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上课伊始,教师经过一番课堂预热,引导学生先认真地自由读了一遍课文。大约3分钟后。)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相似文献   

2.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教师先出示两道思考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将“叶老改文”的部分放到“叶老请肖复兴做客”的内容之后写可以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确:文章记叙了叶老改文后请肖复兴做客的经过,因为帮肖复兴改文,叶老才了解肖复兴,“改文”是“请客”的原因,二者顺序不可调换。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教师着重在两处地方点拔:(1)文中几次写到爬山虎?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爬山虎?(2)“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句该如何朗读?通过读读、议议,学生明确:爬山虎象征着叶老的人品,体…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讲《美丽的草原》、草草读了一遍课文,教师问:美丽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学生异口同声:是美丽的!再问:草原上有什么?答:草、鲜花、羊群……几分钟就把课文讲完了。接下来,教师问:谁能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于是,有学生上黑板画画;又问谁能用歌声把它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王美云 《云南教育》2000,(11):32-32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出示课题,学生读题。2.观看课文录像片,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一件什么事。(安排这一教学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综合学生发言,在银幕上映出概括语: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4.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原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的学习习惯,并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二、讲读课文第9自然段1.自由读第9自然段…  相似文献   

5.
现象一:教学要求虚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自己去吧》教学片段: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生字要多读几遍。(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随即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检查、巩固生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相似文献   

6.
<正>一、知文意:以点带面,读中识文意师:同学们都已经读过了《伯牙鼓琴》了吧?生:读过。师:现在老师考考你们。你们先自己再读读课文,对照注释,想一下课文的大概意思。读得差不多懂了,就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学生自己结合注释,读通课文,交流课文大意。约七八分钟时间。)师:谁能把课文读一遍?(出示课文)(一生读,稍显急促。)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读得还可以。  相似文献   

7.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王老师的一期”工程达标课。王老师讲的是《杞人忧天》一文。思路大致是这样的:(1)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所喜欢的成语故事。有三位学生分别讲了《亡羊补牢》《塞翁失马》《坐井观天》,然后问学生:大家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知道,算是引出了本课主题——杞人忧天。(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3)学生指出疑难字词,  相似文献   

8.
1.案例回放。三(3)班正在学习《秋天的雨》,A老师出示生字卡,范读、齐读、开火车读、组词说句,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同学们,给你5分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秋天的雨是怎么样的?”于是,学生有的大声读,有的小声读,刚开始还有点读书的样子,一会儿声音逐渐势微,回答问题更是抓不住重点,说不明白……老师急,学生厌,课堂秩序逐渐混乱,任你老师皱眉、批评、吓斥,真乃“按住葫芦起了瓢”,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上《周总理,您在哪里?》老师:请你把课文朗读一遍。学生:读不来。老师:平时朗读不是很好吗?学生:今天读不来。……案例(二):上《大铁锤传》老师:你说大铁锤是哪哩人吗?学生甲:嵩山人。老师:注意课文中的“语类楚声”。学生乙:峨眉山人。学生丙:武当人、天山派……  相似文献   

10.
林莉 《教育文汇》2014,(10):34-34
上课铃响了,一位语文教师走上讲台板书课文题目后,提示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几页,接着叫学生读课文,或辨认难写难解的字词等。这是一些常态课或公开课教学中常见的情景。“开场戏”这样唱未尝不可,但节节课都是这样,不是太刻板了吗?为什么只是简单地板书课题就进入新课呢?为何不抓住课题做点文章,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呢?  相似文献   

11.
张金保 《中学文科》2006,(11):39-39
课例: 一教师执教高一新教材必修(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导人、作者简介之后,让学生用3分钟时间自读课文,接着幻灯投出5个思考题:  相似文献   

12.
何茹 《黑河教育》2013,(3):22-22
一、检查预习。明确目标1.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注意引导学生将他们的问题进行归纳。2.出示学习目标3.检查预习(1)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2)提问学生上述问题(学生在质疑环节提出的问题),未解决的问题由全班讨论。(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4)提示学生识记字形,区别同音字。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师讲《美丽的草原》。草草读了一遍课文,教师问:美丽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学生异口同声:是美丽的!再问:草原上有什么?答:草、鲜花、羊群……几分钟就把课文讲完了。接下来,教师问:谁能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于是,有学生上黑板画画;又问谁能用歌声把它表现出来?于是,有学生到讲台前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最后问:能用舞蹈表现吗?于是,几个孩子跳起了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上于漪的《往事依依》,总体感觉不错。记得在介绍完作者、引出课题后,老师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读课文。应该怎样读?带着感情读。边读边解决不认识的字词。解决字词的方法有四个:看注释、查字典、相互讨论、问老师,下面自己解决。(学生小声地读,也有少数学生翻词典,基本不讨论,也没有举手问老师的,时间持续约3分钟。)  相似文献   

15.
课前预习:朗读课文,读准读熟读懂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2.学生展读,注意评价激励3.轮流读文,力求读熟读懂4.疏通文义,勾画疑难词句5.学生译文,互相订正纠错6.教师提问,积累重点词语评点:文言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朗读,读准字音,读熟课文,读出情味,读一读,展一展,画一画,问一问,这些练习看似简单,却有实效。一、撰写感受,交流感受师:《世说新语》是古代优秀的志人志怪小说,其  相似文献   

16.
[教例简述]这是一节教读课。第一个环节:自读。(8分钟)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第二个环节:诵读。(12分钟)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第三个环节:品析。(15分钟)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一、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都在动物园或电视中看到过狮子,(板书:狮子)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学习的21课,是讲两只小狮子的故事。(在“狮子”前面加上“两只小”三个字) 3.齐读课题。 过渡:在一座大森林里,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两只是什么样的小狮子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用铅笔勾画生字。 3.同桌齐读,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4.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甲读1-2自然段,乙读3-6自然段,丙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8.
读文练写 合理迁移德保县教研室黎力(教例)一、检查预习教师出示生字卡,让学生辨词,联系上下文解释重点词语。二、指导阅读1.解题。师:课文是写活动的文章,说一说你最近参加的一次活动。(学生从“时、地、人、内容”方面口述最近的一次活动)师:从内容上来看,...  相似文献   

19.
具体到一篇课文、一堂语文课,其训练过程是怎样的呢?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组成:(一)教师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左右;(二)学生整体感知教材,10分钟左右;(三)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学习任务,20分钟左右;(四)对学生普遍存疑之点教师作精要阐释,5分钟左右;(五...  相似文献   

20.
引读代讲"就是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诵读课文中的有关句段,做到口诵心思,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思想,掌握表达方式等目的。下面是《十六年前的回忆》引读代讲三例。一、学习2-6自然段师:(添词读)以前父亲是--生:(接读)很慈祥的,师:(引读)从来没--生:(接读)骂过我们,师:(引读)更没--生:(接读)打过我们。师:(跳句读)他不论多忙,对我提出的许多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问题,总是--生:(接读)很感兴趣,师:(引读)总是--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