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系统阐述了瞿秋白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子夜》在结构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刻划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子夜》出版后所给予的历史性评价。对瞿秋白与茅盾及其《子夜》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纵观《子夜》全篇,小说以经济为纽带来展开故事,集中体现了1930年代上海经济全貌,从而折射出1930年代中国都市经济的全景。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7,(2):56-62
与其把吴荪甫视为英雄骑士,不如把他视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西西弗斯;与其把吴赵斗法视为民族资本家与买办资本家的斗争,不如视为欲望与欲望之间的互相较劲与吞吃。资本主义内在的规则、程序与理性在《子夜》里面看不到一点影子。吴荪甫的领袖欲与统治欲根深蒂固,更深刻地决定了他的言行,影响了他的命运。他的失败具有浓重的宿命论色彩,几乎是重复了吴老太爷的悲剧命运。《子夜》与它塑造的吴荪甫形象可以激发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庞凤琴 《集宁师专学报》2001,23(2):36-37,,77,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小说“一树千枝”的艺术风格,同时又借鉴了西方长篇小说创作的某些形式。随着叙述学研究的深入,《子夜》的深层魅力日益显露出来。在作品中,视角转换频繁,时空调动自如,作品通过种种艺术手段,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出时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活得轰轰烈烈的一个女人。俗语说:“女人无故乡”。板儿娘的故乡便是她的丈夫和四个儿子。她几乎把全部的母性和精力都倾泄在他们身上了。五个男人簇拥着她走在街上,骄傲得她全身的每个汗毛孔都放光。据我所知,板儿娘没上过学,好像总共认识的字不到一百个。认识人民币、各种票证以及常用的商品牌价,别的,她说“用不着”,“记住了也是给自个儿心里头添乱。”白天在街道工厂里糊纸盒,晚上回家就是对付她丈夫和四个孩子。这就是她的一切,而且是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任务。她一点也没觉得劳累和委屈,也不懂得思索存在、检视人生这一套。更不知道退让…  相似文献   

6.
重新解读《子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夜》是茅盾小说的代表作,历来评价甚高。但笔在现代学研究中却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部作品的实际内容,特别是有关它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吴荪甫的形象分析,是存在着不少偏差的。本立足于茅盾创作《子夜》的主观动机,以科学的学理论为基础,试对《子夜》进行重新评价,从而论证吴荪甫不符合现实生活当中民族资本家的艺术真实,是非现实主义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7.
《子夜》在1951—1963年间的一元化格局时代被定向为无产阶级文学的重要范本进而放大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1970年代末这一视野开始遭遇挑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接受者重新对"主题先行"与"《子夜》范式"进行了思辨与探索,亦由之引发了反驳与再思考,《子夜》的接受呈现出质疑与认同并存,释解与驳难相生,挑战与悬置同在的多元格局。由于外力的迫压,"主题先行"与"《子夜》范式"等相关视野成为《子夜》接受无奈绕行的学术"暗礁",《子夜》的接受难有实质性的推进。欲改变这一局面,仍须对这两个命题进行再透视与再思辨,而不是悬置或回避。  相似文献   

8.
章从茅盾的代表作《子夜》的本入手,分析都市空间,历史事件与虚构情景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出明喻性的叙事方式,社会批判的具体锋芒所指,对其作为“‘新形式’的历史小说”特色提出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子夜》的艺术节奏主要是通过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描写、场面描写诸方面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其审美特征表现为:起伏有致、张弛得当、疏密相间、浓淡相宜。  相似文献   

10.
《子夜》的艺术节奏主要是通过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描写、场面描写诸方面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其审美特征表现为:起伏有致、张弛得当、疏密相间、浓淡相宜。  相似文献   

11.
《子夜》是茅盾小说的代表作,历来评价甚高。但笔者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却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部作品的实际内容,特别是有关它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吴荪甫的形象分析,是存在着不少偏差的。本文立足于茅盾创作《子夜》的主观动机,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基础,试对《子夜》进行重新评价,从而论证吴荪甫不符合现实生活当中民族资本家的艺术真实,是非现实主义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茅盾在创作《子夜》时受到它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他的创作绝不是主题先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子夜》《家》为例 ,比较分析了茅盾和巴金在主题和构思、结构、人物的设置和塑造等方面所受外来影响的不同情况 ,分析归纳了他们在接受外来影响方面的差异及原因 ,指出我们应该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子夜》是20世纪30年代都市文学的巅峰之作,作品通过“客厅文化”这个独特的窗口来剖析中西文化冲突下上海洋场社会各类人物的内在文化心理结构,揭示上海都市文化的特质,而“客厅文化”的本质就是金钱本位化。  相似文献   

15.
创造典型系列是《子夜》的杰出成就。典型系列是“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和“人物是本位”的必然是不同阶级阶层群体的再现,是单个典型与系列整体的辩证统一.典型系列的特点在于互补性、直观性,充分正示了逻辑思维在茅盾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主动和被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并使用语言来描述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时所运用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角度。英汉两语各有其特定的主动和被动的句式,本文选取了茅盾先生的作品《子夜》及其英译本,分别整理了其中的被动句式,比较归纳了英译汉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英汉语言在使用被动句时的特点,并且探讨造成英汉被动句使用频率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19.
【作者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他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著名的作品有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他早年丧父,经常流离失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失掉组织联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20.
《子夜》通过吴荪甫和赵伯韬两个寄生阶段的典型形象,真实形象地揭示了中国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吴荪甫的典型意义,有力地揭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没落性、赵伯韬的典型意义揭示了殖民地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反动凶恶,腐败两个“典型”雄辩地证明:旧中国不会走向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只能更加殖民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