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楼梦>对贾府内男女间的性爱生活作了多方面的描写.这些描写虽直白但有节制,既忠实于生活,又尽心于艺术,不但很好地服务于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需要,而且更具有展示作品题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重复现象很多,曹雪芹继承前人小说创作中运用重复手法的经验,并加以创新,在《红楼梦》创作中进行有益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性历来都受到世人的推崇.以其中一篇代表作<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剖析对象,按文学作品诸方面的特点作粗浅分析,旨在进一步地说明<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4.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无望找到“补天”良策的苦闷彷徨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法术进行否定的形象化的“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5.
6.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主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养生思想是其基本学说的折射,并对中国养生理论和 方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孔子崇尚六经的文化,六经就是《诗》、《书》 、《礼》、《易》、《乐》、《春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翻阅大量相 关的文献资料来揭示《诗》、《书》这两部经典对儒家养生思想形成所产生的影 响。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作者刻画了一大群栩栩如生的少女形象.其中,尤三姐身上滋生的强烈的人格主体意识,无疑是红楼梦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她希望有尊严的生活,希望有尊严的追求爱情,为了这份尊严,不惜以性命为代价.她为<红楼梦>中的女儿世界凭添了一股生气.  相似文献   

8.
"一从"的意义,应该是凤姐对贾母与王夫人的顺从或对上的顺从.这一特征在整部<红楼梦>中几乎无处不在."二令"的意义,当然是指凤姐对下的使令.与第一点一样, 这一点也几乎贯穿了整部小说."三人木"的意义其实极为清晰,人木合一,休也.不过这里的休并不是凤姐被贾琏休弃,前已论及,贾琏根本没有休妻的必要."休"乃是万事皆休的意思.与休妻没有半点关系.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深谙小说创作之道,在《红楼梦》中,犯与避辩证关系的艺术体现,使我们看到其对于传统美学观念的吸收与再创造,显示出丰富而又深刻的美学思想。时至今日,这一对辩证的艺术表现范畴仍值得我们认识和研究,而《红楼梦》将永远成为这类研究中最为经典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0.
张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向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在论及七言诗的最早起源时,张衡的<四愁诗>一向由于其第一句中的一个"兮"字,无缘于最早的七言诗称号,而被称为骚体诗,本文就张衡的<四愁诗>与屈原<离骚>作出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同异.给出<四愁诗>在诗歌史上的一个恰当的地位,肯定它的极高成就,并且就张衡所处社会环境和张衡自身的性格、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四愁诗>中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哲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不但具有最精彩的审美形式,而且具有最深广的精神内涵.<红楼梦>哲学是悟性哲学,是艺术家哲学.它的哲学视角是没有时空边界的宇宙极端的大观视角.<红楼梦>的基本哲学问题是存在论的问题,它的最高哲学境界是"空空"、"无无".它的艺术大自在,正是永恒不灭的大有,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空"的升华,经历了对色的穿越与看透.<红楼梦>具有自身的哲学主体特色,是一种以禅为主轴的兼容中国各家哲学的跨哲学.它兼收各家,又有别于各家,是一个哲学大自在.  相似文献   

12.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类是通过拆字、谐音等手法预先介绍小说中的人物,具有暗示的性质;一类是配合书中角色的性格命运,模拟角色的声情口吻抒发角色自我的感慨;还有一类就是作者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果然写出作者内心深处一份真正的感情与悲慨。前两类作品或技法工巧,或贴切惟肖,而以艺术成就而论,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要推属第三类作品,它们真实地表现了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真正动机与内心情感。作为小说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但把它放在中国大诗人、大词人中去衡量,就不能说它是很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俄狄浦斯王>和<红楼梦>两大悲剧跨越时空却拥有近乎雷同的整体魔幻隐喻叙事结构,三层象征隐喻诗意结构负载三种功能和三重意蕴,以此传达了近似的生命悖谬意识和宿命观.在表现悲剧精神这个巅峰意义上,<俄狄浦斯王>、<红楼梦>实践着相似的悲剧审美诗学,彰显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和终极认同.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关于贾芸谋求大观园中一个管事职务的叙述与描写,塑造了这个年青人“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的艺术形象。他这一段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基本上符合现代学总结出来的“语用原则”,因而,他能实现成功的交际,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设想,当荣宁二府不可避免地衰败,到“飞鸟各投林”时,也可能出现某些比较能自我生存并自谋发展的人物,贾芸就很有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极富特色的“媒妁”形象,其中“亲属为媒”、“市井之人为媒”,反映了封建伦理与社会礼教束缚下的封建婚姻形态;而“丫鬟为媒”、“以物为媒”、“自媒”,则反映了青年男女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媒妁”形象反映了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思想倾向,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脂砚斋在《石头记》甲戌本第一回眉批中写道:作者常用“狡猾”之笔,用“画家烟云模糊”之法,读者“不要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总是根据人物、情节的特点,各有不同的原因。为了创造含蓄深隐、曲折多姿的美感,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描写书典型人物深层心理活动时,这种笔法用得最为成功。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有着诸多的宴会描写,皇亲贵族参加的宴会,座次排列等级严明:大型的家庭宴会,尊者居上,长幼有序;接待不同身份的客人时,"宾客居上"的原则却又时行时不行。比较贾府中不同级别宴会的座次,可以发现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对宴会礼仪有着不同程度上的遵循,这又从侧面反映出贾府从兴到衰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红楼梦》中的典型悲剧——黛玉之悲,分析了不同地位的女子的婚姻之悲——宫廷贵族妇女们的婚姻悲剧、富家已婚妇女的婚姻悲剧、千金小姐的婚姻悲剧和丫鬟们的婚姻悲剧,批判残酷的封建婚姻制度,指出了《红楼梦》中一些前人所没有的恋爱婚姻观点,如"一夫一妻""自主选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