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勉县,即汉代的沔阳县,因其位于沔水(即汉水)之北,故名“沔阳”。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其出屯汉中,即实驻沔阳。其死后,“遗命葬汉中定军山”。由今勉县渡汉水,南行十里,即到定军山西北脚下的诸葛亮墓地,人称“武侯墓”。勉县武侯祠为全国奉祀诸葛亮最早建修的专祠,较四川成都武侯祠早建约五十年。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裴松之“注  相似文献   

2.
说到三国,每个人都会提到他的名字——诸葛亮。坐落在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便是为了纪念这位蜀汉丞相修建的。武侯祠所在的大街,也因为这座宗祠而被命名为武侯祠大街。现如今,这座承载着千年古蜀文明的武侯祠,已经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在它的对面,有一条小巷,小巷里每天都充满了快乐。小巷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卧龙巷。  相似文献   

3.
最近再次翻开《三国演义》,些爱不释手。许多熟悉的细节让想联翩。“蜀汉阿斗扶不起”对于这家耳熟能详的说法我深有感触。也是,刘备为刘禅打下一片大河,论武功,有五虎将关羽、张云、马超、黄忠;论谋略,有“诸葛孔明等。刘备本以为可以江固,结果却一手毁在这“不肖子禅之手。  相似文献   

4.
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公元207年,势单力弱的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就为他提出了预见三分鼎立而后统一全国的《隆中对》。以后十余年间,诸葛亮以其才智,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跨有荆益,建立蜀汉,并认真治理。从222年刘备夷陵战败,白帝讬孤,刘禅继位起,直到234年,诸葛亮“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对于诸葛亮的治蜀业绩,《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说:  相似文献   

5.
陈寿笔下的刘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三国志》所描述是有关刘备最早最详尽的史料。陈寿对刘备特为春顾与欣赏 ,在刘备身上表现了以蜀汉为正统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6.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后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请丞相诸葛亮来白帝城托孤。他对诸葛亮说:“如果阿斗(刘禅)能行,请您辅助他;如他不成才,请丞相自己主张。”诸葛亮涕泪满面地回答:“臣一定竭尽忠贞,辅佐幼主,直到生命的最后。”后来,刘禅即位,历史上称为后主。诸葛丞相统  相似文献   

7.
费祎和董允     
到过成都武侯祠的小朋友,都还记得刘备殿前两侧的文武廊吧?那里立着20位三国时候蜀国名臣的塑像,有文有武,显示出蜀国人才济济。其中一位名叫费(?)(yi),一位名叫董允,这两个人在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不信,你去看一下  相似文献   

8.
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公元207年,势单力弱的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就为他提出了预见三分鼎立而后统一全国的《隆中对》。以后十余年间,诸葛亮以其才智,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跨有荆益,建立蜀汉,并认真治理。从222年刘备夷陵战败,白帝讬孤,刘禅继位起,直到234年,诸葛亮“鞠躬尽瘁”,病死五丈  相似文献   

9.
晋南黄河边的天兴村,相传为诸葛亮的出生地,所以自古有座武侯祠,当地人又称为诸葛亮庙或天兴庙,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都不亚于成都武侯祠。天兴武侯祠的献殿南面,有并立的两座戏台,戏台的建筑、砖刻、木雕、壁画、对联等,均极有价值。这里谈谈堪称今古奇联的戏台联。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作者按照尊刘抑曹思想塑造人物,蜀汉集团人物着笔最多,最精彩,但蜀汉集团几个主要人物都有明显缺点:关羽骄傲,张飞莽撞,刘备虚伪,只有诸葛亮和赵云例外。常山赵子龙是个仪表堂堂、深明大义、智勇双全、侠肝义胆的完美英雄。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但作者着力刻划的,却是诸葛亮。诸葛亮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位足智多谋、忠诚的贤明丞相、卓越的军师。他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亲理细事,汗流终日”,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托孤之时,本有“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之嘱,然而诸葛亮始终对蜀汉忠贞不二,直到临终前,还冒着料峭的寒风巡视军营,妥善安排后事。这些虽然打着封建正统观念和“报知遇之恩”的“义”的思想印记,但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确实感人至深。对比起来,其他人物则要稍逊一筹了。如周瑜、曹操、司马懿等人,虽也是胸怀文韬武略的一代风流,但他们的韬略却往往尽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并且他  相似文献   

12.
赤壁战后,刘备占领了原东汉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江夏、武陵等郡,并从孙权那里“借”得南郡,荆州首府襄阳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移治公安,故称“刘备荆州”(以下仍称“荆州”),以与原荆州有别。荆州的占有,打通了进军巴蜀的道路,不久刘备便攻占了益州,基本上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跨有荆、益”,与孙、曹三分天下.鼎足而峙的战略设想,呈现出从荆、益兴师中原,消灭曹氏,一统天下,完全实现《隆中对》战略设想的可能。然而,事隔不久,荆州却被孙权夺走,刘备仅存益州一隅之地。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吴“彝陵之战”,蜀军几尽覆没,刘备既无力再夺荆州,又无力与曹氏争夺天下,“复兴汉室”了。为此,古今许多学者在叹惜之余,作了种种评说:或  相似文献   

