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人曹     
  相似文献   

2.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有很多文质兼美但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就采用找精彩片段、赏读美点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根据学情,通常采用如下步骤:1.根据问题需要,锁定目标片段;2.快速自读(默读、出声散读均可),找出关键词句,初步体会内涵;3.针对重点词句所蕴涵的情感,采用恰当的语速、语调、语气以及重音反复朗读,品味词句,加深理解与体会,感悟语言之美、思想之美。在讲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课《走  相似文献   

3.
公社建有茶场迄今三载,近日一批省城知青来此落户,诗画琴棋各有高手,日夜热闹。场内有本地少年李某,观得目瞪口呆,摩拳擦掌,不时生一无端傻笑。自告奋勇与知青摔跤,对手欲略施小技,一展新疆式背包之雄威,伸手揪其裤带。岂料李某土布纱头裤上仅溜溜裤绳,并无带环。顷刻间绳吊裤散,露出一块白肉光辉触目。李某不知此等异招异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不是科学研究,它更多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审美欣赏。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将阅读的这一过程命名为“赏读”。我认为“赏读”的提法更富于学科特色,更赋有人文关怀。一、阅读成为一次发现的旅程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时代的良心。翻开课本,不少选文不仅语言美,而且形象鲜活,情感丰富,常常包蕴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样的观念:语文阅读不是生活中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的;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阅读过程便成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  相似文献   

5.
诗人逸事柳宗元(773-819)是唐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大书法家柳公权(778- 865)因任河东郡公,亦被称为柳河东。二人都擅长诗文,书法也称绝一时,但其命运不同。柳宗元屡遭黜罚谪降,柳公权官至太子太师, 二人并无往来。元和十一年(816 年),岭南节度使要筹建一方大鉴禅师碑以纪念禅宗南派创始人惠能和尚,特意请柳宗元撰文,柳公权挥毫,两个“柳河东”联手,遂成名碑,并传为佳话。其碑当年就立于广东韶关曹溪,北宋苏东坡称此碑“妙绝古今”,可惜后来失落,仅有拓本传世。  相似文献   

6.
一棵梧桐树的阴影下,蹲着一个黑瘦的中年汉子。他上穿一件皱巴巴的白衬衫,下穿一条脏兮兮的黑裤子,脚上一双“踢死牛”布鞋,没穿袜子。他不断地取下脖子上的短毛巾揩额上、颊上大颗大颗的汗珠。他的脚旁放着一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塑料袋里装着一些衣服,几包方便面,还有许多鲜黄的杏子。  相似文献   

7.
时文赏读     
朋友一次练书法时,用行书匆匆草草地写了四个字:向死而生。我有些惊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朋友笑了,他说:“向死而生,与其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不如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我仍无法领会,直到我看了——  相似文献   

8.
赏读卢浮宫     
巴黎卢浮宫,面积近2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小国梵蒂冈。 卢浮宫初建于800年前,那时还只是一个军事要塞,14世纪时被用作王宫。后来几经改建、扩建,到18世纪末,才改为国家博物馆。 它的藏物的丰富和博大,不愧为世界博物馆之最。它拥有许多最  相似文献   

9.
名句赏读     
《左传》简介:《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太史左丘明为解释《春秋》所撰.记事起于公元前722年,终于公元前464年,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0.
精品赏读     
《小学生》2008,(5):38-40
主持人:土豆哥哥他是你的阅读指南,能带给你不同凡响的阅读体验!他是你的语文老师,能让你轻轻松松完成阅读练习!  相似文献   

11.
八号风球猛烈地袭击着香港这个小岛。天色很暗 ,这一带木屋区在狂风暴雨之下 ,飘摇欲坠。这一天不用上课 ,朱明生老师的小屋亮起了灯。他正在全神贯注地伏案批改作业。可是风声、雨声、锌片屋顶的稀里哗啦声 ,声声入耳 ;孩子吵闹声、电视广播声、音乐声 ,也声声烦人。设在阁楼的这间小书房 ,小得只能放一张写字台 ,坐一个人。他隐隐约约觉得屋子在摇 ,他分明看到屋顶震摇得快被掀开了。再看看玻璃窗外 ,湍急的雨水迅猛地从山上冲下来 ,那土坡正在蠕动 ,快要崩塌了……他轻轻叹一口气 :“不会那么坏吧 ,不要担心。”他这样安慰自己 ,继续批改…  相似文献   

12.
父亲提出要我出远门闯荡闯荡 ,窝在家里不是个办法。何况 ,我挨近 1 8岁了。父亲的说法是你已经吃成人的饭了。可是 ,长了这么大 ,我还没离开过村子。母亲一会儿想起带上这 ,一会儿想起拿上那 ,她的念头又转化为物品堆积起来 ,好像什么都要紧。我看着塞得鼓鼓囊囊的两个包裹。我说背着它们 ,我还咋走 ?父亲一个劲地吸烟 ,像是陷入了困境 ,终于 ,他发话了 ,说 :带着那么沉的包裹 ,还能走多远 ?父亲端详着我的装束 ,他说 ,换换装 ,不要那么寒伧。我换了一套父亲认可的服装 ,好像脱了胎。母亲一直送我到村边 ,还一再关照“路上小心” ,“注意冷…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走过了由解放前的背读到建国后的讲读,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导读、研读这一发展历程。虽说这几种阅读教学方式有它们各自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总的说来,背读漠视人性,枯燥无味;讲读精彩了老师,灌输味太浓;导读虽然表面上重视了读,但学生的读常常是为了配合老师的教,亦步亦趋,缺少灵动;研读学究气太重,让人望而生畏。众所周知,语文阅读不是科学  相似文献   

14.
《秋雨》是张爱玲少数几篇纯粹写景的散文之一。读惯了太多她对时代生活评议的作品,再读此文,反觉眼前豁亮,就像是久置都市的人不经意地嗅到沁人的野山花儿香,那感觉是甘醇的。  相似文献   

15.
16.
阅读导航刘燕敏——一个近年来在知名报刊上常见到的名字,带着她那极为简约淡泊的文风,走近了我们。她的作品很有特色,简洁精练的故事,精妙、充满智慧的议论,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中顿悟人生。刘燕敏作品中的议论十分精彩,尤其  相似文献   

17.
这篇文章从题目来看是一篇咏物散文,写的是一年冬天上海西郊一所医院的院子里一枝腊梅盛开了,给住院病人带来了莫大的喜悦。作者恰好是住院病人中的一员,记录了围绕腊梅发生的动人故事。咏腊梅是这篇文章中的明线,其实文章中还巧妙地穿插了一条暗线,那就是赞美护士的美好的心灵。腊梅的美和护士的心灵美交相辉映,构成了这篇文章的情思内核。作者对明线采用详写,用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腊梅树的枝干形状、花朵乃至每一片花瓣的色彩、质地、在不同光线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姿态及其沁人肺腑的清香。这株腊梅成为全院病人关注的焦点,为沉闷的住院生…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游记体散文,作者巧妙地沿用了议论文的某些表现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第一段开篇便是立论。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而作者却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一不同凡响的立论,很能吊起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追下去求索答案。接下去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对此,是人们认识事物、说明事物的重要方法。事物之间的相异点,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鉴别清楚。作者选择了几个比较项目:从时间上看,长城修建要比都江堰晚数十年;从规模上看,都江堰看起来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  相似文献   

19.
<正>作家简介: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等。1923年8月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相似文献   

20.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练含蓄的语言与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古诗中还蕴涵了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下面我们就来读几首古诗,解读诗中的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