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束耘 《教师博览》2009,(5):42-43
记得台湾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游记,说:“万水千山走遍,没有去过的就是澳洲和新西兰了。那里虽然很美,但是没有文化,就不去丁。”是啊,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小国,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呢?然而,这次我赴“没有文化”的新两兰,却感受到了它那独特的教育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
束耘 《高中生》2011,(34):43
记得台湾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游记,说她"万水千山走遍,没有去过的就是澳洲和新西兰了。那里虽然很美,但是没有文化,就不去了"。是啊,新西兰这个只有约200年历史的小国,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呢?然而,这次我赴"没有文化的新西兰",却感受到了它那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当代中国文化生产“去历史化”的成因.以文化的定义,文化和历史的关系为切入点,论述当代中国文化生产和传播中的“去历史化”倾向,指出文化生产的商品化,文化人的隐性商人身份,文化人的自恋主义心理及解构主义的影响是造成这种倾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束耘 《教育》2009,(12)
记得台湾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游记,说她"万水千山走遍,没有去过的就是澳洲和新西兰了。那里虽然很美,但是没有文化,就不去了。"是啊,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小国,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呢?然而,这次我赴"没有文化的新西兰",却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诗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承受的“非诗”的负载实在太多。文艺理论上的各式各样的“论”,各式各样的“主义”,使诗歌疲于应付这些需要,弄得六神无主,至于诗的本体特征究竟是什么,反倒无关重要了。新时期诗歌领域,追赶“主义”新潮,吃了苦头,也出现过一些偏差。困扰文学创作的,还有个“文化”问题。渗透在诗歌中的文化,应该是一种超越于狭隘地表文化的大文化,是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一种深层次的意蕴。如果把地域文化的表面现象,放到作品中去展览,使艺术创作混同于考古学与民俗学,反倒是破坏了文化,没有文化了。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建设没有相应的文化定位,更缺乏长远规划,造成城市面貌没有地区和民族特点,严重影响着地区形象和经济的发展。乌兰浩特开展城市文化定位研究工作,通过挖掘和研究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将城市文化定位为“蒙元文化园林城市”,并对无形文化资源作了有形的物化探索,提出了“实现蒙元文化园林城市的十二条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7.
春秋末期,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到过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晋国。从鲁、晋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孔子的“以礼治国”思想与晋国历史文化传统及现实的冲突性和导致孔子临晋而返的直接原因三个方面,对孔子不到晋国的原因加以分析,同时亦可看出造成战国时期开始的儒、法之争的历史前因。  相似文献   

8.
在钱穆的思想世界里,文化即是历史,文化即是人生,研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哲学。钱穆把文化的本质视为人生,视为生命,并从生命的内部去找寻文化的心性本体,从而使“文化”获得了哲学的认可与关注,文化进入了哲学范畴的领域。钱穆判定中西文化,一是内倾型文化,一是外倾型文化,它们的不同实质上就是人生表现的不同,即“成己”与“成物”的不同。钱穆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前景充满信心,各民族文化的新生必将带来世界文化的新生,中华文化对现代世界文化的新生将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不能以牺牲民族文化作代价去实现“文化全球化”。以吴新钿的微型小说创作而论 ,他并没有全盘“菲化”而只是部分“菲化”。他在注意吸取西方文化和融会菲律宾本土文化的同时 ,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华族文化的独立性。也就是说 ,他的“菲化”并不是以消解华族文化为代价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近年来中国文化理论与实践的核心议题。就其概念内涵与实践效果而言,创造性转化也是中华文化传统之一,是近代中国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合理地锚定转化的对象和内容,应当区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需要转化也可以转化的是“文化传统”而不是“传统文化”。根据文化传统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创造性转化的基本方式是“接着”传统并以“层累式”创作来延展传统,以“接合”/“去接合”的方式拓展传统,以释放被排斥、压抑的内容和实践来优化传统。应予强调的是,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重在创造,重在探索。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自由舒展、自我实现的过程,创造性转化有丰富的历史经验而没有刻板的程式,有明确的方向也需要民族的集体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初的口语文化是思维的启蒙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性”。人类社会的变迁是从口语文化走向书面文化再到电子文化,但发展并非呈线性特征,文字的出现只是多了一种交流的工具,随之带来了很多“言而无信”的内容。因此口头诗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没有消失,而是淋漓尽致地结合到现今的多媒体电子传媒时代。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中,江苏文化走过了一条漫长而独特的演进道路。江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江苏文化富有鲜明的历史个性,这种个性最为深刻的思想表现就是江苏文化充溢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而“谦和礼让”、“关注民生”、“先忧后乐”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则为其间显著的特征。江苏人文精神是历史形成的,其合理内核与思想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某一语言中的单词或单词的等价物(如习语)的总汇,它是语言的三个要素之一,所以一直倍受语言学家的重视。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1972)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历史、神话、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词汇是语言三个要素中和文化关系最密切的,“正确了解词汇意义必须以很好地掌握目的语文化为前提。”[3]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传授英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人物是历史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所谓“历史人物”一般都是指那些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这样那样影响的人物 ,若从历史文化这样一个更为宽泛的意义上来说 ,历史人物本身是各种特定文化的产物 ,较之普通人 ,文化的“烙印”在他们的身上显得更为深刻和醒目。因此 ,历史人物的研究实际上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研究。青海历史悠长 ,特殊的文化区位 ,其历史文化的研究更具特殊的内涵和价值。所谓“特殊的文化区位” ,是青海既远离了中原汉族文化的中心区 ,又不在高原藏族文化的中心区 ,因此文化区位的边缘性特征非常突出 ;另一方面 ,由于地处两大…  相似文献   

