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有位学者在全国语文教育研究学术会上说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语文教育有三次转变。第一次是以语言为视野,代表人物是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三老。第二次是以文学为视野,代表人物是王丽、钱理群、王富仁等。第三次是以课程论为视野,代表人物是语文教育博士王荣生。”作为王教授的同事,他的人品学品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此次,我受《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编辑部之托,对王荣生教授进行了专访。沈:王教授您好!说到您的名字,第一个反应就是您的那本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听说现在已出版了第二版了。王:是的,去年9月上海教育…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的研究存在三种视野 :政治伦理视野、科学理性视野、人文教育视野。它们标志着语文教育研究的三个阶段 ,显示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线索 ,展示着越来越接近语文教育本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的研究存在三个种视野;政治伦理视野、科学理性视野、人文教育视野、它们标志着语文教育研究的三个阶段,显示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线索,展示着越来越接近语文教育本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詹静 《学语文》2011,(2):43-44
“学当语文教师”本是吴非同志的一篇随笔标题,我把它拿了来。因为这篇随笔刊登在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上,而我的“一堂课”也正好刊登在上面,同期还跟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第三次转变的代表人物”、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同志的一篇长篇述评——八千余字,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针对我的,所以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翻多了,看多了.吴非同志的文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4日,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和《中文自修》杂志社联合举办了“上海市第三届语文教学与高考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沈本良、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庄辉明、华东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谭帆、《中文自修》杂志社主编李锋、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巢宗祺,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以及高考语文命题组.阅卷组.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的代表,还有来自一线的语文老师和教研员代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1.智育目标 智育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三方面的内容。 (1)知识教育的目标。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等方面。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语文能力训练,而且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还可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语文知识教育在整个语文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鲍国潮 《今日教育》2007,(11S):56-57
在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地理图景中.周一贯先生无疑是一个地标性的人物。他的煌煌一千多万字的著述.不仅是五十多年来他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不懈探寻的结晶.更是其不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象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中学语文教坛,韩军无疑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教师。90年代至今二十几年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留下了韩军思想的足印。韩军在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次呼唤"人文精神",由此引发持续多年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教育大讨论。韩军作为一种有一定影响的、又有着较大争议的思想的代表人物,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剔除其可能存在的偏激成分,理顺当前语文界的种种论争,至今仍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内蕴在语文教育研究中一直面临着忽视的境地。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材内蕴的研究。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概念、教材演变、教材美质等三个方面分别对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内蕴进行了论述,足以表明我们对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内蕴的研究长期以来是非常薄弱的。因此,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内蕴的研究要求施教者必须在语文学科本体的关怀下建构,要立足于受教者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既提高智能水平又弘扬人文精神还提升审美境界;必须在受教者本位的关注下建构,要致力于使他们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自始至终地形成从"立言"到"立意"再到"立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语文教育研究,以吕叔湘1978年在《人民日报》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为起点,以1997年"语文教育大讨论"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分析其历史背景,梳理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记述其具有重要影响的语文人物与语文事件,重点归纳总结值得借鉴吸收的经验教训。前期的主要特点是: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1.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必须针对中西文化的长期碰撞与反复较量所出现的漠视甚至无视美学视野而产生的语文教育的美学光辉逐渐被科技主义、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迷雾所掩藏的状况,打通将语文教育研究与美学研究长期隔离的鸿沟,从而很好地穷究语文教育的"本来样子"。从运动的、辩证的角度看,无论是语文教育的美学理论的贫瘠,还是语文教育的美学实践的困惑,都遮掩不住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中所蕴藏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上。语文教材是文字表述的规范语言.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最普遍、最基本的途径.朗读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几千年来的古代教育.以及近代的启蒙教育.都是以朗读开始训练的。新课改实施的语文教材几乎每课都有朗读的要求.三年级新教材的语言园地明确地提出了读的要求.四至六年级每单元的积累·运用中均有不同层次的读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目标,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为美学载体,其中既有文学形态的优美呈现,也有教学形态的审美表现。在美育的视野中重新认识中学语文教育,能提升语文学科教学效益,同时也能对学生的情操予以陶冶。本文就美育与语文的关系、中学语文教育当下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美育教育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杨帆 《江苏教育》2009,(6):42-44
教育仿生是已经兴起的一门教育研究科目,对于拓展教育研究视野,解决教育疑难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以语文教学为例,从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学科建设角度论述了教育仿生的运用领域,从比喻、借鉴、优化、批判、重构五个方面论述了教育仿生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具有审美性.这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进入新世纪。我们应该有新的视野。今天。我们的美育不应仅仅满足于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不应满足于“以美育美、借美育美”的观念,更应该做出新的理解和新的定位,给美育注入新的内容、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6.
《福建教学研究》2007,(9):13-16
以“实践”为主题展开行动研究 2007年4月26日-27日.省“语文实践为基础的教与学的研究”课题研讨会在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召开。到会的有各区市语文教研员、一级子课题负责人、德化县的教师代表近三百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语文实践”.南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安实验小学、泉州实验小学上5节公开课,其中3节阅读课、1节识字课、1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后进行互动式评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内容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本质是一种永恒的主题思想。它包括社会和人生的价值观、科学理性精神和人生智慧、内容单元的主题思想、人生情感和志趣理想、在道德修养和审美志趣的形成与表达中的巨大影响。对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的研究,是为了确立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支点,开拓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加深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理论层次和形成教师正确的教育价值现。  相似文献   

18.
现代解释学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解释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有三种取向:学生知识经验积累的研究、学生良好语感养成的研究和建构对话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目标是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实践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语文教育改革,形成了多元化的语文教育目标。参考发达国家的多元化思路,有利于我们用全球视野观展望我国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育的内核是知识,而未来教育的视野是智慧,今天我们的教育观必须由知识文化观向智慧文化观转变。本文从当前语文课堂智慧的缺失、语文课堂要以激发学生智慧潜能为己任、回归智慧的语文教育呼唤“智慧型”语文教师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呼唤智慧回归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