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主要有爱国主义思想、人伦价值观念、人格价值观念以及“和为贵”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在如何继承这些道德的问题上应注意坚持党的文化工作的正确方针;重视道德研究;广泛宣传。  相似文献   

2.
孔子针对春秋时期社会大乱,从人本观念出发,构想了以“和为贵”的理想境界,以仁政礼治为主要措施,以净化统治层与广大群众道德素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管理模式。这些保存在《论语》中的管理思想,鲜明体现了以人为本、“寓管于教”的思想特色,它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至今仍能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奉行“和为贵”。“和”者 ,和气、和睦、和顺也。与家人闹别扭 ,长者常教导“和为贵” ;在单位与同事不团结 ,领导会强调“和为贵” ;路人之间有冲突 ,旁人会劝你“和为贵”。其实 ,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 ,“和为贵”的内涵远远不只这些。“和”作为一种哲学思想 ,是中国哲学宝库中很重要的思想理论 ,是一种寻求自圆博大的理论系统 ,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以达到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 ,而“贵”则道明了“和”的重要性 ,说明达到“和”的状态难能可贵 ,令人向往。哲学就象肌体里的血管伸展到身体的每个部位一样 ,生活中处处有哲理 ,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4.
陈文坤 《文教资料》2010,(27):154-155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建设的重大课题之一。和谐需要一种真诚的感恩心态,和谐社会理念深刻指出了“和”的思想。“和为贵”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蕴含着和平处世、和平共济、政通人和、内外和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世理念。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5.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和为贵”的思想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在儒家看来,“和”是事物的最佳存在状态,也是人们沟通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和为贵”作为一种沟通理念,在价值取向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而也影响着现代组织管理。现代组织管理工作应该把儒家思想和现代管理学思想结合起来,使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发轫于殷周 ,经儒家历代思想家的发展创新而不断完善 ,涵盖了从政治领域到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 ,有糟粕 ,也有精华 ,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其“仁爱”思想 ,“和为贵”思想和“知礼以立”至今仍然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和为贵”思想是赵文化的精髓之一,体现着中国传统中的“和”文化精神。表现在爱国之情、多元文化和民族交流、君主治国之策等方面。赵文化中很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小我,保全大我,忠勇为国,突显了维护整体和全局利益的优秀品格,深刻展示了“和为贵”的思想;赵国境内各民族和谐共处,通过和亲和“胡服骑射”改革等表现了“和为贵”的思想;治国之道上采用“和为贵”的原则和方法,“以德治国”和“施以仁政”。  相似文献   

8.
“和为贵”校长赢得公众的要诀黄兆龙“校长难当,难当校长”。当好校长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需要技巧、智慧和策略。“和为贵”是当好校长的技巧之一,它可以为校长创造一个施非权力影响力的“人和”关系环境,赢得内外部公众。由此,校长必须掌握“致中和”——达到...  相似文献   

9.
儒家“和”文化是儒家最高道德精神要义。儒家伦理意蕴包含“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两个基本方面,儒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自然价值取向、“和为贵”社会伦理取向以及身心和谐个人价值取向.为当代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智慧、伦理处事原则和社会理想图式等丰富思想资源,有着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对“各人自扫门前雪”的道德分析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大家对“各人自扫门前雪”一语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它常常被我们用来进行一种道德批判,几乎全都是在贬义上使用的:“各人自扫门前雪”是一种利己主义、自私自利的思想信条和行为准则,是与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相反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仁”、“德”、“礼”、“和”的管理思想在现代学生管理中仍有借鉴价值。儒家“以人为贵”的管理思想与今天提倡的“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道德教化”要求老师以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带动学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管理;“和为贵”、“中庸”的思想启迪我们在学生管理中寻求规范化与自由化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对培养现代爱国主义情感有六方面的积极作用:儒家“仁爱”思想和群体意识利于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儒家“孝悌”观念和以“和为贵”思想,利于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儒家“自强”意识和求实主张,利于民族精神的养成;儒家重道德思想,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儒家“革新”观念,利于改革开放的扩大;儒家“大一统”主张,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儒家“和”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儒家“和”文化是儒家最高的道德精神要义。“和”与“同”、“中”具有深刻哲理关系。儒家伦理意蕴包含“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两个基本方面。即“和”文化包括“天人合一”自然价值取向、“和为贵”社会伦理取向以及身心和谐个人价值取向。儒家“和”文化为当代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智慧、伦理处事原则、社会理想图式的丰富思想资源和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家化对培养现代爱国主义情感有六方面的积极作用:儒家“仁爱”思想和群体意识利于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儒家“孝悌”观念和以“和为贵”思想,利于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儒家“自强”意识和求实主张,利于民族精神的养成;儒家重道德思想,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明的建设;儒家“革新”观念,利于改革开放的扩大;儒家“大一统”主张,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杨朗 《天中学刊》2014,(3):75-81
唐代在经历短暂“中兴”之后再次进入患难重重的危机之中,这致使唐代士人的“中兴”观念受到了尖锐的现实挑战,也使他们对于本朝“命数”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杜佑与权德舆分别代表了中唐士人从制度与道德两个方面克服这一“中兴”意识的努力,而权德舆所代表的道德思路最终成了中唐的主流。这一思路促成了一种新的“中兴”观念,其不着眼于政治,而以“复古”为路径达致道德精神之“中兴”。此种“中兴”事业遂造就了中唐思想文化之辉煌局面。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比喻虽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它的中心词是“工程师”,但我国在教育领域使用这一比喻时更多强调的是“灵魂”这个修饰词。各个历史阶段对“灵魂”含义的不同解释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理解和要求,反映了我国在教师道德问题上从完全重视思想政治到对教师道德全面认识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争的特定产物。它和“文学革命”一起,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 然而,颇为奇怪的是,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之一的胡适,虽高扬“文学革命”(如1918年4月)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却从未直接提过“道德革命”的口号。尽管胡适确曾尖锐地批判过封建礼教和宗法伦理,提倡国民人格的变革和人生观的更新,对抗新保守主义(梁漱溟、张君励为代表)的“传统道德复归论”,但反对将“道德革命”和“社会根本改造”相联系,力图将“道德革命”纳入他的实验主义、改良主义思想轨道,这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领袖如陈独秀、李大钊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说明,面临五四时期新旧道德的激烈冲突,胡适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心态和思想倾向,从一重要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追求,值得我们作些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18.
理学教育哲学代表了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最高思想成果,它因此也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前提。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和明末清韧的理学批判与自我批判思潮,是理学发展三阶段的典型代表。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虽都以道德主义为其根本特征,但由于它们对道德本体与道德主体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又使它们分别表现出本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不同特征。理学本质主义集中体现为由太极以立人极的本体论思想,用道德本体设定道德主体的主体定位方式,以“理”释“礼”的权威主义价值取向和“涵养须与敬,进学则在致知”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19.
浅论儒家管理哲学对现代管理实践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而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它是历代统治者治理天下的重要指导思想,诸如“以人为本”、“修己安人”、“和为贵”等思想对现代管理实践乃至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为贵     
"礼之用,和为贵。"看来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希望事事能够和谐了。渐渐地,"和为贵"也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道德箴言。本期《和为贵》一文与大家一起讨论传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