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梅 《编辑学刊》2002,(3):77-78
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全球化.某些西方国家以其强势经济推行其文化观念,企图在全世界实施文化霸权.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应该对这一点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学习、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等于"全盘吸收",更不是"全盘西化".作为西方文化渗透的第一防线,编辑人员首先要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去年 11月 24日学术动态版刊登了两篇耐看的文章,一篇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访北京大学哲学系张世英教授》,一篇是《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 在第一篇文章中,记者问:“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现实的形势下,民族文化是否也会走上全球化的道路?”张教授回答说,我们现在所讲的经济全球化,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科技的全球化,其中以生产的全球化为主要的推动因素。民族文化是某个民族的特殊形态的文化,其中以观念形态为核心。经济的发展变化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变化。但经济是比较敏感的领…  相似文献   

3.
版权贸易中文化选择功能的普遍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不仅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走势愈益明显,而且,由于信息的互联与沟通时速的加快,世界各国无可避免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方式等领域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成为必然,特别是生发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习俗之上的文化心理与文化形式对"全球化"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产生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着该民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体现着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标志,对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民族档案是反映本民族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建设中亦占有一席之地。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好各民族档案,并促使民族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不断提高民族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一、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民族…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深具人文色彩的民族资本。它代表了民族的特色、属性,象征着民族核心的价值取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变幻,传统文明在历史前进中实现自我革新,成为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传播的失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自军  蔡叶 《传媒观察》2007,(10):37-38
传播作为文化的内在属性,它是文化生存和文化创新的活性机制。作为社会文化重要拼图的民族文化,其生存、发展、传承同样也离不开传播。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媒介在地区间表现出严重的非均衡发展,传播分化现象十分明显,民族文化的传播失衡非常突出。缺少民族文化的绽放,我们的文化版图是残缺的。因此,探寻当前民族文化传播失衡的原因,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浅析广告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新闻传播》2009,(8):132-133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处在大碰撞、大分裂、大融合的时期,广告跨文化传播变为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它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任何一种传播方式,成为经济与文化全球化最有力的助推器之一。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决不意味着文化趋同化,更不是"全盘西化";坚持发展出版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惟一正确的选择;要从弘扬民族精神、坚持"三贴近"原则和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等方面坚持和发展出版文化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边冬筱 《今传媒》2015,(4):124-125
本文在关于文化全球化的界定、主要表现、特点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根据全球化时代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文化元素互相渗透和交融的现象.基于这一现象,本文以动漫作品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动漫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借鉴与交融,在详细的资料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在全球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交融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其它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成功借鉴及成功发展,从而引出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动漫发展模式带来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民族文化面临的生存环境,提出了中华民族影视艺术在挑战与机遇中如何发展的一些思考.文章分四个部分一、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生存;二、电影电视的国际传播;三、用最现代的语言体现最传统的中国文化;四、民族影视如何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性革命,使得后工业时代开始向信息时代演变,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此同时,信息时代也带动了世界民族文化的复兴,各国开始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发掘和研究,进而传统文化渗透到了设计的每一个领域.在我国,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走上了回归的道路,它没有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汹涌浪潮而消失,相反却得到了重新认同和进一步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张志新 《传媒》2008,(1):74-75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具有熔铸于民族精神之中的优秀民族文化;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绝不可能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向我们提出的战略任务.新闻媒体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专门机构,是国家文化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渠道,在建设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也是一个国家不断克服困难、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对我国本土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版业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与使命.为了将文化传承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我国出版业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和...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格局,存在着各种文化元素。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碰撞融合,各种不同的文化得以交流、沟通和互动。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基础和核心,全球化的加快,各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多。文化帝国主义则利用各种契机和手段,极力地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旨在宣传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本文认为,应当从加强实力发展大众文化,强化民族自身意识,维护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以及加强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来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改变了文化原有的传播方式和发展路径,文化的全球化势不可挡。但是文化的全球化绝对不是文化的一体化,可是确实存在着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导致弱势文化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可能性,这凸显出保持和重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李丹 《新闻世界》2014,(1):145-146
如今,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随着全球化势力不断扩张,也逐渐影响到教育、文化等领域。尤其是国际间的文化影响,各种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的全球化一方面来说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要防止文化的同质化、殖民化,更不能让文化全球化来消融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一种解读体育传播政治功能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体育传播为切入点,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前和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在进入21世纪后和平崛起三个阶段,分析了官方媒体通过体育传播对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中国官方的体育传播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建构功能,这种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民族情感的建构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化时代及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传播应以奥运精神的传播和培育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认同作为传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尝试把百年中国电影文化描写为一个异质的、开放的、动态的结构系统,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把握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就必须要理解本土电影与同时期外国电影文化的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描写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分析民族电影的开放、异质的"多元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无论人们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世界发展趋势,恐怕都难回避“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没有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脱离全球化的范围,内部问题不受全球化因素的影响,民族文化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张小龙 《新闻世界》2012,(5):221-222
如今,推动我国民族文化融入文化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融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希望所在。我国广电媒体应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大步融入全球化,创造出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