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记·乐记》对音乐的本源与产生过程有详细的阐述,其音乐本源论——“物感说”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比西方的“模仿说”前进了一步.《乐记》是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者,它以“气”论述了音乐的审美特征,论述了音乐与人的气质个性、道德情操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乐记》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主张以“德音”教化民众,并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吸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引教育”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它强调教师施教的民主化、师生交往的平等化、课堂教学的形象化。强调要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使教师成为“最具魅力吸引”的人,使学校成为最具吸引的场所,从而完成教育目标。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吸引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青睐。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要加强“吸引教育”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互动”教学方法,能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那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全面的“互动”?又从哪些方面进行“互动”呢?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随着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呼唤要给学生“空间”和“自由”,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是素质教育的时代,核心素质教育对音乐学科提出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更高的要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立足我国优秀音乐文化,在长期的实践创新过程中形成“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本文围绕“新体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进行相应的研究,提出“听、动、唱、创”的小学音乐情感体验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所谓体验,就是学生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意义进行自我建构,通过个体的想象、移情达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众所周知,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表明了从知识为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的转变。反过来,学生的体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发现、理解和建构,增强自身的乐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因此,音乐课堂一定要走出传统的重“技能”轻“感悟”的怪圈,…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双基”教学仍然是学生学好音乐,形成技能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哥巴“双基”教学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中,使学生在感知、体验、衷观、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得到“双基”训练.  相似文献   

8.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映。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无不与隋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生爱好音乐奠定基础。小学音乐教学只有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振,用“情”字架起学生心灵与音乐问理解与沟通的桥梁,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纽带”才能更好地实施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以下“度”的控制与把握,音乐教学的目标就会达到,学生就能在音乐课上既感受、体验到音乐美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又学到了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演唱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程标准》所概括的音乐课程的四个方面的价值之首是“审美体验价值”,所确定的过程和方法的五个要素之头条是“体验”,书中运用得最活跃的一个词是“体验”。可以说,读懂了“体验”,就读懂了音乐“课标”的精髓,精通了“体验”,就精通了音乐教学的真谛。因此,我们认为:音乐课堂的最高境界是体验的状态,而营造这种状态,则是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教”主要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导,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探究音乐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达到学生主动“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传统的音乐课程及其教学理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在逐步反思中国几十年来的音乐教学得失。《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四大价值以及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提倡学科综合”等十大基本理念。要求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始终抓住音乐美这个珍贵的内核,选择美的音乐作品,并深刻地挖掘音乐作品本来的审美因素,构建表现音乐美的较高标准,贯彻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使音乐教学进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享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李芳 《小学生》2011,(2):3-4
在学习过程中,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陛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下面,就对音乐课堂教学,谈几点思考与亲身实践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方玲 《教育》2007,(12)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被摒弃,音乐创意课堂悄然而至。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注重音乐课堂精神环境的优化,寓教于乐,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鲜活丰满,使创意课堂“活”而不“闷”,“动”而不“乱”。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是指在已有的课程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把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技术方法、资源方式、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体现学科体系、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在推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专家们大力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然而一些教师对“用教材教”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在理解和实践“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有失偏颇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结合音乐课堂教学,笔者提出音乐教师正确使用教材的三层境界。  相似文献   

17.
小学音乐教学中,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一方面要坚持“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发展听觉作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和音乐认知特点,通过音画结合,让听觉、视觉、动觉协同配合,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感知学习。作为技能目标的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其过程应当有美的体验相伴,最终的落脚点应当在“以美育人”上,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8.
彭丽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5(3):83-83,,88,
音乐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近几年,由于国家学科目录的大幅调整,使许多音乐界人士也搞不懂这是个什么学问。有人觉得遥不可及,有人觉得神秘莫测,也有人好奇,但感觉如隔着面纱看问题,似懂非懂。随着每年艺术类专业考试日期的临近,“音乐学”,这个所谓的“新”学科,是到了撩开面纱,掀起盖头来的时候了。*众所周知,音乐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它漫长的生成、发展、演变过程中,与人的关系愈加密切,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人们在日常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就经常会触及音乐学所涉及的种种课题。…  相似文献   

19.
当下对互动教学的理念探讨多是在大的教育学背景下进行的,而较少考虑具体学科的互动教学的特点。音乐互动教学,作为一个个性化的概念体系,既有互动教学的共性特征,也有其特殊的个性性征,表现在以“互动”促“心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音乐共同参与的教学主体;显性互动与隐性互动亲密合作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应该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冲撞一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架起情感的桥梁.形成一个“设情、激情、动情”的过程,用艺术手段启发、开拓学生的感情世界,培养学生心灵感应和投入体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