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已成为教育的根本,教师的共识,这也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众所周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关系中展开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乐教”与“乐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把教师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该如何建立呢?一、关心、尊重、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关心学生,是教师“爱”的体现。关心学生要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各…  相似文献   

2.
<正>在传统的学生管理中,师生关系过多强调的是"师道尊严"。这种定位确立了老师的正确性与支配性,强化了学生的接受性与服从性。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不要说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甚至连正常的人格也难以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探讨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就成为当下教育研究的必需。师爱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种现象就是教师的人格效应。一、教师的人格与人格效应的产生(一)教师的人格是他在“德、才、学”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德”即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这种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其二,是对学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才”是才能,教师必须具备的“才”可以由五个“一”来概括:“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现代化教育中一直都在提倡"以人为本",可是很多的老师依然在违法教学,导致很多的学生受到伤害。学校应该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加强老师的法律意识,让老师懂得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出老师与学生间的真正和谐关系。基于此,本文对法治视野下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班集体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也是教师的职责。再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抵御各种诱惑,让学生在心灵深处筑起自我心理防卫的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深受当代教育界的重视。传统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但是经过社会转型之后,学生的民主意识被唤醒,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对师生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来自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其中,尤以作为教育主导的教师最为重要。教师唯有综合提高自身水平,尊重关心自己的学生,才能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而社会、学校、学生,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顺应时代,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努力,构建和谐高效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人际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班主任对全班学生负有组织、指导和教育的责任。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与学生有着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一般说来,学生对班主任的感情以及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都远远超过一般教师,因此比其他老师更具有建立良好师生感情的基础和条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良好班级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  相似文献   

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最高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爱的原则1.平等性——爱的“底线”。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只有以平等的态度、平等的方式和平等的情感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敬佩老师、感谢老师。如是,教  相似文献   

9.
日益恶化的师生关系在学生辍学的原因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然而现实中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师生关系淡漠,学生人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阐述了师生关系的实质及作用,并提出通过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对话与互动氛围,尊重、接纳、热爱学生,将会有效地阻止学生的辍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始终,并且会对教育效果和学生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缺失的状况愈加严重。认真剖析师生关系缺失的成因,寻找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策,对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重任,而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策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以完成职业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有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充分说明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而地理作为一门“豆芽”学科,长期以来不受学校、学生、家长的重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地理知识,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下面是我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的前提,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老师在教学中应以鼓励为主,…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道德人格,是指教师个人在后天教育实践中所形成情操的总和。它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品质,对学生的教育成长起着极强的教育作用。一、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强烈的暗示性和持久性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着极强的暗示性。文学家魏巍在自己的文章《我的老师》中写到:“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表现出老师对他教育影响之深远,对老师感情之深厚。老师教我们读诗,对后来我接近和爱好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今天的成就与老师当年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德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储备的过程中,德育相对薄弱,德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当以人为本,关注、关爱学生,尊重、相信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老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变说教教育为疏导教育,并让学生参与社会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一、无私之爱教师,一方面从祖国大地中吸收营养,另一方面又以知识的甘露与乳汁滋润万物,无私回报社会。伟大圣洁的教师之爱,应该是大公无私之爱,是教师为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去爱学生,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去爱学生,为家长教育子女去爱学生,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掺杂任何谋私色彩,不能以谋求个人功利为目的,否则就是对现代师爱的玷污与践踏。二、广博之爱现代教育以集体教育取代个别教育。但个别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往往把品学  相似文献   

16.
正《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承担着学生与音乐沟通的桥梁作用,应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构建起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平等、民主、互动师生关系的构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地喜欢这位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建立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师信道"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更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批改作业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今天的学校教育中,我们提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批改作业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本着公平、公正、理解、尊重的原则批改作业,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做出积极客观的评价,对构建民主、公平、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要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任务就是要构建和谐的高校。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只是强调老师的职责与责任,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只有老师和学生齐心协力,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初中阶段的聋生,其心理素质发展也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能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尊重与理解原则,遵循发展规律原则,面向全体、关注个别的原则;明确两个目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通过三条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搞好一个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就可以有效提升聋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