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2.
苏童小说中的时间意识和霍金的《时间简史》中的“时间箭头”有着不约而同的吻合,其对于三个时间箭头的表现蕴藏在小说的景物变化或是人物刻画之中。从“时间箭头”入手,剖析苏童小说蕴含的时间意识及其所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蔡晓薇 《文教资料》2009,(10):10-11
苏童的小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于“意象”的经营十分关注,其中环境也成为一种特殊意象,往往呈现出某种隐含的意义,影响着小说的内容和格调。“街道”“河流”“房间”等意象就是苏童小说建构意象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苏童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早期以先锋小说的创作赢得了步入文坛的入场券,并在当时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而苏童的大多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意化书写,不管是小说的抒情性描写,还是语言的诗意表达,意象的诗意呈现,色彩的诗意描绘等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美学魅力。苏童文字中的这种诗意性描写成就了苏童“诗化小说”的创作风格,并且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处于“马原后”的苏童,是在一种“平静如水”的状态中创作他的小说的。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平静,才使得他那些属于“情感返乡”式的小说,在叙述、语言、时空结构方面都卓然独异于其他后新潮小说。苏童小说的叙述者可分为隔离叙述和切入叙述者。作为隔离叙述者,他必须时刻关注故事本身的发展以及活动于其中的人物的运行态势,而逃离于故事之外的地位又使他能够对故事作某  相似文献   

6.
作为先锋小说和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作家,苏童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细细品味苏童小说的语言,你可以在诗意与梦魇相交织的感受中体会到一种神秘诡异的力量.无论是“枫杨树”系列、“香椿树”系列,还是后来的“红粉”系列,苏童以轻盈细腻的诗意性语言为经,以诡谲怪异的梦魇式语言为纬,在家族、历史故事中穿凿,为自己织就了如蛛网般错杂斑斓的“纸上故乡”,为读者呈现出别样的南方风景.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文坛的“江南才子”,从上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至今,在30多年的时间里,苏童以飞扬的想象、优雅的语言、如水的叙述建构了他独特的小说世界,开拓了当代文学的视野。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学风格,主要表现为精致而绵延的叙述、现代艺术手法的运用及感伤主义的美学风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旷玉妍 《考试周刊》2012,(84):18-19
苏童的小说贯穿“少年”、“女性”、“家族”三大核心主题.其以家族为母题的小说素有“家族历史小说”、“家族生态小说”之称。在这类以“家族生活”为题材的家族小说中,意象的抒写达到了较强的悲剧效果.为读者谱写了一曲曲家族悲歌的同时.体现了淡淡的人文关怀.彰显了苏童家族小说创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塞林格和苏童作为书写“成长小说”的大家,他们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少年形象。塞林格开风气之先并对苏童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后来者.苏童在少年成长背景、人物个性打造上和塞林格有很多相似之处。塞林格“成长小说”的少年视角叙事和语言风格也影响了苏童的写作.苏童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独特认知在这些方面又有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因此,苏童对塞林格既有借鉴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10.
“河”与“岸”——论《河岸》的意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苏童已有二十余年的小说创作历史,他的那些小说常常被冠为“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等各种名称。苏童在小说的语言运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处理上,赢得了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11.
余华十年一剑出版长篇小说《兄弟》,与以往小说相比有着诸多变化。他所谓“强度叙事”,其实还是“重复”和“循环”两种叙事手段充分运用。结合新作和1990年代的长篇进行分析,解读余华长篇小说的一些变化以及新作中两种叙事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论苏轼诗词中"鸿"与"鹤"意象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词中鸿、鹤两种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前者具体化为飞鸿、孤鸿、归鸿,分别象喻了苏轼人生历程中的青年、壮年、老年阶段的生命体验,后者以"驯鹤"为主要形式,象喻了主体的品格.  相似文献   

13.
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笃信“唯有联结”。在其代表作《印度之行》中,作者延续了“唯有联结”的主题,然而读者却看到作者“联结”的徒劳。本文解读了《印度之行》中几类“联结”的失败,指出殖民主义是“分离”与“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叙事诗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汲取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作了真实写照,开创了把现实生活高度艺术化的新风格;“三吏”、“三别”是其叙事诗的代表作,诗人在这组诗中通过典型化、寓情于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景物描写叙事化这些艺术手法写出了时代的悲剧、人民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被贬作于滁州知州任上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散文,以其丰富的意蕴昭示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即:表层抒写作者的山林之乐;次层抒写作者与民同乐,并自我肯定在滁州建立的政绩;深层则表现出作者以从容、淡定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遭际,体现出一种积极有为、乐观旷达的精神。从两文中透露出的是作者政治上和创作上不凡的识见,更体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文坛上,王蒙被评论界视为“复出”作家、“意识流”作家或“现实主义”作家,但我认为,某种意义上他还可以被称作“新时期”的“革命作家”。当他以多义、有趣、感伤、尖刻或故意偏离等多样缠绕的叙述形态“叙述”革命和个人的“关系史”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其创作“自述”与小说在无形中其实呈现为一种缠绕、互疑的关系。是什么刺激了王蒙“自述”的欲望?怎样看待“自述”与小说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不一致的现象?或者说,借助于对这一现象的细读,能否将作家创作世界中某些重要的侧面再度打开?于是,在创作“自述”与中篇小说《布礼》之间的关节点和有意味的纽结,就需要稍微留心了。  相似文献   

17.
“立人”与“立国”是鲁迅思想内核的双璧.鲁迅早期在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时候,强调的是人的个体的精神自由,但并不排斥集体主义的“立国”,是通过“立人”而“立国”;经鲁迅自己不断地质疑,加上血淋淋的事实和如火如荼的群众革命运动的启示,又由于鲁迅对马列主义新思想的摄入,鲁迅就逐渐转到“立国”上来了.此时他突出的是集体精神、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但对“革命”和“民众”又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关注“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的诗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理式"论基础之上的,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思想则是建立在他的"四因"说(特别是其中的"形式"因)基础之上的。本文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柏拉图"理式"论的来源及其在诗学思想方面的矛盾性,阐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在其希腊艺术理论中的具体运用,辨识了理式论与四因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9.
阮籍诗歌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儒家“比兴”的方法已经不能解释他的诗歌。这是因为外在严峻的政局,阮籍不能直抒其意,造成了他的诗歌结构的封闭性。他采用“寄言出意”言说方式,运用与当时流行的道教有关的语汇,构筑了一个象征的世界,使他的诗歌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现实在他的诗歌中,大多是记忆的醉片,并不是写实的,而是为诗歌中的哲理服务的。因此,造成了阮籍诗歌和儒家“比兴”解放方法的错位。这是阮籍诗歌难以理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九天”说是扬雄以玄为本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扬雄哲学思想乃至文学思想的形成在整体上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文必艰深”论则是扬雄重要的文学思想之一,自宋人苏轼对之作了严厉的批评之后,历代批评家大都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很少有人从扬雄思想的整体特征出发对之作认真的分析,更没有人把“九天”说与“文必艰深”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笔者认为扬雄“文必艰深”论本是建立在“九天”说的基础上,并与尚文的时代审美追求相一致,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并非一无是处,以往学者们对它的全面否定是不尽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