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飘>和<我的安东妮亚>中,妇女不再是罪恶的根源,而是一种美国文化与精神的象征.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都是自强不息的生活强者,她们独立自主,追求自由而又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极富人格魅力.但是,无论是女作者还是女主人公,她们依然没有走出男性文化传统的藩篱.  相似文献   

2.
<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至深至巨,的确是其它任何一部书都无与伦比的.就其对汉语成语的影响看,源自<周易>的200余条汉语成语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蕴涵,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民族思维的基本方式和为人处世的基本策略,又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三个方面.研究<周易>成语的文化蕴涵,对于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胡适通过<终身大事>把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女性解放以及现代戏剧的形式引进中国.同时,胡适也吸取问题剧批判现实的精髓,通过<终身大事>揭示中国旧婚姻制度的反人性的文化根源.鲁迅则是继续思考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提出的问题,他不仅揭示"中国娜拉"出走后的悲惨命运,更暗示娜拉,不仅指子君这样的女性,也包括涓生,挣脱玩偶的命运之路是艰苦卓绝的.胡适从文化着眼,批判旧文化,引入新文化,要建设新文化新制度推进现代化进程;鲁迅则围绕"人的解放",揭示人里面的软弱自私黑暗,提出要战斗要有牺牲的爱,要肩住黑暗的闸门,要立现代化的人.  相似文献   

4.
池京涛 《考试周刊》2008,(17):70-71
青少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本文通过对<巧克力战争>和<花季雨季>两个文本的分析,比较了两部作品中体现的中美两国青少年文化的异同,指出:虽然两部作品中的青少年具有一些共同点,但美国青少年更注重个人,更认可强者,推崇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青少年更注重集体,所尊奉的是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5.
论老舍早期三部小说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早期在英伦创作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劣根性一面进行了揭露、批判,并在小说中构建着他的理想人格。虽然其对传统文化有着过于直观的否定,在思想、艺术上也略显稚嫩、粗疏,但却初步显示了老舍创作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震惊文坛,人们惊呼它为"中国的<百年孤独>".无可置疑,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受<百年孤独>的影响,如<白鹿原>与<百年孤独>在题材、创作手法的相似,此外,在意象、情节、人物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但由于两位作家所立足的文化背景和所持的文化态度不同,并且两部作品在表现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使得两部作品各具魅力.文章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分析和比较两部作品的文化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百年孤独>的主色调是黄色,<白鹿原>的主色调是白色;圈圈和鏊子表达了两位作家的历史观和深层次意思上的对民族心理缺陷的批判意识;蝴蝶和蛾子分别批判了家长制和宗法文化;猪尾儿和砖塔这两个性禁忌的象征则分别批判了性泛滥和性压抑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学自觉地发展,又受到近代翻译小说的影响.<浮生六记>、<断鸿零雁记>以及<沉沦>三部带有自叙传性质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小说叙事角度从传统单一的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向现代第一人称叙事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1904年颁布的<公司律>是中国第一部公司法,它开了中国近代公司立法之先河.随着中国公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在<公司律>的基础上制定<公司条例>,进一步规范了中国的公司组织,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公司法的模式.本文拟对这两部公司法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9.
王莉 《教师》2010,(26)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锱铢积累"而成的作品.钱先生对它的几次修改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语言的艺术性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围城>中尽显钱先生的智慧,而这智慧显示在作品的语言中就形成了钱先生独特的幽默感.其中的叙述语言的凝练生动和人物对话的耐人寻味,让读者体会到钱先生的渊博和睿智.  相似文献   

10.
<古田会议决议>和<谭政报告>两部经典文献,在我党我军建设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历史意义,是毛泽东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光辉典范.对<古田会议决议>与<谭政报告>的关联性进行比较分析,不难看出,两者既有时代背景的同质性、内容的传承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同时,两者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政治工作有着深刻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圣经>是西方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圣经>就像一把开启西方文明的钥匙.而一门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文化这片深厚的土壤的,<圣经>中丰富的文化知识对英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笔者建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圣经>文化的导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红高粱>与D·H·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两部作品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两个青春、活力的女子,遭受着不幸婚姻的摧残,嫁给了毫无男性意义的丈夫,而她们又都在另一个野性十足的男人身上找到了希望,获得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研究,分析作品的相似点,以及文化的不同导致文本处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传递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而<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著作.因此,从文化空缺和文化不对称现象两个方面探讨<三国演义>俄文翻译中文化的有效传递,是为了向俄语读者更好地展现<三国演义>及其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帮助其读懂这部作品,从而促进两国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三字经>自问世以来,流传数百年,播布海内外.<三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流传与播布是中国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三字经>的传播不仅反映了<三字经>的永恒魅力,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对<三字经>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花曼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08-109
钱钟书在《围城》中塑造的三闾大学的形象,让读者对现代大学知识分子的狡诈、倾轧、虚伪与荒谬有了深刻的印象.三闾大学虽然是作者虚构的,但与钱钟书曾教过一年书的西南联大有很深的渊源.同一时期描写西南联大的作品,鹿桥的《未央歌》却与三闾大学有着迥然不同的风貌.在《未央歌》中,西南联大是一个充满理想、欢乐、友爱的世外桃源般的大学.有意思的是两部作品几乎是同一时期完成,描写的对象又都处于同一时代,而两者的反差如此之大,颇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洪昱珩 《文教资料》2012,(33):51-54
老舍是当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家。他的作品植根北京市民生活,语言风趣幽默、充满京腔京韵,这与他的满族身份、下层旗人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猫城记》作为老舍批判国民性,抒发对历史、文化、革命的看法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与老舍的满族身份是分不开的。本文将从老舍的满族身份出发,考察《猫城记》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文化历史观念、国民性批判以及对政治革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傅东华翻译的<飘>曾经掀起了中国的<飘>热,该译本在被奉为归化翻译典范的同时,也经常成为批判归化翻译的靶子.实际上,正是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兼顾使用,才使得中国读者能普遍接受译文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异国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99年7月,王向远教授的<"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以下简称<笔部队>)作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精品工程项目"丛书中的一种正式出版后,引起了社会各界读者的关注和反响.①最近昆仑出版社又推出了他的两部新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和<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以下简称<文化侵略>和<右翼批判>),并与<笔部队>的修订本一起,纳入了该社的"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研究丛书"中.这三本著作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出版项目、纪念抗战60周年"全国百种重点图书"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军读书书目,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之际出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文化相通是钱钟书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这个不只表现在他的学术著作里,而且特别表现在他的小说<围城>里,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负面的批判、对半殖民文化的批判,表现了他兼容并蓄的精神,以及试图打通中西文化的用心.  相似文献   

20.
<新华字典>收录而<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的字有78个,<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而<新华字典>未收录的字有938个.对这些字未收录的原因,既从两部辞书的性质、用途等方面做了说明,又从这些字的使用范围、构词特点等方面做了分析总结.为辞书的编撰和修订过程中处理收字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和数据,对汉字的整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