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雅舍     
《家园如梦》,这梦温馨醉人,如一弯新月,悄然悬挂于情感的枝桠,如一缕微风,轻柔吹拂着漂泊的灵魂。流淌的岁月,如梦的家园,似浮雕镌刻于心灵的丰碑,读不尽那深刻的内涵,因为家园滋养的那份深情,总是那么幽远绵长。如血般厚重的亲情犹如一汪清泉,永远在我们心谷潺氵爰,我们便攀援成一株永不衰败的牵牛花,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即使沿着蜿蜒蛇行的山路,走进都市,走进繁华,心灵依然栖息在城外之郭的农家茅舍。鸡声狗吠,蛐蛐鸣唱,小女咿哑,在风止月暝的梦夜里,这一曲近乎天籁的《静虚村记》又是那样质朴,浑拙、典雅!厚诚待客,举杯豪倾,蹲地而餐,还有三五成群,桃花水色的姑娘们笑声飘扬、穿梭而过,吃着槐花蒸饭,喝着泉中生水的田园风情又是何等令人神往!如果你还有兴致,我们不妨再到“雅舍”一转,纵然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然而酣睡写读,均已有着,亦不复他求;纵然邻声四作破我岑寂,鼠蚊猖獗“没有法子”,然而每逢月夜,“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又是人生难得之境界;至于随想随写,成就《雅舍小品》,则再惬意不过。家园,是一双踏实坚硬的布鞋;家园,是一柄档风避雨的新伞;家园,是一块填充饥饿的  相似文献   

3.
雅舍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  相似文献   

4.
雅舍归来     
陈学勇 《新读写》2014,(3):54-54
雾的重庆这回是见识了,在山城开会,那几天不是雾便是雨,或者雨雾交加,分不清是雨是雾的景象在外地是难得一遇的。最后一天在雨雾中驱车游览雅舍,幸好车停雅舍那刻,雾消了'雨也暂时歇了。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雅舍     
难忘第一次邂逅梁实秋先生散文《雅舍》时的欣喜心情,那是类似茫茫尘世遇知交,产生强烈共鸣的心境。 那时刚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内好多出版社都陆续解禁出版了梁实秋的散文。我有个习惯,每每购了书,喜欢在扉页题写购书时间,  相似文献   

6.
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于国难之下隐忍、豁达的生活态度。2、引导学生领悟到换一种心境,换一种角度体察世界,体悟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一、导入并引出作者简介 首先,先让我们走近作者。梁实秋(1903-1987)简介。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梁实秋先生的精品散文《雅舍》,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8.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  相似文献   

9.
雅舍(代序)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相似文献   

10.
《雅舍》一课给人三点启示:一是身处逆境,在超脱中定位宠辱不惊的角色;二是身处逆境,在乐观中寻找人文精神的价值;三是身处逆境,在淡然中透析禅宗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于国难之下隐忍、豁达的生活态度。2、引导学生领悟到换一种心境,换一种角度体察世界,体悟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一、导入并引出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12.
雅舍本来是梁实秋先生寓所的专用名号,我们宿舍一帮小子见这名字蛮雅观的,便借来作了我们宿舍的招牌。因为文豪早已作古,我们大有一用万年的快乐,而没有被人追讨的担忧。雅舍四人虽都来自偏远小城,但却早已知道流传于南京各大高校的一首民谣,那民谣宣扬的主旨就是“南师美女甲南京”,这也正是促使我们报考南师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一刚开学,我们就用比德国占领波兰所用的闪电战更快的速度联系了多个连谊寝室,然后瞄准各自目标,发起猛烈的进攻,不料农民百用不爽的“广种薄收”的方法在我们这片山陵之地(我们仙林校区四周全是山)完全不管用,不要说收获什么美丽的花,连幻想的种子都播种不下去。她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对我们说两句话,第一句先留给自己——我已经有男朋友了;第二句才是送给我们——祝你好运! 那些日子,雅舍四人回到宿舍后,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揽镜自照,然后长吁短叹,最后大骂那些女生真是瞎了眼。记得某天深夜,我们这幢楼的不  相似文献   

13.
《雅舍小品》作为梁实秋的散文代表作,题材丰富,视角独特,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透视人性弱点和生活陋习,嘲讽现实世象和丑行恶德,主张积极的人生态度,抒发深厚的思乡之情——对其进行概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汤金梅 《高中生》2011,(6):12-13
《雅舍》是梁实秋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梁实秋随之迁至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夫妇在主湾山腰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他入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结集成《雅舍小品》出版。《雅舍》是《雅舍小品》一书的首篇。  相似文献   

15.
梁实秋的文章耐人寻味,雅舍名雅实陋,虽然物质形态不尽如人意,但面对窘境仍能保持一颗从容、大度的心去感悟人生真谛,实则不易.  相似文献   

16.
《雅舍》是梁实秋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梁实秋随之迁至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夫妇在主湾山腰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他人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结集成《雅舍小品》出版。《雅舍》是《雅舍小品》一书的首篇。作者将文章取名为雅舍,自然有所寄托。那么,这舍到  相似文献   

17.
连日来的几场透雨,给燠热的夏日洒下无限清凉,我的“东篱雅舍”内不再熬人,屋前也是花木葳蕤、蔬菜葱郁,煞是可爱。“东篱雅舍”是我的书斋号。  相似文献   

18.
读过梁实秋的《雅舍》,我不由得有了同感,因为我也生活在一个类似于雅舍的地方。不同的是,我所拥有的“雅舍”是一个属于大家的集体宿舍。踏入这间仓库式的房屋,进入第一次就不愿再进第二次是它给我的第一感觉。与当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相比,它显得那么古老而陈旧。满地的疤痕,墙壁一碰竟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今杭州市),生于北京,名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927年他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1949年迁居台湾。  相似文献   

20.
梁实秋创作于抗战期间的《雅舍小品》令其声名远扬,也奠定了他一代散文大家的地位。其散文内承外引,将明清小品文与英国随笔的特点结合起来,并承袭了五四以来闲适散文传统,家常闲话,人生世态,皆涉笔成趣,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