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雾凇》是苏教版第七册23课的文章。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吉林雾凇美景、形成过程和人们对他的赞叹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语言明快、优美。通常人们会将本文作为描写雾凇美景的文章组织教学,于是教学中很多教师带领学生欣赏雾凇之美,诵读或复述雾凇形成过程,安排学生动笔描写雾凇姿态,繁华落尽,课堂学生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第29课。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异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作者从描写十里长堤上的雾凇奇景起笔,接着引出了雾凇的形成原因和过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整体功效探讨记叙文描写,作者提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学生的细节描写功底:1.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性格,尤其是内心深处的品性;2.细节描写,要生活化,有创新;3.细节描写要反映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描写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选文突出了爱国主义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这是教材选编本课意图之一。  相似文献   

5.
沈权 《教师》2014,(9):101-101
《雾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描写和介绍自然景观的文质兼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6.
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使他们喜欢朗读呢? 一、巧妙地设境 1.媒体促读法.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能唤起同学们的乐趣,配乐朗读、给动态的画面配音、听电脑里的卡通人物点评朗读效果,这些是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如在教学《雾凇》一课时,我用课件映示了一组雾凇图.学生一看到如此洁白晶莹、千姿百态的雾凇,情不自禁"哇哇"地叫出声来.我顺势问道:"严冬的松花江边,景色怎么样?想不想去看看?"学生被这神秘的世界迷住了,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雾凇的美,雾凇的奇,我再映示一组图片,让他们理解雾凇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细细欣赏,慢慢读句子,感受奇景.所以,给学生创设一种与课文相匹配的朗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课文,走近作者,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雾凇》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问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增强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让学生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及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  相似文献   

9.
十四、《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1.谈谈本文记叙的线索.2.本文第三段写的是元宵节的盛况.谈谈作者对这一盛况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的?  相似文献   

10.
曾梅华 《山东教育》2008,(10):26-26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誊,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让学生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及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  相似文献   

11.
《买菜乐》是一篇篇幅短小但描写内容丰富多彩的散文佳作。文章描写传神细腻,抒发的情感真切动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情并茂的美文.它的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描写的传神美。文章一开始,作者便点出自己的人生之乐:以买菜为乐。然后便从五个方面描写他的这一与众不同的乐趣.你瞧,“黄鸡白鸡,引颈烦嚣之市”,这不是“人人心中有”的市  相似文献   

12.
课教材版本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2 教材分析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全文分三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整体功效探讨记叙文描写,作者提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学生的细节描写功底:1.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性格,尤其是内心深处的品性;2.细节描写,要生活化,有创新;3.细节描写要反映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明人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有描写雪景之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淡淡几笔,宛若天成,如中国画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层次清楚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朴素清新、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2.教学难点:掌握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教学方法:使用导读法、在本教材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因而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第一步,在审题、辨体的基础上了解本文是写景散文,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写了什么。第二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师: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吉林雾凇、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吉林的松花江畔,欣赏那奇特的自然景观——雾凇。(板书课题:雾凇)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雾凇》【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雾凇形成的条件以及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技能目标:培养抓住课文重点词句,通过自主读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重点、难点的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在<雷雨>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倍受作者重视,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经验与才华.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细心阅读,从中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本文就是从此角度出发,通过对剧本中人物肖像描写的分析,对曹禺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做一窥视.  相似文献   

19.
一、目的与要求:1.认读生字,辨认字形,掌握一词多义与词类活用。2.体会作者通过对小石潭周围景物的描写,透露出的谪居生活的孤凄心情。3.学习文中借客体表现主体的衬托手法以及实中写虚的写法。4.学习文章生动的比喻和传神的描写技巧。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实词虚词的落实,景物的描写。2.难点:作者谪居生活孤凄心情的表达。三、课堂创新设计:1.以复习巩固《三峡》《右溪记》引出新课。2.以介绍作者及其背景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谪居生活的孤独凄清。3.以示范举例引导学生分类把握字词。4.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5…  相似文献   

20.
《雾凇》这篇散文,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及其形成原因,语言生动、精练,富有韵律美,适于朗读.教学中,我以“读”为贯穿始末的主线,同时突出习惯培养和口语训练,以彰显“语文”之本色. 一、以读为主线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教材,我以读为主线,以读促学、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欣赏作品文字之美、感受作者心境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