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纳斯县地处天山山脉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由南至北依次为山区、平原区、沙漠丘陵区。县内的地质灾害点类型主要有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滑坡和地面塌陷,其中以崩塌为主,泥石流、不稳定斜坡、滑坡次之,地面塌陷较少。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县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人类工程活动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内发育的泥石流有其特定的地域环境,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形上表现为沟床比降大,相对高差小,两侧山坡坡度大,流程短,流域面积小;地质构造上表现为泥石流沿深大断裂成带状分布。泥石流发育的三区特征有:浙江泥石流形成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易于形成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流通区窄、陡且短小;泥石流往往在流通区下部沿沟堆积,使得堆积区和流通区界线不明显等特征,泥石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为工程活动强烈,人为因素引发的泥石流多;植被对泥石流的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的中国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主要由3条北东—南西向的平行断裂构成,主震发生在其中央断裂即映秀—北川断裂,属单向破裂。余震在3条断裂上皆有发生,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推移。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灾害,主要为滚石、崩塌、滑坡、堰塞湖和泥石流,其中,滚石、崩塌、滑坡成为阻断交通的主要灾害。堰塞湖不仅对上游造成淹没,而且对下游形成巨大的洪水威胁。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形成灾害链,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或泥石流。次生灾害沿破裂带及两侧密集分布,并随距破裂带的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少。震后次生灾害将进入活跃期,崩塌滑坡的活跃期将持续5—10年,泥石流的活跃期将持续10—20年。文章根据次生灾害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震后次生灾害的应急减灾措施和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4.
察哈尔右翼后旗境内存在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泥石流和滑坡3种,其规律受人类活动及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全旗地质灾害的地域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4)
饰面石材矿的露天开采造成矿山的地质环境破坏,其主要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本文选取一个地方案例,通过对其地质环境问题的分析,探讨其防治工程的部署。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成为了阻碍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广东省兴宁市某公路工程为例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及周围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不发育,评估项目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或滑坡)和地面沉降。尽管本研究提出来多种防治措施,但不同地质灾害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岗巴县位于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中南部,区域构造发育,大小断裂交错分布,"4.25"地震影响区域内因岩石破裂、山体松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调查日喀则市岗巴县宗山沟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活动规律,为制定泥石流应急方案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8.
陕县为河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发育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其中崩塌和滑坡共占总数的88.2%。境内地质灾害受大气降雨控制明显,雨讯期的6~9月份产生的地质灾害占总数的79.6%。针对重大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强化管理,统筹安排,按近/远期规划,对重大地质灾害点进行有效监测或治理,并逐步完善区内监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是一种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区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特别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群死群伤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但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隐蔽性较强的地质灾害依然存在预报困难的问题,防治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发育频繁的国家,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而我国的三峡库区、天山山区、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周边地区等是危岩的集中分布的地区。2004年12月3日,贵州省纳雍县中岭镇佐家营村岩脚发生了山体崩塌并诱发下部堆积体滑坡,造成44人死亡的重大地质灾害。事后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纳雍县中岭镇多是煤矿开采区,除佐家营外还存有四处坡体有明显变形迹象,即中岭、大垛口、小垛口、月亮湾。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纳雍县中岭镇危岩崩塌区的调查并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对危岩崩塌灾害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及对其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22)
在社会的发展与气候因素的影响下,各个地区的地质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活动、区域强地震、局部降雨都会引起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地面崩塌等地质灾害。本文主要针对地质灾害防治理念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证明每次大地震的情况都具有独特性,但经常的情况是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大于震灾。次生灾害包括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灾、爆炸,或由于管道破坏造成  相似文献   

13.
郇帅 《科技风》2013,(10):156
本文论述了山区公路路基常见的坍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四种病害类型,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针对这四种病害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张建石  程磊  李星星  崔广坡 《内江科技》2011,32(9):131+207-131,207
受5.12汶川地震的影响,茂县一带山体结构变得松散,并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为泥石流的爆发提供了物源基础,加之茂县一带地形较陡,在降雨的集中期将成为泥石流爆发的敏感区。本文在对苦水沟基本特征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分别预测了在50a、100a、200a一遇雨强的情况,爆发泥石流时的流速、一次冲出量等动力学参数。研究成果可以为茂县区域预测泥石流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澄城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澄城县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特征,研究了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澄城县地质灾害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为澄城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强降雨天很容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情况,基于此,文章从强降雨产生的地质灾害影响及灾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降雨与地质灾害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强降雨下地质灾害发生气象预警工作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5,(23)
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具典型黄土梁峁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差,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育。本文从研究区地质灾害坡型统计、地形地貌、岩性、外界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了解横山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为地质灾害监测、防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鹿泉市位于太行山东部山前地带,区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区内采石场众多,是主要的水泥、石料等建材生产区。多年来采石场的不合理开采和缺少科学的矿山环境保护措施,导致采场周围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周边原生地质环境的稳定性,潜在着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和生态景观问题。  相似文献   

19.
项目初步提出3个层次的泥石流和滑坡预测预警判据体系,包括泥石流和滑坡空间预测识别判据、泥石流和滑坡状态预警判据及泥石流和滑坡临界时间预报判据。其中,滑坡状态评价的分数维判据,滑坡临界滑移的位移比判据和破裂长度判据是第一次提出。初步提出滑坡发生的3类宏观机制,即滑动面控制机制、滑体控制机制和两者组合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不同的地质和工程类型,其工程勘察的方法和要求也不相同。本文主要对岩溶的工程地质勘察、滑坡的工程地质勘测、危岩和崩塌的工程地质勘测、泥石流的工程地质勘察、地面沉降的工程地质勘测、断裂的工程地质勘测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