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曹操的用人思想,概括起来有两句话:为我所用,唯才是用。为了充分网罗人才,为我所用,曹操采取了“广施恩惠,打造爱才的形象;建立制度,积极营造求才的氛围;来者不拒,充分表露惜才的情感”等策略,聚集了大批人才,为其成功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基础。曹操本着“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用人思想,坚持唯才是用。但是,曹操的唯才是用,是以能不能为我所用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刘立  胡治洪 《培训与研究》2006,23(10):35-36
生当东汉末年的曹操,在当时极其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以其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扫灭群雄,统一北方,为中国由乱而治、从分到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的成功首先在于他奉行法家之道,兼采名家、兵家、纵横家思想,宽严兼济,求真务实;而他的终极社会政治理想则在于儒家的王道仁政;在个人养生方面,他还究心于道家的理论与实践。正是在这种驳杂的思想指导下,曹操成就了平乱致治、反分促合的历史功业。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本文着重从曹操的人才战略、选人标准、用人思想等几方面分析阐述,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从中给予我们以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传统上认为曹操是大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候”,专权僭越,谈不上什么忠义。但在本文中,分别从曹操对将领、对家庭等史实来作心理学上的分析,说明曹操思想里也有忠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曹操精于谋略,善于用人,打破东汉末年腐朽的选官制度,实行"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将一大批有才能的中小地主吸收进曹魏政权,让他们各施其能,各尽其才,为自身事业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善于用人是曹操成功之道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考查有关曹操的史料的基础上,概述了曹操的法治思想,着重分析了曹操法治思想的特点、形成原因等,同时认为,曹操法治思想是曹操得以顺利统一北方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天下,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斗。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是一场争夺人才的大战。曹操知人善任,宽宏大度,讲求民主,在革新吏制中选贤任能,为后来取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之所以能在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中削平群雄、统一北方,与他对人才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唯才是举的政策分不开的。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混乱、鱼龙混杂,加之他本人胸狭好妒、过分否定传统道德等原因,也错杀了一些人才,对他本人和他的事业都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王慧珍 《文教资料》2014,(28):78-79
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为争夺全国政权展开了殊死搏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三个军事集团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选择与人才使用的较量。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在革新人才选用体制、充实曹营实力上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曹操本人心胸狭隘,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也错杀了一批人才,这对曹操集团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安风骨是一代文学之标志,曹操更是其中的代表,他由动乱离变的社会现实反映为沉毅悲壮的诗风,继续发展为昂扬激越慷慨而歌的内在情感,再到文人意识的独立,曹诗的特点对"建安风骨"内在气质的形成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0.
曹操是历史上成功的“管理”者 ,其历史功绩世人皆知。在曹操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 ,管理心理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本文从“唯才是举”、“选将量敌”、“褒亡厚往”、“赏罚分明”等内容上提炼出许多管理心理方面的思想 ,特别是对“唯才是举”的重新诠释 ,使这一古老的用人方针 ,在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 ,具有更为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魏易代之际,思想庞杂,新潮腾涌。曾经处于至显地位的儒家思想由显而隐又暗流涌动。当世英豪曹操、曹丕父子专权逆主,但他们的言行中却明显保留着孔孟之道的固有传统。  相似文献   

12.
曹植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诗歌创作因前后期不同的生活境遇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风格,从中可以清晰看到他的整体思想是儒道互补的,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后期则以道家思想为主。  相似文献   

13.
曹丕与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但由于二人的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丕的代言体诗委婉细腻,工于言情,多文士之气。曹植诗则多生情态,辞采华茂,经常寄予个人深沉的情感。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14.
曹植诗歌之“骨气”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的诗歌具有“骨气奇高”的特征,但对于这个特征的理解颇多歧义,笔认为,在曹植一生追求理想并屡遭失败的过程中,他面对骨肉相残的现实所表现出的或顺从权势,或抗争灾难,或沉溺痛苦,或超脱尘外,以及任性而行和持性而作等矛盾对立是其诗歌“骨气奇高”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形成这个特征的根本原因是他的儒道互补的人格和对风骚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5.
曹操和曹丕的诗在用韵上十分讲究,为诗歌的风骨增添了内在的律动。整体上说二人诗歌都用上古韵,韵律注重情志、色彩、节奏的协调。曹操诗歌保持传统,以言志为特色,因此以《诗经》以来的韵式为主,偶句押韵有六首,叠韵较多,气深笔长。曹丕的诗歌在艺术上更重创新,进一步适用确认了五言诗的押韵模式,注意整合当时的韵式和体格,形成规范,以清丽为艺术追求和书写方式,二十三首诗都采用隔句押韵方式。他还创造了一种结句转韵的新形式。曹丕诗歌的用韵为诗歌的大小韵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曹操的公文以叙事为宗旨,带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且篇幅简短,表述明确,指示具体,文辞朴实。曹操将公文与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从内容上渐渐区分开来,开始自成一家,对公文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封建正统历史学家眼里,曹操是一代枭雄。无论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不可湮抹的一笔。作为政治家,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统一北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安定了人民的生活。本文通过探寻曹操廉政思想的脉络,发掘出他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三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与七子互相辉映,彪炳文坛。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父子三人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操反对虚而不实的"浮华"风气,在创作过程中尚通脱、尚实、务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随着历史的风云变幻,诠释者从各自的历史性出发对曹操形象做出了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诠释。曹操形象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诠释中得到了丰富、发展。20世纪曹操形象的诠释史就是它的存在史。  相似文献   

20.
曹操历来被当作奸雄的代名词,其实他虽然并不完美,但称之为英雄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有勇有谋,任人唯贤 ,百折不挠,基本实现了平定天下的志向,并且有情有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