13.
公元 2 2 6年 ,魏文帝曹丕病死 ,子曹睿即位为明帝。消息传到成都 ,诸葛亮认为北伐时机到来了 ,决定北伐 ,《出师表》是其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 ,这年为公元 2 2 7年。因为数年后他又上一表 ,为区别起见 ,称为前、后《出师表》。自古以来读者莫不感叹诸葛亮在其中表达出来的誓死伐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忠精神。古人云 :读《出师表》而不泣者 ,非人也。然而 ,众人却不知这前后《出师表》实乃诸葛亮心病的流露 !(刘备白帝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 ,刘禅要是“不才” ,你可以“自为成都之主”。这话与其说是对诸葛亮的信任 ,不如说是…  相似文献   

14.
论蜀汉政权出现的特征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末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本是其中较为弱小的一支.但在20多年的战争兼并中,诸葛亮、法正等一批时代精英纷纷投奔刘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军事集团.刘备与诸葛亮默契结合成为该政治军事集团的领袖共同体.刘备集团从而扭转了以往东奔西逃的流亡走势,最终于221年建立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汉政权.刘备重用诸葛亮,其方式和程度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军阀对大臣的重用.诸葛亮弥补了刘备自身的政治军事才能的不足,两人互为表里,一起扮演着蜀汉政权中君主的角色,形成了中国古代君主集权中权力运行的一种特别的构成方式.尽管蜀汉政权建立不久刘备病故,但蜀汉政权仍正常运作.此外,汉末战乱中,或者是最早追随刘备镇压黄巾军起家的军阀,或者是不愿意依附其他军阀的汉末官僚士大夫,或者是前益州刺史刘焉、刘璋的部下,在投靠刘备一起建立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政治角色的转变,成为蜀汉政权中不同身份的统治者.蜀汉政权以其独特的统治方式顽强地在魏吴大国夹缝中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在《三国演义》里,作者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被称为“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的传奇人物——诸葛亮。小说对诸葛亮一生的描写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前二十七年的静心学艺和后二十七年的建功立业。后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辅助刘备从无立锥之地到建立蜀汉政权;第二阶段是从刘备托孤到六出祁山,辅助后主兴复汉室.尽管诸葛亮在辅助后主期间六次北伐均遭失败,兴复汉室的理想化为泡影,蜀汉政权也在  相似文献   

16.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人教版)“三国鼎立”一课中,有一幅“成都武侯祠”图.图中隐隐约约有一副对联,看不甚清楚,教材和教参都未作说明,这里作一番简单的介绍。这副对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脍炙人口的武侯祠联作于近代,作者是白  相似文献   

17.
刘备、孙权、曹操三人厌倦了常年征战的生活,于是他们签定了“三年不战”的协议。可是过了一年,刘备觉得没有战争的生活真是无聊,可又怕毁坏协议被天下人耻笑,这可怎么办呢?诸葛亮看刘备整天愁眉不展,就向刘备建议:“主公,您何不建座游乐场来玩玩呢?”刘备一听大悦,说:“军师,这个主意真不错!既然是你的建议,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吧。”“可是,修筑费……”“你才智过人,本王信得过你,这点小事,还能难倒你吗?哈!哈!……”说着打着哈欠,背着手回房睡大觉去了。诸葛亮十分懊恼,在回去的路上自言自语:“本以为能有奖赏,现在可好,还要我出钱去…  相似文献   

18.
等你来挑战     
《科学启蒙》2015,(Z1):79
1.补全数字7 2 9 11 20()2.寻找汉字规律3.三国演义县太爷正翻看《三国演义》,厨师进来对他说:“老爷,不瞒您说,《三国演义》是我天天必读之书。就拿今天来说吧,我炒菜缺了四样作料,全在这书里面,所以我来看看!”县太爷听了半信半疑,他只知道《三国演义》里写的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还没听说过写有做菜用的作料呢。厨师说:“当然有,老爷您听着——刘备求计问孔明,徐庶无事进曹营,赵  相似文献   

19.
《隆中对》使刘备绝处逢生,找到了自己发展势力的道路,也奠定了诸葛亮的政治家的地位。历来对《隆中对》的分析较少注意诸葛亮为刘备指出的北上攻曹的战略。由于刘备没有按照诸葛亮的规划攻曹,结果造成蜀汉局促于蜀地,从而丧失了北上发展的机会。这充分说明了诸葛亮的远见和卓识。  相似文献   

20.
苑鑫  谭淑敏 《天中学刊》2023,(1):133-141
经略南中既是刘备三分天下的既定策略,也是蜀汉建构自身正统性并与曹魏争夺天下的核心要义。据蜀之初,刘备即积极筹划经略南中,但碍于内外交困,蜀汉仅能在南中维持薄弱统治。诸葛亮南征后,蜀汉得以深入南中腹地,依托庲降都督和郡县治理体系对南中地区施行有效经略,使人丁、财赋等各类战略物资不断输往成都。南中经略为三足鼎立形势下的蜀汉政权存续提供了重要保障,并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西南地区开发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