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宁 《钓鱼》2004,(22)
碳脚漂: 鱼漂的漂脚材质采用碳素纤维材料制成,它具有较强的挺硬度和自重轻、不吸水的特点,使鱼漂的整体浮力不受影响,漂脚弹性好,使鱼漂入水翻身时干净利落。根据鱼漂用途的不同,它被分为细碳脚和粗碳脚两种。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4,(2):28-28
记者的第二个问题是:顾名思义,战斗型鱼漂是专用于比赛的,在市售鱼漂的造型、漂脚和漂尖不断翻新的时候。它对大众钓鱼有什么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这种漂(见图1)灵敏度较高,视标较大,是一种适合老年钓友需要的鱼漂,它可以自行制作。 它由一个大球、两个小球和一根漂杆、一个漂脚四部分组成。两个小球为橄榄形,直径0.6厘米左右。大球为圆形,直径1.5厘米左右。漂杆为极细的竹签,直径不超过0.2厘米,长10~12厘米。漂脚为软线和插签,与一般鱼漂的漂脚无异。  相似文献   

4.
范宁 《钓鱼》2004,(21):41-41
漂身造型像梭子一样呈两头细尖中间圆粗的长身鱼漂。此类鱼漂漂尖、漂脚长度适中,比较适合在正常鱼情条件下钓底层鱼。  相似文献   

5.
范宁 《钓鱼》2004,(19):37-37
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鱼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细的高质量产品。另外,在目检时还需注意检查鱼漂漂尖色目环是否清晰,间距是否过大或过小。因为,鱼漂的漂尖部分是我们直接观察鱼讯的主要参照物,  相似文献   

6.
范宁 《钓鱼》2005,(16):19-19
一、外观检查 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鱼漂不是支做工精细的高品质产品。另外,在目检时还需注意检查鱼漂漂尖色目环是否清晰,间距是否过大或过小。  相似文献   

7.
范宁 《钓鱼》2012,(6):14-15
浮漂的常用漂型 梭形漂:漂身造型像梭子一样呈两头细尖中间圆粗的长身鱼漂。此类鱼漂漂尖、漂脚长度适中,比较适合在正常鱼情条件下钓底层鱼。  相似文献   

8.
范宁 《钓鱼》2004,(19)
一、外观检查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鱼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细的高质量产品。另外,在  相似文献   

9.
符荣财 《钓鱼》2004,(23):16-16
悬坠钓给人们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调漂方法,它的先进性在多年的实钓中一直被钓友们认可,就连一些老钓手,至今仍抱住调四钓二的公式不放,经近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要正确科学选用鱼漂,灵活调整鱼漂,正确对待调四钓二,切勿死搬硬套。现在市场上的鱼漂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漂尖、漂尾、漂身的粗细、大小、长短均不同。如何科学选用鱼漂,灵活调整钓组,我建议从以下几点去做。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04,(18):38-38
鱼漂胶管:用它可以固定小型棒鱼漂、子线鱼漂,插上固定棒,也可作为中通型鱼漂的插销使用。鱼漂的脚为“晃荡型“的浮漂胶管套不进去,必须用专用的鱼漂胶管。它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用途。但最好使用比较明显的颜色制成的鱼漂胶管。小、中(S、M)规格的用于小型“晃荡型”的脚,“L”的用于“大”和“特大”的固定棒。  相似文献   

11.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6):14-15
鱼漂的调整:调漂有很多种方法,空钩调漂、带饵调漂、无钩调漂等等,不管你采用那一种调漂方法,使用何种类型的鱼漂,目的只有一个,调整出它的灵敏状态,并且能够表达出准确稳定的鱼讯。在这里我们介绍两种较为常见的调漂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华歆 《钓鱼》2004,(3):60-60
鱼漂的个性化设计是因为有了个性化钓鱼的群体。例如,爱钓小鱼的人关注鱼漂,规格不超过3号,内容不外乎灵敏、归零点、竹脚、碳脚、软尾、硬尾,但大众钓鱼不管这些。鱼不咬钩,再好的鱼漂也是白搭!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4,(5):26-26
我不敢说有什么经验.在力学教授质疑调4钓2.制作鱼漂的专业人士破解鱼漂和各种光盘反复演示鱼漂的工作原理之后.再来说鱼漂就没有必要了。然而.我注意到许多人和我刚接触鱼漂时一样,把调漂视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其实调漂能解决的只是钓慢鱼中出现的问题,用于钓快鱼就是事倍功半了。  相似文献   

