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X不Y”和“没X没Y”格式的句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不X不Y"和"没X没Y"格式的句法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不X不Y"和"没X没Y"在句中都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法成分。但是两者又有一些差异:"不X不Y"格式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其次是作定语和状语,作主语的情况很少。  相似文献   

2.
"X不X"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形式、语法化和主观性四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X不X"格式的研究概况,并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引言1本文讨论结构格式“不X不Y’。“不……不……”这一格式具有多种语义关系,格式中的“X”与“Y”可为单个语素,也可为多个语素,一般多见于四字格,也有非四字格的。“不”与“X”、“Y”在语义关系上互相影响,使得这一格式复杂化。这一结构格式表现出的复杂语义关系本文不可能全都讨论,主要讨论复句中和熟语中的这一格式。2本文在讨论时分成了复句、非复句与熟语结构三部分,我们知道,熟语是从语汇角度谈的,复句是从语法结构角度谈的,它们不在同一平面上。但为了讨论的方便这样分开进行,而语汇与语法中间有交叉,熟语中也…  相似文献   

4.
"很X很XX"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语言组合格式,在很短时间内便迅速流行于网络及电视、报刊等媒体.本文试图对这一新兴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从句法特征、流行原因、流行特点等方面探讨这一新兴语言格式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X得很"是现代汉语程度补语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格式,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本文基于北大语料库,运用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X得很"格式进行了句法和语用两个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很"常常用在状语位置,表示程度增加,但同时也有大量在补语位置的用法,形成"X得很"结构。在语言的历时发展演变中,从先秦时期"很"开始使用,到现在通用的"X得很"的形成,"很"经历了两次语法化过程。在地域的分布上,"X得很"结构从江淮一带逐步扩散,在普通话推广政策的影响下,扩散至全国各地进而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各具方言特色的表达。而现在"X得很"的使用也不仅仅可以表示程度,还蕴含着说话人的强烈的主观情绪,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管他X不X"格式在口语中经常使用。"管他X不X"是由"不管X不X"虚化而来的。从形式、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该格式进行考察,发现其表现形式更加自由多变,表达含义更加丰富,语用效果上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Y+很有+X”格式的研究提出X必须是抽象名词。但是抽象名词作为一个理论概念颗粒度较大,因为有很多的抽象名词无法进入该格式。“规定属性”和“归纳属性”作为两个颗粒度更细的理论概念可以更好地确定X的准入条件。对“Y+很有+X”格式的研究有两点普通语言学价值:其一,“Y+很有+X”格式与“Y+有+很+Z+X”的变换事实上是“贝克难题”的一个具体体现。解决“Y+很有+X”格式的准入条件更有助于理解和解决“贝克难题”。其二。“有X”被重新分析为表“性质”,促使其中的一些用例呈现词汇化的倾向,这说明“有X”一方面具有句法结构的性质,另外一方面成为历时机制发挥作用倒置短语词汇化的平台,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句法和词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很+不A”(A表示形容词)的格式。在现代汉语中经常运用,例如:很不卫生很不虚心很不冷静很不舒服很不愉快很不谨慎很不清楚很不轻松很不正常但是,有的形容词却不能出现在“很+不A”这个格式中。例如:※很不肮脏※很不辛苦※很不古怪※很不难过※很不烦恼  相似文献   

10.
"很是X"结构能够在句中充当谓语、补语、修饰语等多种句子成分。"很是X"的语义功能是对X的高程度量进行主观肯定和确认,这可以从其对否定、情态、疑问等语法范畴的适应性上得到反映,"很是"可视为一个"程度——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出现的繁多的“X热”其实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映;“X热”和“X风”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的价值评价不一样,在意义和感情上还有所区别;“中国的‘X’”既是近代中国颇为流行的一个惯用语,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价值,也有问题;一个人,一个工厂,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健康的心态;“热”和“风”的出现要受到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发展的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3 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在全国铺开的第一年,对广大考生特别是今年首次实行“3 X”考试的省份的考生来说,“X”充满了未知与困惑。如今“3 X”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如何更快地适应这种新型考试,在今年的考试中应该着重注意些什么,过来人又是如何迈过“X”这道坎?  相似文献   

13.
引言"为X而X"是前后两个"X"相同的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表达形式。例如:"为艺术而艺术","为出国而出国","为考试而考试"等。吕淑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1]里讲到了"为……而……"这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不断创新求变是语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被XX"新结构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都对传统"被"字句式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其形式独特,结构紧凑,组合能力强,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扩张力,并且有迅速增长、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以至有不少人称之为"被时代"。研究此类现象对语法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X上"和"X里"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和“里”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方位词。一般认为,“X上”和“X里”相通交叉甚少。通过深入考察各种本,我们发现两不仅在单纯的空间方位上有相通之处,而且在隐喻的概念范畴中,也有相通之处。本作尝试从隐喻角度说明和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X以来"和"X以降"是现代汉语中的近义格式,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拟从语义特征、介词搭配、"X"的时间性质、以及"X"构成成分等四个方面来考察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汉语中形成了一支独特的“x男”、“x女”词群,主要产生和运用于网络,现也已越来越多地扩展到平面及电视媒体中。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这类词语对当代社会用语具有较大的影响。据此以“X男”、“x女”为对象,分别从它们的构成和分布进行分析,从而来探讨其迅速发展的动因机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大X特X"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框式结构,它由两个固定的常项"大""特"和两个相同的变项"X"组成,用来表示程度很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话语焦点。在借喻的作用下,"大X特X"框式结构中的"大书特书""大错特错"已经实现了固定语义的泛化,为一般成语词典所收录。"大X特X"与"大X大Y"形成了一个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框式结构系列。  相似文献   

20.
讨论安陆方言中的“X得X”结构,分析这种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以及产生这种结构的语法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