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已过去80年了,但它的精神,仍然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仍富有启发和激励意义。一、自强与自立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五四”青年弘扬了这一传统,具体表现有三:第一,自主。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青年应该是“自主...  相似文献   

2.
“五四”与爱国主义──纪念“五四”75周年笔谈编者按:在“五四”运动75周年前夕,一批青年学子,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五四”精神的缅怀之情。他们的言谈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弘扬“五四”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把爱国主义同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七十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鼓舞了一代中国人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准备。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就必须接过“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走“科技立国”的道路,迅速发展生产力,推进四个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港英当局纠集在港的旧文化势力极力抵制“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影响。直至1927年初,香港青年才邀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到香港演讲,在一个文化后进的地区点燃“五四”新文化火种。鲁迅的演讲,揭开了香港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此,香港新文学的进程与国内新文学同步。鲁迅对香港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香港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称他是“中国的高尔基”。鲁迅的精神沟通了香港人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5.
澳门《基本法》序言在表述澳门问题由来时指出:“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山水仔岛和路环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香港《基本法》序言关于香港问题由来的表达则是:“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占领。”澳门《基本法》序言中没有使用“鸦片战争”这样的术语,而是用了“逐步占领”。这种表述除了在占领程度上与香港的问题有所不同以外,更主要的是体现了澳门问题由来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澳门,通常是指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由仔岛和路环岛,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珠…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2000,(7):16-16
由澳门中国语文学会主办的“应用文及汉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于5月27-29日在澳门海岛市举行。马来西亚 ,澳门、香港、台湾、大陆等地语文教育工作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在开幕式上 ,胡培周会长以《澳门语文教育要“三个面向”》为题 ,就澳门语文教育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等问题提出了意见 ,并号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用“只争朝夕”的精神 ,争取早日达到这个目的。与会同行围绕“汉语文教学现代化”问题 ,广泛地展开了讨论。马来西亚林国安认为“教材改革是语文现代化的基础 ,应从教材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有一位与冰心同时出现于中国文坛并享有齐名之誉的女作家庐隐。那时候,“凡是略微看过新文学书籍的人,没有不知道庐隐女士的”(周乐山(《悼庐隐女士》)。在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她留下了篇幅众多的小说、散文,真实展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下一部分时代青年的精神世界,表达了知识女性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光明境界的心声。茅盾先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是高三《思想政治》第一课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要正确把握“一国两制”,需要把握以下四对关系。一、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关系区别:台湾问题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外国势力不准干涉;香港、澳门问题则是收回主权、回归祖国的问题,回归前由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重构“五四”新文化的复杂内涵的前提下,对“五四”后70年来从政治着眼的(如瞿秋白、毛泽东),侧重于思想启蒙的(如鲁迅、胡风、《河殇》),偏重于超前理想化的(如现代主义思潮中一些学者、文艺家),和重在揭示传统文化连续性的(如“现代新儒家”)四种“五四”观作出评述辩析。在对“五四”精神重新反思的阐释活动中,文章进一步论述了“五四”精神对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人的文化心态现代化的启迪,指出了弘扬人的主体性是“五四”观多元整合、现代意识综合演进的中心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用“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的主持下,全国高校纪念“五四”七十周年“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回顾与前瞻”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的90余名代表就五四运动的历史估价、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一)关于“五四”精神与五四运动的历史估价。大多数与会代表认为,五四运动是中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08,(10):4-4
“五四”青年节的半天假应该怎么放?超过28岁就不算青年?今年的“五四”在没有了“五一”长假后显得格外热闹。然而在争议过后,我们更应该重塑“五四精神”。使之成为当代青年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3.
我在执教人教版《祖国的统一大业》一课时,讲到“香港、澳门的回归”这一内容,播放了《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的录像资料,旨在营造爱国主义氛围,突出邓小平的观点:“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相似文献   

14.
2000年8月16至20日,由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元史研究会及香港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马可波罗与13世纪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天津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英国、意大利、瑞士、日本、韩国、克罗地亚等国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各大学、科研院所、机关团体及新闻出版界的60余位学者专家。本次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59篇,与会学者专家围绕马可波罗来华与否,马可波罗及其《寰宇记》,《寰宇记》所描述的13世纪中国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无论在选题上,还是研究深度上,与会者的论文和发言都反映了世界范围内马可波罗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五四”新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作品进行了系统的爬梳,然后将中国现代象征主义与西方象征主义作了详细的比较。文章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催生了白话新文学,新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与象征主义结下血缘。“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象征主义是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象征主义结合的产物,但有别于西方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西方象征主义重主观轻现实,重形式轻内容,重审美轻功利,而中国“五四”时期的象征主义却与“五四”精神相一致,重社会功利,重思想内容,基调高昂,并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融合。  相似文献   

16.
王爱娣 《师道》2008,(1):47-50
我曾参加首届两岸四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同文异教”交流会,由海峡两岸的教师共同展示了七堂语文现场教学课,它们是初中的现代文《背影》,分别由澳门、珠海的教师执教;高中的文言文《陈情表》,分别由深圳、香港、东莞以及台湾的教师执教。这次语文交流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海峡两岸语文教学的窗口,也使我对中国语文如何教学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目前仍处于“震荡”期的中国语文教学多了一些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邓拓的《燕山夜话》及其同仁的《三家村札记》,连同吴晗的历史剧《海瑞罢官》,应该从政治及纯学术两个层面或向度予以客观剖视。实质上是作为官员的邓拓,与普通正直的知识分子在人文情怀上具有相通的命脉;他们将“五四”以来所形成和流传的科学民主的现代观念,以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感时忧国的道德自律,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精神,使其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8.
冬去春来,物转星移,已是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了。“五四”年年讲,今年又该讲些什么,使当代青年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 一五四运动是一个爱国运动,又是一个文化运动。爱国运动爆发在1919年,而文化运动在“五四”前四年,即1915年,就以《青年》(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的创刊为标志而兴起了。当时的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青年》杂志的创办人陈独秀,是以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模式的,他想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走完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法国启蒙运动的路程。《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国内一些著  相似文献   

19.
“五四”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时期是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期。从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政党、现代化意识、现代化人才、爱国主义传统、民主与科学口号以及历史过程转折中介点等宏观方面考察“五四”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可以说明:在中国,20世纪一切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新的事物和新的人,都自“五四”始  相似文献   

20.
2000年9月,新课标出世前,我就第一次在中国语文教坛系统提出并阐述了“新语文教育”。(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17期《“新语文教育”论纲》)非标新立异、除旧布新,恰恰是“除新布旧”、“返本归根”。“新”乃近九十年前的五四“新文化”之“新”。新语文教育,接续五四的“科学”,即“求真”,接续五四的“民主”,即求“自由”与“个性”。这种真实、自由、个性,是“新语文教育”精神内核。“新语文教育”比当今的更“陈旧”,比当今颇为时髦的动辄破传统、标新异,陈旧”了上百年。新语文教育,主张回归两个传统,一回归五四“新文化”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