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实甫《西厢记》与汤显祖《牡丹亭》都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名著,但是由于作家艺术个性的差异,他们在抒情艺术上风格不同。王实甫《西厢记》真实描绘了人物情感产生的过程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细致地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抒情艺术带有鲜明的写实的倾向;汤显祖《牡丹亭》创造了突破生死的戏剧境界,以表达不同寻常的激情,明显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林奕佳 《海外英语》2014,(18):183-186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剧中最杰出的剧作,后来被改编成越剧、京剧、电影、电视剧等各种艺术形式,走上荧屏。国内外翻译家也对《西厢记》的文学读本进行了许多英译研究,而对《西厢记》其他艺术形式的唱词英译研究却相对较少。该文借鉴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以越剧《西厢记》的唱词曲调为模板,探讨在保持唱词旋律不变的前提下,越剧《西厢记》唱词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并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剧中最杰出的剧作,后来被改编成越剧、京剧、电影、电视剧等各种艺术形式,走上荧屏。国内外翻译家也对《西厢记》的文学读本进行了许多英译研究,而对《西厢记》其他艺术形式的唱词英译研究却相对较少。该文借鉴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以越剧《西厢记》的唱词曲调为模板,探讨在保持唱词旋律不变的前提下,越剧《西厢记》唱词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并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戏剧艺术受到小说、电影、电视等多种艺术形式挑战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巨大优越性,以人物刻画为中心,把有意义的社会矛盾典型化为具有特色的性格冲突,通过生动的性格冲突艺术地揭示社会问题,反映时代脉膊,乃是振兴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一点上,古典名剧《西厢记》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西厢记》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只有三、四个,场景几乎没有离开一座寺院——普救寺,故事又并不复杂,但七百年来却上演不衰,总使人  相似文献   

5.
丁鼎 《文教资料》2007,(4):62-63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戏曲批评家,对《西厢记》①中的作文者之心和艺术之奥秘进行解义,并发掘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意蕴和作家寄予的情感质素,要求戏曲的情节安排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在当时提高了戏曲《西厢记》在文人心中的地位,成为才子必读书目之一,从而也提高了俗文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最宏伟的优秀作品.它演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自从问世以来,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元末明初戏剧家贾仲明称赞“西厢记天下夺魁”.清代伟大作家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西厢记》作出了高度评价.林黛玉是“越看越爱”“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贾宝玉是“看了连饭也不想吃!”《西厢记》象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着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国古代戏剧文学奇葩。其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碗,深得骚人之趣。最脍炙人口的一折《长亭送别》,景物、人物情态、人物语言描写精彩纷呈,修辞技巧丰富多彩,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逻辑演进中,先后出现了“曲学体系”、“叙事理论体系”、“剧学体系”三大体系。清初评点大家金圣叹所评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为“叙事理论体系”的代表。“金批西厢”的主要成就,首先是金圣叹对《西厢记》反对封建礼教、主张青年男女“必至之情”的进步民主思想,给予了热情的肯定。其次是金圣叹从审美的高度,从戏曲创作规律方面,对《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他对戏曲艺术评点的重点,主要是戏曲人物的塑造、戏曲情节结构的规范和戏曲语言的  相似文献   

9.
周锋 《语文天地》2014,(2):19-20
《西厢记》被誉为一流作品、古代诗剧的范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从艺术角度分析,《长亭送别》一段最为精妙。文章景中有别、别中有情、情中有景,真正做到了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0.
略论《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娘是《西厢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喧宾夺主的人物。作者用巧妙的艺术手法,以老夫人、莺莺、张生作比较,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了红娘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勇敢机智,冲破封建礼教,促成了崔、张美满的婚事。红娘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成人之美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1.
重用典故为《西厢记》语言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西厢记》在用典上贴切自然 ,非浅则显 ,取得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对于《西厢记》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生动丰满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2.
王实甫是我国戏剧史上文采派剧作家的杰出代表《西厢记》剧情跌宕,人物俊美,曲词婉丽,感情真挚,素有花间美人之誉《。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脍炙人口的一折戏,共有十九支曲词,由崔莺莺主唱。  相似文献   

