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当前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浅析罗尔斯顿关于生态伦理的价值论述。在分析并指出传统伦理观和事实与价值二分的片面化的基础上,阐述了罗尔斯顿两种阻碍生命伦理的思想即传统伦理观的思想观念和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生态文明及"美丽中国"建设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体育融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作为文化基因,顺应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体育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念指导,研究以美丽中国建设为落脚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建设美丽中国实践路径,最终构建体育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政治生态伦理是生态伦理学的一种实践方式,它涉及到政治、生态、道德三个方面,是把政治学、生态学和伦理学结合起来的理论形态。随着时代的进步,政治生态伦理在不断创新,20世纪的生态社会主义就是其典型代表,政治生态伦理的价值也一直在创新,其现代价值就是生态政治文明这一新的文明范式的提出。科学地揭示政治生态伦理的思想传统、发展形式和现代价值,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作为服务人的艺术、行动取向的科学,是非常注重工作伦理与价值理念的.值得注意和深思的是,运用西方伦理价值指导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引发了种种伦理困境和冲突,这根源于传统文化长期浸润的民族气质、特殊国情等重要因素.发端于西方基督教伦理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已经不能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实际难题,而如何让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落地生根、总结本土经验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中国经验与中国语境,提出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应该关注传统文化气质、现实国情、专业实践发展及全球化发展等,掌握专业社工的话语权,以本土为基本,对西方社会工作伦理进行调整与改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创新探索和现实转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此理论为逻辑主线,深入探究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状,其主要面临着以下困境: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导致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失衡;城乡、区域、贫富引发社会民生和阶级阶层问题交织叠加;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导致共生发展遭遇瓶颈;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致使转化衔接不稳等.为此,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以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指导下逐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面对汹涌澎湃的大众文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转型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又能与大众传媒为代表的多元文化逐渐走向共生和再造。这一场深刻的转型促使少数民族体育在当前文化产业化实践中去谋求新的价值定位,让民族文化重新回归社会生活,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弘扬,以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重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发挥产业融合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经历了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如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使得将伦理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道德思考成为必要。所以人们应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确立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理念,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注重道德实践,推行生态伦理,从而走向深层环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祉,关乎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表现在生态优先、和谐共生以及永续发展.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产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实现.在农耕时代,人与自然是基本平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失衡巨大;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也对自然造成严重伤害.新时代下,防治生态文明价值诉求失衡,应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理念出发,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建社会和谐,构建新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生态文明提供政治及制度保障,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经济发展必须服从于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生态经济伦理从这一要求出发,在处理人的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经济理性与价值理性、人的主体性与自然的主体性以及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与整体思维方式等关系上超越了传统经济伦理,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持续、和谐的发展。因而,从整体上把握生态经济伦理的超越性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梳理评介了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关于文化现代化研究的五种学理性资源或五种路径:从学科定位或者学科建设方面出发;围绕“文化自觉”展开;从价值或伦理视角契入;“文化认同”视角;寻求新的文化研究模式或方法论。提出现代性与民族文化认同注定成为文化现代化问题回避不了且必须深刻照面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基本命题。文化现代化正是由一系列实践性问题和前瞻性问题所架构并不断创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所谓的“城市病”——生态失衡。“城市病”不仅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而且长此下去,也必将使经济的长远发展付出惨痛代价。本文在对当前西部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快西部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认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人文生态环境复杂是西部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两大难题,而这两大难题的解决必须经过综合治理才可能奏效。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在体育领域深刻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重要任务和本质要求。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主体动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新形态,主要包括: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塑造身心相统一的个体新形态、构造14亿人口共建共享的社会新形态、打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文化新形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新形态、创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体育篇章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体育通过自身发展及其外溢效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独特贡献。通过政策分析、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并深入阐释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理念演进、发展模式、价值功能及实现路径。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历经“体育救国” 初始萌芽、“体育兴国”积极探索、“体育报国”持续拓展、“体育强国”创新突破等4个阶段;发展模式亦呈现从“单核心”到“双核心”,再到“多核心网络融合”演进特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5大领域发挥独特功能;在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5大特色上呈现重要价值。基于此,从增强制度生命力、 彰显大众亲和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夯实经济贡献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扩大世界影响力等6个方面,提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推进举措。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对“自由人联合体”中人的存在状态的生动描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价值旨归。“现实的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人的全面发展应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共同体中实现。但受资本裹挟的西方现代化的模式下,人的主体特征消弭,精神提升缓慢,生存空间恶化,整体发展破灭。中国式现代化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奠定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中激活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酵素,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创设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场域,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构建人的全面发展的交往关系,在现实性和理想性的交汇中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自然生态的恶化与人类的认知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伦理观念、社会理想密切相关,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人和自然相处的方式。以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宫泽贤治作品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其"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在生态自然观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一个人类和非人类和谐共处的生态群体。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强国"建设视野下,宗教的文化特质应当得到更多的价值阐扬,优秀宗教文化在当前文化建设中具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宗教价值观,这就是爱国爱教的政治价值、扬善祛恶的伦理价值、自由平等的社会价值和多元和谐的文化价值。新时期优秀的宗教文化价值通过对市场伦理的文化调节、对社会秩序的文化调控、对生态文明的文化促进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文化推动,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我国运动员职业伦理的缺失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运动员职业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职业伦理规范总和的运动员职业伦理,为运动员"依法、高效、公平、公开、公正"进行体育比赛提供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在体育体制改革、文化冲突、矛盾突显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竞赛生态环境下,运动员职业伦理面临伦理价值沦丧、界定模糊、伪适应症等缺失问题,应从"职业化"、"法制化"、"道德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等层面提出运动员职业伦理的建构方略。  相似文献   

20.
浅析儒家文化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章对民族性格、价值标准、伦理观念、教育观念进行浅析,以改善体育运动健康发展之文化背景,促进体育运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