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树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  相似文献   

2.
3.
那孩子,那树     
致一生都被我们伤害并默默奉献着的、最伟大的人——父母,请珍惜每一刻还未失去的时光。——题记孩子,是住在五楼的孩子;树,是扎根在楼下泥巴地里的一棵树。孩子小时候,每天都会打开窗户看着树,树也同样默默仰望着孩子。瞧那纯洁的眼神,瞧那稚气的脸庞!它抖了抖叶子上的灰尘,低头看看自己久经风霜的身体,无言地叹了口气。冬过了些日子,孩子大了些。孩子望着树高大却单薄的身子,又看了看地上的残雪,张嘴好像想说点什么,但始终没说出什么,而是捡了些早已干枯  相似文献   

4.
那树,那楼     
[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常见这样的人:自己有了成绩,有了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挖苦嫉妒,很少真正从心底里为别人喝彩。其实,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请以“为别人喝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5.
那树·那人     
李虓 《小读者》2011,(3):25-26
在我上学的途中,有近十家木料加工厂。 许多个清晨,那种刺耳的电锯声总会迫使我从美梦中惊醒过来,让我在不经意间就忆起一些曾经我所熟悉的树来。好几次,当我看到工人们拉出一车车湿漉漉的木料到路两旁晾晒时,我就对同伴们说:你们看,那里不也是一家“屠宰场”吗9  相似文献   

6.
啊,那树!     
校园南面的院墙外面.是一排高大的红砖红瓦的房子,早先是极阔绰的所在,现在破落潦倒了,终日院门紧锁。  相似文献   

7.
李苹 《现代语文》2011,(6):64-65
《那树》是台湾作家王鼎均的一篇散文。它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那树》是一篇略有难度的文章。不是理解有难度,而是难在意趣太多,可以探究的地方太多,反而导致教师教学时无所适从,好像什么都应该讲,又觉得好像什么都没有讲透。这是许多教师教过此文后的感受。其实,每一篇经典都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捡其珍宝之一,便有不菲价值。《那树》的教学也是如此。不及其余,才能深入一点。看看仙桃市的张老师是如何修剪“那树”的繁花茂叶的。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PPT课件,配有抒情音乐.) 师: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着的最顽强的生命是树.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越来越多的大树倒在人类的刀斧和电锯之下……台湾作家王鼎钧的笔下就有那么一棵树,它的绿叶中又留下了怎样的乐与悲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树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PPT课件,配有抒情音乐。) 师: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着的最顽强的生命是树。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越来越多的大树倒在人类的刀斧和电锯之下……台湾作家王鼎钧的笔下就有那么一棵树.它的绿叶中又留下了怎样的乐与悲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树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了解那树的品质、特点及其不幸命运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品质及其不幸命运。2、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九年级课文《那树》写了一棵老树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存,最后被砍伐的故事,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现代工业文明在畸形发展中所付出的惨重代价。一、树的"生"与"死"的对比"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了。当那条路还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文章中的描写表现了树的古老、坚韧、稳固,富有生命力。这棵树是这里的真正的土著居民,是这里历史的见证者,它在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挺立不倒,  相似文献   

13.
王鼎钧是一名台湾作家,他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性的弱点,讽刺和揭露现实的种种流弊,以表达深切的忧思。人选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的《那树》,无疑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写了一棵老树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存,但最后还是被砍伐的故事,形象地表现了现代工业文明在畸形发展中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即自然环境乃至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等所遭受到的冲击和毁灭性的破坏。文章引人深思。促人猛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那树》为例,明确设计思路和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过程,并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5.
这里记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来,这个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这个山村里发生的故事也许只是某种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吧!——题记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家在扬州,从小我就生活在这里;是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养育了我。回首匆匆而过的十几个春秋,许多美好的回忆已随着渐渐逝去的岁月日渐远去,但我的心底总有那么一丝娇嫩的绿,令人浮想联翩的盎然,触动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想】 《那树》一文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想]《那树》一文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台湾作家王鼎钧先生的散文名作《那树》的主旨,曾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如“环保意识”、“生命意识”、“亲情意识”、“文化意识”等等。最有代表性的当是“环保意识”说,因为人教版教材对“那树”这一形象寓含的主要价值有一个指导性的定位——“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车轮的辗压下,它倒下了……这一切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写的一篇文质兼美、意蕴含蓄而深刻的散文.这篇散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