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央红军长征并非是“仓促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34年5、6月临时中央就作出了转移的决定,一直到10月份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才被迫进行了长征。长征的决定并非是仓促作出的,也并非是“没有作必要的准备工作”和“无计划”的盲目行动,而是在长征前就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中央红军的长征是“仓促转移”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2.
早在1934年5、6月临时中央就作出了转移的决定,一直到10月份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才被迫进行了长征.长征的决定并非是仓促作出的,也并非是"没有作必要的准备工作"和"无计划"的盲目行动,而是在长征前就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中央红军的长征是"仓促转移"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3.
中央红军长征开端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作为长征开始的标志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前的红军突围转移是“西征”而不是长征,“西征”和长征无论是在战略方向、实际领导还是在其评价和结果上都根本不同。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长征胜利的起点。因此,黎平会议才是红军长征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苏区研究     
<正>主持人语: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苏区反"围剿"失败后作出的被动回应。长征作为一次战略大转移,中共中央在出发前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比如中央红军长征前,中央派出了红六军团前往江西、湖南、贵州等地探路,开始了红六军团突围西征。井冈山大学陈钢教授的《红六军团突围西征的历史定位》研究了红六军团西征所遭遇到的困难和从中体现出来的红军革命精神。红军长征由红一、二、四方面军组成。长期以来,学术界重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对其他红军长征研究不够。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董振平教授的《红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2002年12月第1版)第十册《飞夺泸定桥》一课,课文开头是这样的:“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教学之余,我思考这个句子,认为这种说法欠妥。现述陋见,以向同行请教。通过对本学期社会学科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的初步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红军夺取泸定桥这一事件发生在长征途中。上述说法,很容易误导学生认为红军长征是为了抗日,使学生对学过的历史知识产生混淆。从历史教科书中可以知道,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左”倾路线统治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是一次战略大转移。虽…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福建妇女在红军主力转移的准备阶段、长征途中、主力长征后的游击战阶段所作的伟大贡献,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7.
许多同志认为,中国现代史上曾经存在过“红四军团”,例如,张万明同志在《红军长征有没有第三方面军》一文中说:红四方面军“是在四军团的原编制下发展壮大扩编而成的”,又说:红四军团与其他主力红军一起,“都参加了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缺乏史实根据. 第一、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前,没有红四军团.1927年11月到1929年5月,我党先后  相似文献   

8.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八万多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的湘西进军,开始长征。关于这次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开始时间,国内出版的刊物、书籍说法不一,有10月10日之说,10月18日之说,10月18日及10月21日之说。由于参加长征的部队有一、三、五、八、九五个军团,还有三十四师及后方机关,又分别从江西雩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因此,出发的时间是不一致的。我认为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不能以哪一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关于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红四军撤离川陕苏区是其长征的开始,另一种观点认为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是长征的开始。本文认为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1935年3月后,红四方面军为了接应中央红军北上,撤离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再次进行长征。红四方面军长征存在着出发和再出发问题,这是与中央红军和其他红军长征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大“围剿”,被迫突围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机会主义者又惊慌失措,在大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使红军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两条路线,两种结果,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了全党、全军。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长征到达贵州省遵义,党中央召开了扩大的政治局会议,即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全党的  相似文献   

11.
答:过去,认为中央苏区的红军主力被迫转移后,当地的土地革命成果也就丢失光了.从现有资料所反映的闽西一带的情况来看,并非如此.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中央苏区留下党的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等同志率领一部分红军约三万人,留在赣西、闽西掩护红军主力突围转移.起初执行王明路线采用阵地战硬打硬拚.也遭受重大伤亡.后来,按陈毅同志的建议,分局委员分兵到各地坚持游击战,保卫了土地革命成果.当时,活跃在闽西一带的是红军独立第八团、第九团等有四千人,面对国民党的八、九个师共十  相似文献   

12.
“长征”的回忆北京市环卫教育中心郑宝乾今年是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在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一段往事。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故乡在地处科尔沁草原的内蒙古通辽市。我们出于对革命前辈、对红军万里长征的伟大创举无限敬仰的心情,准备沿着红军...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的七律诗《吊罗荣桓同志》发表后,许多同志在解释“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两句诗时,都把“战锦”释为战锦州,这一解释值得商榷。 长征,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对长征作了很高的评价,指出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并锻炼和保存了我们的党和红军。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长征是那么艰苦,那样困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又有那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     
2003年第4期课文背景知识· 在义教九年小学语文课中 ,讲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的文章可真不少 ,如《飞夺泸定桥》(第十册第15课)、《倔强的小红军》(第八册第16课)等。那么 ,你知道“长征”一词是怎么来的吗?“长征”一词的确切含义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的战略大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 ,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 ,长征两万五千里 ,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抗日根据地。但是把这次大转移统一称为“长征” ,却有一个历史“长征”一词的由来过程。1934年10月 ,中央…  相似文献   

15.
陈毅于1942年3月8日在《给罗生特同志的信》中谈起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写道:“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我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我们在敌人重兵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历史正是这样。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下了由项英任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继续领导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当时留在江西根据地的有红二十四师和一些独立团、营,加上政权机关人员和伤病员共约3万多人。在中央分局的领导下,一方面要同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清剿”作斗争,另一方面还要克服革命队伍内部“左”倾错误的影响,又要同叛徒作斗争,斗争异常艰苦复杂。  相似文献   

16.
略论长征的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来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在扩充兵源、筹集粮款、充实枪弹、调整军事部署、建立指挥机关等方面,确实作了一定的准备。但是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没有在指战员中进行应有的政治动员,在战略转变上犹豫不决,撤退过于仓促,因而这种准备是有缺点和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2002年第9期刊出了王培利先生撰写的《西康何时建省》一文(以下简称王文),阅后获益匪浅。王文认为,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结束前,西康并未建省,因此,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把西康标为一个省是不准确的。这个结论言之有理,笔者与王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也是一致的。但王文中的若干史实明显有谬误,也须指出,以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长征     
作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前有堵军、后有追兵的征途中,红军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足迹踏遍半个中国。长征是一个“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择。当时的“剿匪总司令”蒋介石指着军事地图说:“他们是在走向深渊,走向死亡。”他确信,红军是“石达开第二”,将重  相似文献   

19.
1993年9月28日《文化时报》发表吸兴旺“六盘山红军命案”的文章。本文认为,所谓在环县耿湾发生的“六盘山红军命案”是根本不存在的。一、史文中提到的许多问题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在陇东的长征经历史实不符。二、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应证,没有环县耿湾死过三百红军之说。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变,即从“保卫中央苏区”转向全面开展游击战争。人们一般把一九三五年的“二月突围”作为这个战略转变完成的标志。但我觉得中央革命根据地战略转变的最后完成的标志是一九三五年四月的长岭会议,中间又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现将这个意见冒昧地提出,以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