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工人日报不辱使命,在这场正在进行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媒体发明了“汶川加油”、“四川雄起”等具有很大鼓动性的词语,的确这些词汇能凝聚人心,在特定阶段也能给身处灾难中的人民以信心。但是,当2013年雅安大地震发生时,我们又看到了此情此景时,就不得不进行理性反思。正如网友“时报翔哥”所言:“看完国内60多家纸媒的封面,标题文本仍然与5年前汶川大地震,3年前玉树大地震如出一撤,只不过汶川玉树改成了雅安:雅安不哭,  相似文献   

3.
车辉 《新闻三昧》2008,(8):41-42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我作为工人日报采访组的一员参加了对震区的采访,有一些感触,谈出来请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34分钟后,15时02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出的整点新闻打出“突发事件”的片头.播音员播报了“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今天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6级地震”。地震发生44分钟之后.15时12分.CCTV综合频道和CCTV新闻频道并机直播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窗口打开。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程度最大、受灾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全景式、不间断的报道.在报道的时效性、报道视野与主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实践对进一步做好突发性事件、灾难报道做出有益的探索,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6.
石长顺  徐锐 《视听界》2008,(4):17-20
汶川大地震报道实现了媒体的历史性超越。《新周刊》称其为“伟大的透明,国家的成人礼”。^[1]英国《泰晤士报》北京分社社长马珍(Jane Macartney)用“前所未有的新闻开放,令人惊讶的秩序井然”描述她在四川灾区的所见所闻。^[2]汶川大地震报道是政府和媒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后共同交出的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试图从传播政治学的视角,探讨政府信息公开场域中媒体报道制度变化的内外动因及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严格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抗震救灾报道的指示精神,积极策划宣传方案,及时报道祖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与顽强精神,  相似文献   

8.
李红红 《新闻世界》2009,(4):99-100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4月20日8点02分,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灾难发生后数分钟,地震消息已经在微博上流传,随后全国各地新闻网站迅速发布关于灾情的新闻报道。与青海玉树地震、汶川大地震时相比,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当前的网络新闻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论在速度上还是报道角度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变。但是速度的追求、激烈的竞争和信息的碎片化,让网络新闻媒体在进行重大灾难新闻报道时忽略了一些新闻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灾难报道一向是受控较多的领域,而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传媒高扬人道主义旗帜,进行不同寻常的有力报道,空前的开放性和及时性令人瞩目。社会雷达对灾难事件急速反映  相似文献   

11.
5.12大地震中的新闻报道特色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媒体迅速反应,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以及手机短信等渠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了震情。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信息报道的及时、公开和透明,达到了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传播效果,这在我国的新闻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12.
在2008年“五一”前后的日子里,工人日报加大了对各行各业先进典型的报道力度。有的是中宣部等领导机构指定的报道重点,有的则是工人日报的“自选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工人日报的人物报道,不仅在版面上得到重视,并且在稿件质量上也不断提高,出现了“时代风采”、“劳动者之歌”、“劳模写真”、“走在路上”等有特色的人物专栏,并已经出现了一批对人物报道有兴趣、有水准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3.
灾难报道一向是受控较多的领域,而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传媒高扬人道主义旗帜,进行不同寻常的有力报道,空前的开放性和及时性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4.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34分钟后,15时02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出的整点新闻打出"突发事件"的片头,播音员播报了"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今天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6级地震"。地震发生44分钟之后,15时12分,CCTV综合频道和CCTV新闻频道并机直播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窗口打开。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迅速组织记者赴灾区一线采访,并对汶川大地震灾情和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抗震救灾的各项决策、措施和进展,进行了及时、准确、全面、充分的报道。报道中,我们坚持"从全局准确把握导向,以效果正面评价宣传"的原则,舆论引导积极有力,受众反馈明显增加,传播实效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年了。一年来中国媒体对四川地震报道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高度褒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界同行的尊重。有专家学者说,中国这次对于四川地震的报道“将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有学者说这将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汶川大地震相对于以往的灾难报道有哪些新特点,这次新闻报道对于以后灾难报道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闻理论界已经开始探究,本文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当祖国遭受一场人间灾难时,四方媒体也纷纷出动.从四川卫视、央视到东方卫视、湖南卫视、重庆卫视等几乎所有内地电视台都进行了汶川大地震现场电视直播,当然,港澳台电视机构也不例外.其规模之大、节目策划之快、持续时间之长都是破天荒的,同时.汶川大地震直播也宣告了我国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策划新时代的到来.然而,在众多汶川大地震直播节目中,哪个电视台新闻报道策划得最为精良、社会传播效果最好、收视率最高呢?本文拟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策划的角度给它们一些品评和甄别,孰优孰劣,自见分晓.  相似文献   

18.
匡载源 《新闻窗》2009,(1):46-47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4天,《人民日报》即推出了“抗震救灾特刊”,专门对此次地震进行报道。报道的议题相当广泛,包括地震造成的伤亡情况、波及的地区、党和政府如何抗震救灾、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等。其中,“抗震救灾特刊”特别设立了系列报道——“抗震救灾英雄谱”专题,集中报道了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19.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数以千计的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回一篇篇充满爱心的报道。新闻记录历史,历史记录了这场抗震救灾中的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