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灾害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灾害信息传播主体发生多元化转变: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合作共赢,非职业传播主体的多面化信息视角,公众个人传播主体成为突发灾害事件第一时间的传播者。灾害信息随灾害事件发生而同步发布、时时更新、专业全面,满足受众更多需求。灾害信息传播活动不断缩小传播时滞,及时引导舆论,新闻推送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受众到达率。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3,(21):28-33
灾害信息传播者是灾害信息传播过程的起点,连接着灾害事实和灾害讯息。根据身份的不同,可以将灾害信息传播者分为政府传播者、公众传播者和媒体传播者。政府传播者承担着灾害预警、灾害救援、灾损发布的责任,是灾害讯息最权威的来源。公众传播者有效弥补了专业传播者在灾害突发现场的"缺席",及时记录第一现场的影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体传播者承担着信息编辑和信息传递的责任,是灾害事件中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中的新媒体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这是一次震动了半个中国的强震,其影响面之广、破坏力之烈,当为中国灾难史上数百年之未遇。由此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广泛、强烈的关注和报道,其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议程设置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例,对突发灾难事件中应急广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应急广播发展现状、规划进行了阐述。应急广播具有灾害发生前提前预警、灾害发生中指导救援、灾害发生后抚慰心灵等重要作用,是国家应急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5月12日汶川发地震12分钟后,国家电网公司启动应急预案.电网公司党组机关报,国家电网报社随即启动了新闻应急机制.充分动员报纸、电视、网络和手机报各种媒介形式,在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彰显出自身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中的流言传播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这次特大灾难发生以后,相关的流言也迅速产生并且大规模蔓延。此次灾难中的流言传播具有其他公共危机事件中流言传播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文回过头来分析此次地震中流言的产生及传播特点,并试图提出在灾难事件中有效控制流言产生及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催生了灾害信息传播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灾害信息传播研究包括对灾害信息传播者、灾害信息传播受众、灾害信息传播媒介、灾害信息、灾害信息传播效果等各个要素的研究,还包括对灾害信息传播案例的分析。灾害信息传播研究对于扩展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指导灾害事件中的信息互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灾害事件近年来得到了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其中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信息传播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无论是在汶川地震还是在南方冰雪灾害中,各方媒体的报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产生了非常关键的影响。其报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舆论的方向。所以,笔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向,来探究在新时期灾害事件中信息传播流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分为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灾害事件两大类。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重在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掌握舆论主动权。对突发灾害事件的报道则要通过快速反应和连续深入的报道来引导公众,疏导情绪。  相似文献   

10.
灾难新闻报道,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报道。灾难事件以其突发性、损毁性、多变性、震撼性等特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正是这些反常因素,灾难事件对新闻媒体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因此,灾难新闻报道成为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媒体的参与又赋予了灾难事件新的媒介意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江苏连云港发生多起灾害事件,其中有三起比较突出:第一个大的灾害事件发生在4月15日,沈海高速连云港段的特大交通事故共有32辆车发生相撞,事故造成12人死亡;第二个大的灾害事件发生在7月8日前后,连云港城区短时降特大暴雨,24小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突发8.0级地震。这是新闻媒体应对突发性灾害报道的一次大考。它是对媒体报道能力、反应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最能反映媒体的危机应对机制是否成熟、有效、可行。灾难发生距今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次灾害报道中,中国媒体所表现出来的迅速、透明、责任感与人性化,使一向颇有微词的外国媒体对此深表赞赏: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中写道:“中国媒体在地震报道中所显示的空前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3.
灾害信息传播是指灾害信息的传递以及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要素的总和。灾害信息传播具有鲜明的内容限制,既包含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包含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静态要素。通过这个概念,可以发现:灾害信息传播是以灾害事件的发生为前提的;灾害信息传播既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也要注重社会效果;灾害信息传播是一个历史概念,这一概念的外延随着媒介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10):32-35
灾害信息传播者包括政府传播者、媒体传播者和公众传播者三种类型。在自然灾害事件中,三者分别指向不同的信息传播目标。为了适应政策标准、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需要建立由微观层面的媒介协同、信息协同以及宏观协同三部分组成的灾害信息传播者协同机制。为了实现该机制的自运行,需要建立灾害信息传播者协同机构,制定灾害信息传播者协同制度,提升各类传播者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普降暴雨,严重影响了市内交通,并引发了洪水和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这场灾害事件,可以发现新媒体时代灾害信息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与草根媒体的反议程设置并存;自媒体在信息传播、灾害救助与舆论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与融合不断深化;政府组织的灾害信息传播能力和危机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从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今年四月的芦山地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电台不断积累突发应急事件的报道经验,并做出了许多尝试,尤其是芦山应急电台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在突发灾难事件中,采用特定频率,对灾区民众定点、定向播出。在一个多月的播出运行中,基本实现了为灾区群众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为当地政府提供信息发布支持的目标,完成了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国家媒体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塑造者和传播者,近年来突发性灾难事件在我国频发,如何在灾难事件中扭转及重塑国家形象成为政府和传播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文献研究表明,近年来学者对具体突发事件分析频率最高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①中国媒体史无前例地对此地震灾难事件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报道,并取得了较高的国家形象评估结果。②汶川地震后,我国媒体快速及时地公开信息,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0多分钟后,就发出了第一条快讯,第一张地震图片也由新华社在地震发生28分钟后迅速发出。③中央电视台从5月12日15:26央视播送中心发出第一套海事卫星通信设备到6月2日,新闻中心总共动用卫星传送设备42台,完成传送475次,提供传送及直播信号1080个小时。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资料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健康生活。众所周知,重大突发灾害具有随机性,该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而火灾又是重大突发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消防人员是解决突发随机事件的核心人物。如何在重大突发灾害随机性前提下做好消防宣传工作,就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消防宣传的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一下以往消防宣传报道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予以完善,从而提升报道的有效性,为消防宣传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碰上突发大事,老百姓不再只是抢看凤凰台,而是紧盯中央电视台直播!"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一改以往对重大灾害报道被动、迟缓,甚至缺席、失语的状态,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新闻话语权,名副其实地担当起信息传播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程度最大、受灾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全景式、不间断的报道.在报道的时效性、报道视野与主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实践对进一步做好突发性事件、灾难报道做出有益的探索,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