前制约新型大学文化培育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文化特色与内涵的挖掘与提炼不够深入;文化培育的内容与方法创新力不足;文化培育效果不明显、长效机制未健全。据此从传承使命强化思想价值引领、深挖特色创新培育方式、健全机制全面提升培育效果3个维度提出新型大学文化培育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尚未形成完善的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学机制、部分教师未达到工匠精神培育的要求,以及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我培育的意识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校工匠精神培育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工匠精神培育机制的顶层设计,以及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够。通过对当前我国工匠面临的挑战及工匠精神失落的原因进行分析,该文认为红色文化融入工匠精神能坚定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培养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两者同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都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因此两者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国家林业局日前印发《灌木能源林培育利用指南》,用于指导和规范林业主管部门、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培育利用灌木能源林活动的全过程。《指南》从苗木培育,造林地和树种选择、林地清理、造林、经营管理以及收获、更新与利用6个方面介绍了灌木能源林培育方法。《指南》指出,灌木能源林培育利用应合理确定灌木能源林覆盖度,年均降水量在300毫米-400毫米的沙化土地和干瘠山地成林后灌木能源林的覆盖度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8.
培育新型农民的现实意义 第一,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培育知识型团员青年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一个重要任务.培育和造就知识型团员青年就要明确其主要内容及知识型团员青年的主要特点,懂得建立知识型团员青年的激励机制,从而积极地做好培育人才、开发人才的工作,为企业培育坚强有力的攻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民族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也应顺时施宜。本文通过分析论证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找出因势而动的有效路径,譬如通过加强对民族精神文化理论教育、完善实践教育环节、创新民族精神培育的方式方法等途径,有效构建起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建立学习型企业的起点是培育学习型员工.文章分析了学习型员工的含义、特质,以及培育学习型员工的意义,对如何培育学习型员工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永英 《职业圈》2014,(27):108-1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整合企业意识、凝聚企业力量,使企业职工更加积极向上,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新形势下,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诸多困难。本文针对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展开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把师德建设纳入到大学精神培育和弘扬的大格局中来,有利于形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氛围。教师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主力军,师德积淀和锤炼是大学精神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立足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度上严格管理、环境上积极营造3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培育与管理分典》辑录了从先秦到晚清的历史文献中与林木培育、森林经营和管理有关的内容,按照"森林培育与管理总论总部""森林培育总部""树木灾害及防止总部""森林经营管理总部"以及"林政与法规总部"汇编成册,约225万字。"森林培育与管理总论总部"从林木与野生动物的概念出发,包括森林概念、森林特性、森林效益和劝导兴林四个部分。按照许慎《说文》的解释,"木"、"林"、"森"都是象形字。"木,冒也",表示冒  相似文献   

15.
张继定 《职业圈》2007,(4):123-124
文章根据“八荣八耻“荣辱观对高校学生团结互助精神的培育要求,分析了高校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是前提和基础。培育有灵魂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要认清当前消极心态的负面影响,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理解积极心态对培育有灵魂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大意义,注重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政治立场,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自觉培育抵制错误思想的政治辨别力,进而培育"有灵魂"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相关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徽州民众对自身地域文化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及行为选择的统计分析,总结思考徽州民众文化自信的积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明确徽州民众文化自信的培育目标,进而提出地方政府积极构建徽州民众文化自信培育的基础环境,大众媒体正确引导构建徽州民众文化自信培育的关键环境,学校教育充分发力构建徽州民众文化自信培育的核心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体系的构建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这种本质特征体现在美学思想上便是“美善合一”的理念。通过培育大学生的审美人格、提升其审美素养、健全人格培育的层次,来改善、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凝聚社会力量是高校美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在儒家美育思想的视域下探析当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培育路径,通过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阐述如何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发挥美育作用,以及在儒家美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情感需要和人格发展的需要,力求把大学生的审美人格培育融入当前学校美育工作的实质中去。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环境下生成的新型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尤为关键的导向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对培育该种新型社会意识提出了"传承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社会导向"等建议,旨在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体育赛事产业链培育是把赛事结构与分工不断精细化,使其各要素不断与市场融合,建立多方经济关系,实现增值的过程。该文在梳理我国体育赛事产业链培育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郴州小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高尔夫赛事产业链培育的个案,经过笔者分析认为:其一,体育赛事产业链是基于经济关系搭建、分工关系重构、资源共享推动机理上形成的;其二,小埠高尔夫赛事产业链培育是通过区域资源和跨界资源共享,实现高尔夫与区域相关资源、外界相关资源形成经济关系,达到赛事产业链的延伸;其三,小埠高尔夫赛事产业链的升级,要通过提升高尔夫产品的市场流通、完善高尔夫赛事链人才进出的双向对接、打造高尔夫产业文化品牌等渠道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