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成都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实证研究,旨在弄清楚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分析体育锻炼动机对不同学生群体及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程度,为完善中学体育教育机制,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树立起终生锻炼的理念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体育动机作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动因,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认识,强化学生有利的体育锻炼动机,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潜在动机,以更好的实现学校体育锻炼的目的,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城市中小学生每天参加的体育锻炼时间总体低于一小时标准,尤其是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每天运动水平呈下降趋势。影响和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不但有外在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人为的因素,还存在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提高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及师资组织学生参加校内体育锻炼,让校外身体活动成为学生体力活动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健身生活化越来越普及,使终身体育成为可能。但是活动场地匮乏,体育锻炼缺乏技术指导,体育锻炼的项目单一等等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频度、时间、项目以及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寻找其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促进老年人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探讨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动机(包括意向、愿望和兴趣)可以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动因,这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庆 《体育师友》2006,(2):38-39
人的行为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体育锻炼也是一样,体育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心理动机.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其他综合素质,开展好学生的体育活动,每周的体育课是不够的,必须掌握学生体育动机特点,培养锻炼身体的兴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黑龙江工程学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心理从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项目及体育锻炼量3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差异分析,建议学院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视、提供体育锻炼足够器材和场地、体育教师参与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学生锻炼、开设3—4年级的体育课。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切行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的,体育锻炼的动力是由学生的动机引起的。它的心理成份,一般包括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即我们平时讲的学习锻炼的目的性,以及对学习体育,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等。有的学生有明确的锻炼目的,他们懂得身体好的重要性,所以他们能自觉地锻炼,认真上好体育课,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有的学生对体育活动也非常积极,主要是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和爱好,或者是怕体育不好评不上三好,怕体育不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学习动机进行详细分析及研究。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生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呈现出多样性,但还存在动机不足以及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等问题。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探索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建立培养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1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广州市第一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情况进行调查,通过了解目前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实际状况,对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益于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与动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温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及浙江林学院五所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兴趣与动机的调查。揭示开展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只有充分兼顾学生的自身需要,合理选择与安排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与动机,逐步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使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经常持久地开展。  相似文献   

12.
对沈阳市10所中学的500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动机、形式、项目、场所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娱乐、磨练意志、劳逸结合、爱好体育、结交朋友,健康娱乐是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学校操场和社区空地;球类和跑步是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以和朋友一起锻炼为主。没时间、无兴趣、无器材、无场地是影响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也对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有着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企业职工锻炼动机对职工体育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和激发企业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当前职工体育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激发企业职工的体育锻炼动机;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地营造各种体育氛围;加强对体育锻炼价值和体育文化的宣传;增加和改善体育锻炼设施与场所,开发趣味性和启发性强的体育项目激发企业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外部动机,使其能更好的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达到增强职工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湘西地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态度、动机因素、组织形式与内容、场地器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在该地区中学现有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激发学生动机和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的新途径。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为该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苏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及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照宇 《体育科技》2010,31(4):95-98
对江苏的南京、无锡、盐城三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动机和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南京、无锡和盐城三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较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防病治病、调节情绪、娱乐身心;但是体育锻炼明显不足,表现在体育锻炼频率较低。散步、跑步、羽毛球是常选锻炼项目;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形式以与家人一起锻炼为主。建议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增加适合城市居民身体锻炼需要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为城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体育中,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因此,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包括各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成就目标取向的关系作调查研究。对412名不同专业一二年级的大学生,采用体育锻炼参与动机问卷调查(PMQ;Gilletal,1983),体育任务和自我取向问卷(TEOSQ;Duda&Whitehead,1996),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成就动机作评价。分析显示目标取向与个体动机模式(例如团队精神,技术提高等)相关,自我取向和不同的个体动机模式上存在显著联系(如社会地位和赏识)。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可以通过提高目标取向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陕西师范大学6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陕西师范大学学生课余体育活动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师范大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度较高,但活动动机、态度、频率和运动时间呈现多样性;场地器材缺乏、经济原因和学习压力等外在因素是制约其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戴贤宾 《精武》2012,(8):61-62
为了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文件精神,我市城区南片大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本文就对本片的大课间活动从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活动内容、参加活动的态度和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以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了建议。意在提高学校大课间的活动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