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楷模作为品德培育的重要载体在个体道德品质培育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士绅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地方道德楷模,体现着传统儒家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气质,比任何道德学说更深刻地影响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成为民间道德秩序的主要维护者,在个体品德塑造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与几位老朋友相聚时,大家总是要谈论起中国学生的生存问题。这个话题早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但至今未达成共识。我们中国人是最讲究群体意识的民族,人人都习惯于在一个或大或小的群体中,依靠着群体力量生存着。群体意识贯穿了我们的主流文化,也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性具有十分融洽的一面。个体一旦离开群体,就显得十分孱弱,甚至于举步维艰。1840年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3.
论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失范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伦理学角度对奥林匹克道德及其规范体系自身失范现象做了深入的研究.奥林匹克道德是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调控系统来维系和调整所有参与者的行为,然而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却存在着规范不明确和不自洽的失范现象,这必然会造成个体对规范理解上的迷惑和误差,导致个体对道德价值观、道德评价标准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困惑,最终造成道德失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略论教师人格影响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又叫个性,是个体有效地进行社会交往的惯常行为模式。教师人格则是教师个性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体现着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个体的独特价值,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感染、暗示、启迪和导向等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由于具有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等优点而为广大外语教学者广泛采用。但是,小组作为一个群体,其个体包含不同的变量,在活动过程中这些变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群体动力学研究的正是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整个群体及各个体所产生的能量。为了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运用群体动力学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群体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学风,即学习的风气。它是学校倡扬、并悉心培育而养成的一种学习氛围,是指师生在学习问题上表现出的思想态度、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学风的效用在于:学风的规定对学生学习具有规范作用。学风的凝练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指向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约束、规范作用;学风的要求对学生学习具有增效作用。学风的规范和要求是一种服务于学习的诉求,一种学习方式的优选,对学生学习具有增效作用;学风的践行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指引作用。学风的凝练不是为了装样子、搞形式,而是为了塑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它应该成为全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群体遵循的专门道德准则,对教师具有规范性,在维护教师情感与权威上具有重要意义.用涂尔干的道德三要素审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会更加体现出规范的强制性、教师个体的服务性以及各个成员的自律性.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模式有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两种。宏观模式是一种政府行为,实质在于政策的界定和实施;微观模式是针对学生群体和个体特征,以人为本,强调发展,培养能力,注重教育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并举,竞技体校就越办越活,路子就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如何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从知觉、个性、兴趣等方面探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规律的几个问题。同时,阐述了群体意识对个体思想行为的影响,为加强对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个体与群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生不能无群,独立抑或合群,是个体存在的普世性需要.许多人在个体独立与群体归属之间,面临着二元困境.从个体与群体视角来探讨其中缘由,为构建个体自由之人格,独立之精神,以及个体与群体的良性关系寻求理论解释和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11.
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个体按其个性特征结合在一起,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个体通过群体活动参加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成员。个体的一生,从生到死都是在不同的群体中度过的,他总是群体中的一员,他不仅从属于许多群体,而且在不同的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学校里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群体,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经历、认识、情趣等,大家一起学习,相互交往,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违规行为的根源在于个体,广泛性警示教育和防范管理措施难以从群体层面解决这一问题.驱动个体行为的认知和需求,基于认知平衡的考虑以及来自不同层面的个体需求,是违规行为发生的内在因素,因此,行为规范教育需强化规则意识,并以个体内在标准的建立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学生政治认同的生成是少数民族个体与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并促成个体对其产生认可的一个复杂过程。该文提出少数民族学生政治认同生成经由一个需要产生认同意识、认知推动认同发展、情感内化认同规范、意志调节认同矛盾、行为促进政治认同生成的过程,这也是其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的组织行为是决定图书馆效率的关键之一,通过对图书馆中个体、群体之组织行为的分析,利用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揭示其行为原因并提出图书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篮球运动员训练管理中的个体行为就是其在训练过程中个人的活动表现 ,决定着训练的质量。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 (R型因子分析 )和系统分析等方法通过对 1 995— 1 996年的全国男篮甲级队进行的调查研究 ,发现了我国甲级男子篮球运动员训练管理中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 2项 ,归纳为 7个因子。且不同群体对主要影响因素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造成行为的差异。针对这些情况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促进运动训练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与规范融合了个体行为、市场行为和国家行为对于生物安全的不同利益诉求及利益配置,法律规制的根本要素就在于协调个体、市场以及国家之间的行为互动及其目标设定。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分析判断国家及其政府对于现代生物技术、外来物种入侵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适当干预与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生物科技行为互动、生物产业行为互动为基础,在个体、市场、国家三者之间形成必要的法律规制互动,构建非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结构安排及规范调整。  相似文献   

17.
艺术院校由于专业学习的特殊性、社会交往的局限性、教育引导的片面性,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体现了与普通专业学生不同的特质,明显表现出许多非规范的行为方式和独特的习惯。笔者从思维特点、社会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造成这些特殊性的具体原因,从而提出对这一特殊群体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疏导,实现有效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特定范围、特殊群体中的精神传承品。同时,通过特定环境,校园文化对一届又一届校园人的精神渗透和熏陶,又形成这一群体共同的信念、追求,甚至共同的心理、行为模式。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高职学生的性格特征,而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这种文化与性格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对于学生心理、行为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生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一样,个体的综合素质也存在着好、中、差的区别,如何转化后进生,始终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后进生一般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的某几个方面不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他们或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为法纪观念淡薄,违纪现象多;地域观念严重,拉帮结派;道德水平低下,不守公共道德;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严重,组织纪律性差。或在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网络大军中的主力群体,目前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道德情感作为网络道德的核心成分,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因此,探讨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的内容构成、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对于预测其网络道德行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