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积极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同时 ,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 ,让学生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本课课文篇幅不长 ,文字活泼 ,富有童趣 ,还配有六幅生动有趣的插图 ,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在教学时可采用看看、读读、说说、演演、议议等方法 ,力求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感悟、理解、吸收…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小熊住山洞》是一篇童话,课文配有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插图,读起来朗朗上口。根据教材的特点,笔者作如下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数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六单元第20课。教学目标1.认识“砍、造”等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春天来到了,熊爸爸对小熊说“宝宝,我们建造一座木房子吧,住木房子比住山洞舒适多了。…‘好呀!”小熊宝宝高兴极了,跟爸爸到树林里砍树去了。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春天来到了。熊爸爸对小熊宝宝说:“宝宝,我们建造一座木房子吧,住木房子比住山洞舒适多了。”“好呀!”小熊宝宝高兴极了,跟着爸爸到树林里砍树去了。树林里遍地盛开着鲜花,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紫色的……小熊宝宝想,要是现在砍树,压死了花儿,大伙就看不到美丽的花  相似文献   

6.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在学习文本、学习语言的同时,激励人自身条件不断个性化的过程。”我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文时,“依托文本,紧扣语言,重视实践”,使语文课堂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7.
杜威特别指出“为自己思考”这个概念的意义.他说:“如果不是为自己,就不成其为思维.要发展思维,我们必须尊重个人的因素,这是在脑力活动中不能被取代的独特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独特体验,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让每一个的思维、能力、情感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
冯贤 《考试周刊》2012,(28):56-56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总带有个体的情感化倾向,这种倾向是长期积淀的情感与理性交互作用的结果。对于以感性为主,去反映周围世界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探索性的情感体验将赋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独特的个性化色彩。如何依据小学生的自身特征来拓展其学习天地?我认为引导其进行情感体验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一、认识——体验的启蒙化"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位好的老师,即使在教给学生字、词、句时也会恰当地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巧妙的设计,恰当  相似文献   

9.
师:小朋友,你们看,黑板上贴了一张“我们都能行”的小组评价表。老师又在每个小朋友桌前放了一张“我能行”的课堂评价表。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棒,得到的红花最多。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最好,为他的小组赢得的红旗最多。(点评:以评促识字,以评促朗读,让评价的多元性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师:小朋友,你们看,黑板上贴了一张“我们都能行”的小组评价表。老师又在每个小朋友桌前放了一张“我能行”的课堂评价表。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棒,得到的红花最多。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最好,为他的小组赢得的红旗最多。  相似文献   

11.
孙瑛 《教育导刊》2007,(5):34-37
教材分析《小熊住山洞》这一语言活动(见《渗透式领域课程.大班上学期.语言健康社会》一书),主要是以“阅读”为主。同时,在一年级人教版上册也有此故事。它反映了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在语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语课本中的每一篇作品所反映的化是丰富多元的,蕴含着或明显或含蓄的思想内容,学生由于性格气质不同、化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强弱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积累不同以及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他们解读作品的视角、审美所获得的体验也必然是  相似文献   

13.
邱刚 《现代语文》2005,(2):87-88
在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以及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某种程度匕束缚了师生丰富多元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权力,剥夺了师生获取独特体验的机会。师生均围绕着“标准”的魔杖,几乎是用同—种思维模式和同—套话语体系来教学和学习。教师有—本教材、一本教案和一本教学参考书就可以照本宣科,因为所有的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是相同的,不能逾越标准答案半步;学生也不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会在中考、高考中丢分。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激发识字兴趣,初步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复现和运用中巩固生字识记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颖 《山东教育》2009,(6):27-27
第一次看到《小熊住山洞》这篇文章,就喜欢极了。觉得这才是一年级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课本,因为它真正适应了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美丽的画面,简单的文字。如此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了一个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在山洞里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的人才,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创造精神、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创造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造个性品质决定了人们能否自觉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所以更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在众多人格特征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是创造个性的核心品质。在教学中,发挥学科教学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品质,完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言的“积累”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老师的重视,不少小学生能熟练地背出许多成语、名言名句,甚至能背出不少名篇佳作。然而,当他们操纵语言这个工具——需要说一段话、写一篇文章时,却勉为其难,词不达意。分析学生个体语言形成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在此阅读期待视野的关照下,学生的阅读行为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在此阅读期待视野的关照下,学生的阅读行为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和想像等对语言艺术(文本)以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情感的亲历、感受和领悟。在和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并使之逐渐相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投入和亲自感悟,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新课标”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独特的理解。正是这种独特性蕴含了创新意识,学生也正是在自主参与阅读实践中,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感受创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研究教学的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