15.
语言本身是可以映射出历史的文化色彩的,像“葡萄”这样的外来词就反映着汉代或汉代以前的文化交流。回溯历史,当某些文化群体的成员发现、接受或认识自己文化中没有其他地域文化所独有的自然物时,  相似文献   

16.
复旦大学田汝康教授曾经说过 :“现全世界约计有一千五百种民族和地区文化 ,它的差异实质上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不同的形式和方法。”① 那么 ,什么是“人的基本需要”呢 ?田汝康教授也作了明确的回答 :“要生存 ,要种族得以绵延下去。”②几百万年之前诞生的初始人类的“生”、“死”、“种的延续”完全任凭自然的支配 ,自然发展 ,毫无主观能动的力量去影响它们。随着人类历史的经验的累积 ,人开始有能力对自然的产物作某种加工 ,或者有能力利用自然规律 ,使之为人类服务 ,这时候人类开始脱离蒙昧状态 ,进入到创造文化的阶段。古人类存在…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出现了视觉文化,阅读逐渐地转变成各种不同的读图形式,如摄影、电影、电视、MTV、卡通、网上flash等等。图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有超过文字的趋势。不仅影像文化比文字文化拥有更多的受众,传统的文字媒体也越来越多地借助图像的魅力。英国学者约翰·伯杰在《视觉艺术鉴赏》一书中写道:“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曾经出现过这么集中的影像、这么密集的视觉信息。”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台独”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反日阶段”、“反西化阶段”、“去中国化阶段”,表现出广泛性、软性、断根性、媚日性的特征。针对此种思潮,首先应该历史地考察它的来龙去脉和表现形式,揭露它的实质、意图和危害;其次根据岛内“文化台独”的现状,应从文化的角度积极思考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早年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并不是“‘西化’趋向较为突出”。早年的孙中山,不但没有西化的趋向,而且恰恰是一个热爱祖国历史文化,并善于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革命家;晚年也没有“文化保守主义趋向”。孙中山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鲜明地反对走极端,即反对极端守旧排外,反对极端崇拜西方。孙中山的文化观,是革命性、理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的文化观。革命性表明他的文化观并不保守,理性使他没有全盘西化趋向,科学性说明他的文化观符合历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上一个世纪之交的头一、二十年,历史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任务和问题:反帝、反封建,科学与民主,现代化与西化、东文文化与西方文化……。除了社会主义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外,其它许多问题都没有来得及从容思考认真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上一个“世纪之交”没有作完而留下来的课题。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化的问题,这也是历史的曲折复杂所决定的。当西方资本主义受尽“现代化”的若楚,要从“现代化的苦难中解放出来的时候,我们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我们没有错,也许西方的这些思想家也没有错。这也是需要反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