13.
《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描写了薄薄和张洪大胆背叛封建道德,为争取幸福婚姻而进行曲折艰难的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在婚姻问题上,作者借张珙之口,响亮地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替同”的口号,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势力,亮出了一面与封建礼教完全不同的旗帜。《西厢记)历史上被誉为元杂剧中“夺魁”、“压卷”(王世贞《曲藻》)的作品,其成功之处在于人物高度集中、故事单纯;但人物形象却丰满感人,其原因在于作家王实有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发掘上。作家在深入把握人物思…  相似文献   

14.
王实甫《西厢记》的主角究竟是谁,历来颇有争议。特别是一些《西厢记》的改编本,出于演出需要更是随意改动原作的人物安排。本文作者从王实甫的创作原意、后来戏剧理论家的评点入手,认为王实甫《西厢记》的第一主角应为崔莺莺,第二主角为红娘,第三主角则是张生。  相似文献   

15.
赖简是《西厢记》中写人物心理活动最精彩、最成功之处,莺莺的赖简是相国小姐身份、封建礼教熏陶所致,同时又受忧虑试探心理和少女羞涩矜持心理的影响,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西厢记》围绕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主题塑造了正面人物、阻碍势力及中间派三类人物,对第一类人物的集中描写和对第二、三类人物形象的巧妙运用使杂剧《西厢记》的主题鲜明地凸显出来。这种围绕主题展开的过于鲜明、过于集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同时存在着喜剧化的塑造倾向。该文旨在探讨《西厢记》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喜剧化倾向及其形成原因、在戏剧创作中的价值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作品从艺术成就上说,以王实甫的《西厢记》最高.原因在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这一人物形象.而莺莺形象的成功,又在于作者在刻划人物性格时,把笔触深入到了性格的深层结构即灵魂世界中,剖析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斗争,写出了对爱情的追求与礼教规范之间的冲突.这是其他元杂剧作家没有达到的高峰,从而《西厢记》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中表现爱情题材的优秀作品,写的是相国小姐崔莺莺和书生张珙的恋爱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唐元稹的《会真记》,到金代董解元《西厢记后(扌刍)弹词》(也叫《西厢记诸宫调》),辗转流传,几百年来,不少人通过诗歌,小说,说唱等艺术形式去表现它,到了《董西厢》,它的主题,人物和情节,都已基本定型,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王实甫另辟蹊径,用杂剧这种形式对它进行了再创造,使这一传统题材,别开生面,焕发出新的强大的生命力,跨上了新的高度,其出现,使《董西厢》等表现崔张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黯然失色而被人遗忘.后来仍有不少人陆续写这个故事,但都难以逾越《王西厢》取得的成就.甚至在整个古典文学作品中就表现的爱情题材而言,也很少有超过《西厢记》的影响的.如明人汤显祖的《牡丹亭》,无论其反理学的创作目的还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主题,主人公的判逆性格,都比《西厢记》更为自觉和强烈,但就社会影响来看,它没有能够达到《西厢记》的广泛程度.  相似文献   

19.
古典戏剧和现代话剧的最大不同,就是以曲作剧.《西厢记》的心理刻划,最出色的成功在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进行心理描写;通过人物情态动作进行心理描写,从而出色地完成人物内心世界的刘划,从而创造出相栩如生的各类人物形象,为现代观剧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20.
《春香传》是朝鲜古典小说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是韩国三大古典名著之一;《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代表了同类题材作品的最高水平。作为才子佳人文学作品的典范,二者在主题思想、人物语言和叙事手法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以文学他国化理论为基础,拟通过《春香传》和《西厢记》间的对比,分析《春香传》对《西厢记》的接受与发展,及其在接受和发展过程中过程中所突显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