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歌 《中学教研》2008,(3):18-22
在高考试题中,引进探索开放性试题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性思维能力的需要,加强数学探究也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和内容之一.所谓探索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题目条件不完备、结论不明确、或者答案不惟一,给学生留有探索思考余地的试题.与那种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答案惟一的封闭性问题相比,探索性问题的入口宽、解法活、形式新,  相似文献   

2.
开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传统的物理试题条件完备,解题过程单一,结论确定,我们称为“客观题”或“封闭题”,其要求就是找出确定的答案,与此相反,题目条件不明确,求解问题不指明,解答过程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试题我们称之为“开放题”,大体可分为三类: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三种形式。下面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探讨一下开放试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3.
区英姿 《广西教育》2014,(9):118-120
选择题以其新颖、活泼、独特的题型而出现在练习题或测试卷中。所谓选择题,其命题仍由条件与结论(或答案)两部分组成,不过结论中列举了若干个不同答案供受试者选择。这些供选择的答案又叫做选择支,它的个数一般为4个,  相似文献   

4.
1.条件开放型 这种题目中常用“当满足什么条件时,能得到什么相应的结论”的语句,在解题时,假想有了相应的结论,然后执果索因,寻找能使该结论成立的条件。该题型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猜想来得到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物理开放性问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惟一的题目.其求解过程难度很大,本介绍几道结论开放性问题的分析思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开放型数学问题是相对于给出了明确的条件和结论的封闭型问题而言的。所谓开放型数学题通常指答案不确定或条件不完备,或具有多种不同解法,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等类型的数学问题。其特征关于开放题的条件的有:不完备;可以多余;多余需选择,不足需补充等。关于开放题的答案(结论、解法)的有:不固定;有多种;不唯  相似文献   

7.
开放性试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性试题而言的,传统的试题通常表现为条件完备、结论确定、问题情境理想化、解决策略程式化等特征,而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过程体现探究性,知识呈现综合性,思维方式发散性等特征,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多样化、群体化,需从多角度、  相似文献   

8.
探索陛问题主要指那些题目的条件不完备、结论不明确、答案不唯一的留有探索余地的问题.由于相对于那些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答案唯一的“封闭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仅有利于考察和区分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检测和区分考生的学习潜能,因而成为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9.
一、开放型开放型问题可分为三种:结论开放题、条件开放题及条件和结论都开放题.这类题的答案往往不唯一.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竞赛题中,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对题目条件的分析、推导,缩小答案的存在范围,才能找出正确答案。请看如下两例。  相似文献   

11.
一、开放性问题的教育价值   数学开放性问题,大约有以下几类:结论开放型,即指没有惟一确定答案的问题;条件开放型,即指条件不确定的问题;策略开放题,即指由条件推出结论途径不惟一的问题;综合开放题,即指兼有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策略开放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2.
孙红娟 《考试周刊》2014,(10):72-73
<正>数学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整,结论不确定,解法不受限制的数学问题,它的显著特点是正确答案不唯一,一般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试验、估计、猜测、类比和归纳等方法探索出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然后进行严格证明.通常要结合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归纳猜想,构建数学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获得问题的解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缜密性、广阔性、灵活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关于数学开放性问题,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1)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的问题,称之为开放性问题;(2)开放性问题是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答案不固定的问  相似文献   

13.
王福星 《物理教师》2005,26(8):3-64,F0003
传统的物理习题大多属于封闭性习题,提供的条件是充分而必要的;解决问题的通道是单一或单项的;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确定的.这类物理习题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使解答物理习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难以产生广泛的迁移效应.因为实际生活的问题,并不会主动给你条件,也不会告诉你哪些条件有用,哪些条件没用;再者,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并不仅仅是追求一个“最佳”的答案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应用题教学曾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数学问题,它都具有完整的结构,包括“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的训练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应用题中每一数据都是有用的,条件不足的应用题无法解答,一旦在解答时出现两种以上答案,则说明解答有误……而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数学问题并非如此。恰恰相反,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拥有的条件是恰好的,问题答案有时也并不唯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应用题的结构作了一些大胆的调整,试图以一些具有开放型结构、富…  相似文献   

15.
夹逼法     
周平健 《辅导员》2010,(17):21-21
在小学数学竞赛题中,有些难以下手的问题,需要通过对题目条件的分析、推导、缩小答案的存在范围,才能找出正确答案。这样的解题方法,叫做夹逼法。  相似文献   

16.
张赋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176-177
探索性问题有别于通常的习题(常规问题)。这类问题中,条件或结论之一部分往往未明确给出,要求我们根据条件去探索不明确的结论或不唯一的答案,或者由结论去探索未给出的条件。这类问题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要求我们的思维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发散性。从解题过程来看,较少有现成的法则和套路,较多是分析、探索和创造。但就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探索性问题而言,在解题策略上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总结和研究。本文把探索性问题小结为四种类型,通过下面例题,浅谈它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7.
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经过百年来的不懈探索,我们党先后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和“第二个答案”。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两个答案”的深刻内涵与相互关系,是理论界广泛讨论的重要问题。如何准确把握“两个答案”的结论和内涵、如何认识“两个答案”的探索历程和形成发展以及如何认识“两个答案”的联系与区别,是当下深化“两个答案”研究需要厘清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平权 《江苏教育》2001,(14):43-43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在数学教学中,用数学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逐渐变成热点。数学开放性研究题究竟有哪些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有哪些功能,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开放性题至少具备如下特征:1.题目条件或结论不完备(不惟一、不给出、不确定);2.题目要求明确,但具体形式不确定:条件可多余,答案不必惟一,问题不一定有解;3.解答过程可看作是研究过程:条件多余要选择,不足要补充,答案不清待确定,解法多种要寻求;4.解答结果可反映学生在知识、认知水平、化背景、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物理试题一般情况下条件是比较完整的,解题的过程也比较单一,结论确定,这样的题目我们称之为“客观题”。而开放发散型试题的基本特征是题目条件不确定,求解问题不指明,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因而对应的题目主要有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过程和结论都开放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王霞 《教师》2010,(29)
大家目前对数学开放性问题的认识是条件的不完备或多余;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解答方法;问题的答案往往不确定或不唯一.并对其所依据的不同标准进行了分类,提出常见的分类是按命题要素将其分为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和策略开放型,探讨了其常见分类中各种类型的解决策略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