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营造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是实现“人见长,和谐发展”的切实可行之路,而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师要先“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构成教育教学过程的要素 ,有三元素说 (人才、教材、器材 )、四元素说 (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五元素说 (在四元素后加上教育环境 )等等。科学认识和处理各元素及其关系 ,是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多种元素最简括的归纳不外人和物 (以精神文化信息为主 )两大要素。人和物中人是主要的 ,是主体 ,这一点国内认识是统一的 ,没有异议。人中有教师有学生 ,师生是什么关系 ?理论上和实践上还多有争议、分歧。譬如 ,大家通常认定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但有同志却认为这是“双主”论 ,不符合同一矛盾过程中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9,(9)
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合过程,也是学生审视社会,整理自我,疏解情绪,升华情感的过程。作文,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慧眼观察万象,用真心感知生活,用智脑想象世界,用妙手抒写真我。 相似文献
4.
5.
游淑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121-122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是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模块、必修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获取相关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课堂教学要动起来,才能把学生留在课堂,才能取得最佳的体验效果。当然,动起来需要有的放矢,不能盲动。 相似文献
6.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他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活动,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物理学家劳厄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给予人们的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新课程对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评价都作了全新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10.
11.
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笔者深切体会到,要搞好思想品德教学,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要落实新理念,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窦巧玲 《新校园(当代教育研究)》2009,(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动的起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他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14.
数学对许多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枯燥的科目。.作为数学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潜在的数学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验,提出以下措施和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立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
21世纪的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有智慧的大脑、渊博的知识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具有动手动脑能力,并能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高水平人才。为了培养这种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必须让学生动起来,通过他们动手、动脑、观察、合作来完成每一节课知识的学习,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那种“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如在唱歌课的教学中只是老师教学生学,在欣赏课中对音乐作品初听、复听、再听,然后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题材等,这些死板的教学方式使不少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音乐课中“动起来”,让音乐教育生动、活泼、充满乐趣、有实效呢? 相似文献
17.
18.
赵娜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08,(7)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初中音乐欣赏是素质教育一个特殊的活动单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要有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就是说,音乐课要贯彻以学生为本和实践第一的 相似文献
19.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不仅仅因为它的内容涉及到多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更因为它与生活密切相关;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空间形象思维与地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正因为地理的综合性、复杂性,不少学生都把地理定性为枯燥、难学的学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动起来是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数学对许多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枯燥的科目。作为数学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潜在的数学能力,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提出以下措施和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被动——心动让学生喜欢学习,光有好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使他们有心动的感觉呢?这与学生在学习上得到肯定,获得成就感是分不开的,即:“赏识”教育。1.少夸聪明,多夸勤奋。“聪明”是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其含义中遗传的因素多一些;“勤奋”是指不懈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