14.
狐影 《钓鱼》2004,(24)
悬坠钓(台钓),因所使用的钓组灵敏、上鱼迅速而受到很多钓友的喜爱,围绕着漂、坠、钩三大专题而完成的文章举不胜举,光是各路名家高手对调漂技术的研讨文章就足以让我们初学者眼花缭乱的了。在下试从物理学角度来做个另类一点的分析,其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妥当之处,希望各位钓友能给予指出,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对处于懵懂状态的初学者有所启示。认知鱼漂的基本要素当今的钓鱼鱼漂可谓琳琅满目,光是以不同形状的漂尾、漂身、漂脚三段组合就可以演化出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漂种,让人有无从选择之感。然而万变不离其中,一支鱼漂表现出来的漂相最终取…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05,(4):26-26
鱼漂的造型都是上圆下尖,表面光滑的流线型,取其在水中运动时阻力最小的特点。如果鱼漂的工作状态是漂身露出水面,或者浮着漂着躺倒在水面上,取何种造型与它运动中受到的阻力无关,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重视它了。然而,近几年来鱼漂造型有了新的变化,俗称“小瓜仔”和在涡流理论指导下的葫芦形鱼漂就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16.
鱼漂的造型都是上圆下尖,表面光滑的流线型,取其在水中运动时阻力最小的特点。如果鱼漂的工作状态是漂身露出水面,或者浮着漂着躺倒在水面上,取何种造型与它运动中受到的阻力无关,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重视它了。然而,近几年来鱼漂造型有了新的变化,俗称“小瓜仔”和在涡流理论指导下的葫芦形鱼漂就是其代表。破解特异形浮标“小瓜仔”的亮相是在2002年4月举行的“泛宇杯”钓鱼大奖赛上,由刘树森操刀。当人们第一次看到这种漂身长70毫米,肩宽8.5毫米,按3:7分配漂身高度的短身鱼漂时,惊异之中难免会对它的稳定性产生疑惑。在此之前,凡是漂身…  相似文献   

17.
悬坠钓给人们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调漂方法,它的先进性在多年的实钓中一直被钓友们认可,就连一些老钓手,至今仍抱住调四钓二的公式不放,经近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要正确科学选用鱼漂,灵活调整鱼漂,正确对待调四钓二,切勿死搬硬套。现在市场上的鱼漂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漂尖、漂尾、漂身的粗细、大小、长短均不同。如何科学选用鱼漂,灵活调整钓组,我建议从以下几点去做。  相似文献   

18.
范宁 《钓鱼》2004,(18):35-35
悬坠钓法的专用鱼漂 漂身:一支鱼漂的主体部分,是鱼漂产生浮力的主要部分。根据钓手不同的垂钓要求,漂身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如球型、橄榄型、梭型、水滴型、流线型等。  相似文献   

19.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7):24-25
钓鲫鱼漂的选用:鱼漂作为钓组中的灵魂,是垂钓者感知鱼讯最直观的工具。作为一名初学钓鱼的朋友,至少得备有两支以上的鱼漂。因为不同的鱼漂其造型的差异表示着使用功能的不同,漂号的区分,表示着其浮力的大小。这些多样性的设计,正是为了应对不同垂钓环境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鱼情。那么,在实际的垂钓中应该用哪一支鱼漂呢?选择鱼漂的主要依据就是鱼情、水情和天气。  相似文献   

20.
用气门心装鱼漂是广大渔友惯用的方法,它经济实惠。但调整好的漂,在提拽过几次后,往往发生上下位移,还需重新调整鱼漂。这影响了钓鱼速度,并使垂钓者感到不便。一位渔友向我介绍了一个气门心装漂的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今介绍给钓鱼爱好者。取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